红棉

hóng mián [ hong mian]
繁体 紅棉
注音 ㄏㄨㄥˊ ㄇ一ㄢˊ

词语释义

木棉的别称。以开花红色得名。 亦作'红绵'。红丝棉的粉扑。妇女化妆用品。

词语解释

  1. 木棉的别称。以开花红色得名。

    康有为 《伍氏万松园观斗蟋蟀》诗:“千古雌雄竟谁是,红棉笑杀 贾平章 。”按, 贾似道 曾任同平章事,后被贬行至 漳州 木棉庵 ,被杀。

  2. 亦作“ 红緜 ”。红丝棉的粉扑。妇女化妆用品。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词之四:“澹花瘦玉轻妆来,粉融轻汗红緜扑。”《传统相声集·开粥厂》:“二两胰子,二两刨花,十张红棉,两盒儿官粉,一罐儿桂花油。”

引证解释

⒈ 木棉的别称。以开花红色得名。按, 贾似道曾任同平章事,后被贬行至漳州木棉庵,被杀。

康有为《伍氏万松园观斗蟋蟀》诗:“千古雌雄竟谁是,红棉笑杀贾平章。”

⒉ 亦作“红緜”。红丝棉的粉扑。妇女化妆用品。

清纳兰性德《菩萨蛮》词之四:“澹花瘦玉轻妆来,粉融轻汗红緜扑。”
《传统相声集·开粥厂》:“二两胰子,二两刨花,十张红棉,两盒儿官粉,一罐儿桂花油。”

红棉的国语词典

木棉的别名。参见「木棉」条。

红棉的网络释义

红棉

  • 红棉——木棉的别称。以开花红色得名。
  • 为木棉科落叶大乔木,又名英雄树、攀枝花,树形高大,雄壮魁梧,枝干舒展,花红如血,硕大如杯,盛开时叶片几乎落尽,远观好似一团团在枝头尽情燃烧、欢快跳跃的火苗,极有气势。因此,历来被人们视为英雄的象征。
  • 红棉造句

    王顺立请来帮忙的两个人正等着用红麻经子系箔织稿荐,用红棉线缝被子,他问六婶“红经子、红棉线染好没有?”。
    在烟波浩淼的西湖面上,洲渚星罗棋布,单单平湖上,就有点翠洲、芳华洲、荷花亭、红棉水榭等洲渚点缀。
    可由花园道、红棉道及美利大厦前往。
    我耐心地画着,只见圣诞老人头戴红帽子,身穿红棉袄,脚穿大黑靴。最引人注意的是圣诞老人长长的白胡子和背着一个大袋子,笑容满面的,看上去憨态可掬,精神抖擞。
    这小娃娃穿着偏襟的大红棉袄,肤白唇红,眼睛圆溜溜的,头上扎着小辫子,辫子上还戴着朵大红花的发卡。
    一根残枝从见不着顶的红棉树上断裂出来,做了几个凄美的空中翻滚,“扑通”。
    他曾见过段正淳另外两个情妇,秦红棉明朗爽快,阮星竹俏美爱娇,这位马夫人却是柔到了极处,腻到了极处,又是另一种风流。
    秦红棉半晌不语,隔了一会,才道:“我想瞧瞧他,只是不想他见到我。”。
    值得一提的是,为吸引更多海外人才来穗创业,本届留交会上将颁布广州市引进海外人才来穗创业“红棉”计划。
    早上好,先生,欢迎光临红棉酒店。
    红棉人在朴实、整洁的校园里,自强不息、锐意进取,收获了理想的办学效益。
    红手套包裹着平安,红围巾围住了幸福,红帽子高耸着希望,红棉鞋装满了健康,红脸庞盈满了快乐,红窗花洒满了吉祥。新春伊始,我只愿你过个红红火火的马年!
    校园林曦涵青,红棉似火,洋溢着浓郁的现代化教育气息。
    她穿着一件红棉袄,一条灰色的卡叽布裤子,低着头,紧紧地跟在她伯伯后面,生怕她伯伯会跑掉似的。
    而新快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石马岗当年的“石马帆影”景象已见不到了,但仍有岗峦起伏之势,四周古木葱茏,红棉飞絮。
    即使这样,他们这帮爱音乐的“小青年”依然会想方设法凑钱买一把红棉吉他,弹唱那时刚刚流传到大陆的港台歌曲。
    我见手掌中是一个石榴红棉缎上绣了对交颈相戏的交颈鸳鸯荷包。
    有一种叫红棉的海绵生物能被挤过一块织布,变成四分五裂的小块。
    戴上圣诞帽,快乐围着你欢笑;穿上红棉袄,好运随着你来到;套上圣诞袜,如意跟着你奔跑。圣诞节,我送你真挚的祝福,一字一句跳跃着温情的火花,愿你圣诞快乐,平安相伴。
    到傍晚,我常坐在那儿的一把铺着红棉绒的椅子里,就着一盏旧灯的光线读总统办公室的各种文件。

    汉字详情

    hóng,gōng [hong,gong]
    部首: 332
    笔画: 6
    五笔: XA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MM
    四角: 21112

    详细解释

    gōng

    (2) 通“工”。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农夫释耒,红女下机。——《汉书·郦食其传》

    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汉书·董仲舒传》

    (3) 通“功”。

    (4) 功服。丧服名

    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汉书·景帝纪》

    (5) 劳绩,功绩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汉书·景帝纪》

    (6) 另见 hóng

    hóng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本义:粉红色)

    (2) 同本义

    红,帛赤白色也。——《说文》。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缙红繎。——《急就篇》。颜注:“红,色赤而白也。”

    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释名·释采帛》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

    (3) 又如:红衣(荷花瓣儿);红香(花瓣);红脂(蟹黄)

    (4) 后也指各种红色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5) 又如:红巾(红色巾。对绿林好汉的称呼,因为他们常用红巾包头,史籍上因称红巾);红灼灼(形容鲜红);红颩颩(亦作“红彪彪”。形容鲜红);红轮(红日)

    (6) 象征革命、进步 。如:红区;红军

    (7) 指得宠、出名、走运或事业兴旺等 。如:红人;红火;红角儿

    名词

    (1) 美人的代称 。如:红泪(泛指女子的眼泪);红袖(指美女);红闺(少女的卧房,同红楼);红袖添香(指有美女相伴)

    (2) 红色物品

    (3) 红衣服或红布。如:穿红带绿的妇女

    (4) 染料。如:酸性红;碱性红;红点子(清代官吏的委任状,对人名和日期一定要用红笔点圈、钓一下);红椅子(旧时榜文最后一名底下常用红笔勾记,表示名单终止。后因称最后一名“坐红椅子”)

    (5) 胭脂。如:对脸敷红

    (6) 红绫等织物 ——旧时常用作礼物。如:红抹额(束在额头上的红巾);红勒帛(用红帛制的腰带);红罗(红帛);红缨帽子(清朝的礼帽,帽上披有红缨)

    (7) 血的婉辞 。如:吐红(吐血);下红(便血或女性生殖道出血);红铅(妇女月经);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8) 花的代称,花多红色,故借红代花

    晓看红湿处。——唐· 杜甫《春夜喜雨》

    (9) 又如:红芳(指红花);红林(盛开红花的树林);红萼(红花);红葩(红花)

    (10) 喜事,嫁娶庆贺之事 。如:红白(红事与白事);红白大礼(喜事与丧事的礼仪);红鸾(算命者所说吉星中的一种,主婚配等喜事)

    (11) 红利(指工商业将除去开销以外的盈余) 。如:分红(分配红利)

    (12) 草名 。如:红草(即荭草。泛指红色的草);红兰(兰草的一种)

    (13) 顺利;成功 。如:他唱戏唱红了

    (14) 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秋,蒐于红。——《春秋》

    动词

    (1) 变红,呈现红色 。如:红头涨脸(发怒时面色泛红的样子);红蚕(老熟的蚕,体呈红色,故称);红兽(烧红的兽炭)

    (2) 另见 gōng

    英文翻译

    red, vermillion; blush, flush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4

    宋本广韵

    mián [mian]
    部首: 420
    笔画: 12
    五笔: SRMH
    五行:
    吉凶:
    仓颉: DHAB
    四角: 469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木,从帛。植物名)

    (2) 木棉,也叫“攀枝花”、“英雄树”

    棉,木棉,树名。《吴录》云:其实如酒杯,中有绵如蚕绵,可作布。——《广韵》

    (3) 植物名 。一年生草本或多年生灌木。棉属的任何一种植物,其特征是直立、自由分枝、叶互生、分裂、花大,乳白色或黄色,迅速转变红色,由一个杯形的总苞包入叶腋内,产生蒴果,当成熟时裂开,因此露出种子和附着的纤维

    (4) 指棉花纤维 。如:棉药(棉花火药);棉蕾(棉花的花蕾);棉线(用棉纱织成的线)

    形容词

    (1) 绵薄;微薄 。如:兄弟只好勉竭棉力;棉薄(犹微薄;薄弱的能力);棉力(犹微力)

    (2) 比喻耳根软,不坚持己见

    到底是那里来的孩子?他不过哄我们那个棉花耳朵的爷罢了,纵有孩子,也不知张姓王姓的!——《红楼梦》

    英文翻译

    cotton; cotton padded

    方言集汇

    ◎ 粤语:min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ien2 [海陆丰腔] mien2 [东莞腔] men2 [沙头角腔] mien2 [梅县腔] mien2 [台湾四县腔] mien2 [客语拼音字汇] mian2 [宝安腔] me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武延仙A開平聲開口三等仙Amĭɛnmjen/mien

    红棉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