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出墙

hóng xìng chū qiáng [ hong xing chu qiang]
繁体 紅杏出牆
注音 ㄏㄨㄥˊ ㄒ一ㄥˋ ㄔㄨ ㄑ一ㄤ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本形容春意盎然。现多用来比喻妻子有婚外恋情。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宋 叶绍翁《游小园不值》诗:“春风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成语辨析

杏;不能写作“心”。

成语用法

红杏出墙主谓式;作主语;指妻子有外遇。

红杏出墙的国语词典

形容春意盎然。语出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后比喻妇女偷情、不守妇道。如:「她整天独守空闺,寂寞难奈,终于做出红杏出墙的丑事来。」

红杏出墙的网络释义

红杏出墙

  • 《红杏出墙》是由查尔斯·斯特拉顿执导,伊丽莎白·奥尔森、奥斯卡·伊萨克等主演的犯罪电影。
  • 影片讲述了特瑞萨和情人劳伦特合伙谋杀了自己的丈夫卡米尔。在两人终于如愿以偿结婚后,卡米尔的鬼魂却回来复仇了,他使用各种伎俩,让这对原本相爱的杀人凶手,开始逐渐厌倦并憎恨对方。
  • 红杏出墙 (汉语词汇)

  • 红杏出墙,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hóng xìng chū qiáng,原意指红色的杏花穿出墙外,形容春色正浓,情趣盎然。也可以喻意妻子有外遇。如: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 红杏出墙造句

    你老婆红杏出墙,你还不知道,真没心眼。
    青春陪我走过了整整两周的幸福时光,和她在一起的日子真的很开心,但最后却是我主动提出了分手。因为她跟我不是一个学校,而她们学校是全封闭教学,除了周末,平时不能出校门。所以平时约会,都是她翻围墙出来见我,但我不喜欢红杏出墙的女生,所以向她提出了分手。
    公园里柳树婀娜,红杏出墙,该是孩子们换上春装,游园的好季节了。
    对老婆不放心,担心红杏出墙。
    你若红杏出墙,我便春色满圆。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女人对红杏出墙的向往,就像每个男人渴望拥有一个处女,是无法抑制的念头。
    丈夫金屋藏娇,妻子红杏出墙,这对夫妇最后以离婚收场。
    一枝红杏出墙来,两只黄鹂鸣翠柳,三个女人一台戏,四面楚歌好虞姬。五丈原里诸葛亮,六出祁山空城计,七月七日长生殿,八百标兵奔北坡,九月九日阳公祭,十万雄狮斩阎罗。
    别趴在墙上,你以为会有红杏出墙?别趴在网上,你以为会有蚊虫误撞?年轻人就应该有精神,别沉浸在过去的痛苦里。祝你健忘!祝你阳光!
    春光烂漫无限美,姹紫嫣红春满园。一枝红杏出墙来,路人皆知春来到。快乐心情诉不尽,唱歌跳舞尽情闹。我把祝福也送到,愿你天天快乐心情好!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老公不在红杏出墙。
    妇女节到了,祝天下妇女年轻十岁,上班不累,化妆免费,海吃不肥,身材完美,帅哥排队,有情安慰,有爱伴随,红杏出墙无罪,节日过得有滋有味。
    如果我真的红杏出墙,你真的不介意?不介意。最多你出墙一寸,我挪墙一寸,你出墙一尺,我挪墙一尺。
    一枝红杏出墙来,两枝红杏出墙来,好多红杏出墙来,你家树该剪剪了。
    今天我很高兴,再赠你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照此类推,绍兴出产迂腐的孔乙己,莫言的高密就只有“性和战争”了,而到潘金莲故乡的女性都有“红杏出墙”的危险。
    他老公骂他红杏出墙,不守妇道结果不过是误会一场。
    日前,莒南县某村村民陈某因自己老婆红杏出墙,为泄私愤,陈某在多次寻找“奸夫”不着的情况下,故意毁坏对方物品,被莒南县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

    汉字详情

    hóng,gōng [hong,gong]
    部首: 332
    笔画: 6
    五笔: XA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MM
    四角: 21112

    详细解释

    gōng

    (2) 通“工”。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农夫释耒,红女下机。——《汉书·郦食其传》

    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汉书·董仲舒传》

    (3) 通“功”。

    (4) 功服。丧服名

    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汉书·景帝纪》

    (5) 劳绩,功绩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汉书·景帝纪》

    (6) 另见 hóng

    hóng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本义:粉红色)

    (2) 同本义

    红,帛赤白色也。——《说文》。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缙红繎。——《急就篇》。颜注:“红,色赤而白也。”

    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释名·释采帛》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

    (3) 又如:红衣(荷花瓣儿);红香(花瓣);红脂(蟹黄)

    (4) 后也指各种红色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5) 又如:红巾(红色巾。对绿林好汉的称呼,因为他们常用红巾包头,史籍上因称红巾);红灼灼(形容鲜红);红颩颩(亦作“红彪彪”。形容鲜红);红轮(红日)

    (6) 象征革命、进步 。如:红区;红军

    (7) 指得宠、出名、走运或事业兴旺等 。如:红人;红火;红角儿

    名词

    (1) 美人的代称 。如:红泪(泛指女子的眼泪);红袖(指美女);红闺(少女的卧房,同红楼);红袖添香(指有美女相伴)

    (2) 红色物品

    (3) 红衣服或红布。如:穿红带绿的妇女

    (4) 染料。如:酸性红;碱性红;红点子(清代官吏的委任状,对人名和日期一定要用红笔点圈、钓一下);红椅子(旧时榜文最后一名底下常用红笔勾记,表示名单终止。后因称最后一名“坐红椅子”)

    (5) 胭脂。如:对脸敷红

    (6) 红绫等织物 ——旧时常用作礼物。如:红抹额(束在额头上的红巾);红勒帛(用红帛制的腰带);红罗(红帛);红缨帽子(清朝的礼帽,帽上披有红缨)

    (7) 血的婉辞 。如:吐红(吐血);下红(便血或女性生殖道出血);红铅(妇女月经);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8) 花的代称,花多红色,故借红代花

    晓看红湿处。——唐· 杜甫《春夜喜雨》

    (9) 又如:红芳(指红花);红林(盛开红花的树林);红萼(红花);红葩(红花)

    (10) 喜事,嫁娶庆贺之事 。如:红白(红事与白事);红白大礼(喜事与丧事的礼仪);红鸾(算命者所说吉星中的一种,主婚配等喜事)

    (11) 红利(指工商业将除去开销以外的盈余) 。如:分红(分配红利)

    (12) 草名 。如:红草(即荭草。泛指红色的草);红兰(兰草的一种)

    (13) 顺利;成功 。如:他唱戏唱红了

    (14) 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秋,蒐于红。——《春秋》

    动词

    (1) 变红,呈现红色 。如:红头涨脸(发怒时面色泛红的样子);红蚕(老熟的蚕,体呈红色,故称);红兽(烧红的兽炭)

    (2) 另见 gōng

    英文翻译

    red, vermillion; blush, flush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4

    宋本广韵

    xìng [xing]
    部首: 420
    笔画: 7
    五笔: S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DR
    四角: 406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木名。杏树 。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宽卵形,花单性,白色或粉红色,果实圆形,成熟时黄红色,味酸甜

    杏,杏果也。从木,可省声。——《说文》。按,尚省声。

    五沃之土,其木宜杏。——《管子》

    孔子游缁帷之林,坐杏坛之上。——《庄子》

    桃李梅杏,楂梨姜桂。——《礼记·内则》

    (2) 又如:杏苑(杏树园林;泛指新科进士游宴处);杏林(见杏田典故。以杏林代指良医,并以“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等称颂医术高明);杏林得意(借指进士及第)

    (3) 杏花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红楼梦》

    (4) 又如:杏雨(杏花雨);杏腮(指杏花);杏装(杏花的装扮。指粉红色);杏殇(杏的花苞凋落。喻婴儿夭折);杏靥(指杏花)

    (5) 杏仁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清明日忆诸弟》

    (6) 又如:杏丹(方士以杏仁为主要原料所制的一种成药。传说食之能令人颜色美好);杏酪(杏仁粥。古代多为寒食节食品)

    英文翻译

    apricot; almond

    方言集汇

    ◎ 粤语:hang6
    ◎ 客家话:[东莞腔] hen3 [沙头角腔] hen5 [客英字典] hen5 [台湾四县腔] hen5 [梅县腔] hen5 [海陆丰腔] hen6 [客语拼音字汇] hen4 [陆丰腔] hem6 [宝安腔] hen3
    ◎ 潮州话:hêng6(hĕng) [潮阳]kêng6(khĕ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何梗庚二開上聲開口二等ɣɐŋghrangx/heank
    chū [chu]
    部首: 219
    笔画: 5
    五笔: BMK
    五行:
    仓颉: UU
    四角: 227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 同本义

    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

    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季春》

    万物出乎震。——《易·说卦》

    (3) 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诸侯出庙门俟。——《书·顾命》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我出我车。——《诗·小雅·出车》

    出车彭彭。

    群众既皆承命,相揖趋出。——《书·康王之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4) 又如:出关;出塞;出城;出东门

    (5) 出现;显露

    出自东方。——《诗·邶风·日月》

    月出之光。——《诗·齐风·鸡鸣》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欧阳修《醉翁亭记》

    (6) 又如:出化(显现);出落(透露,显示;弄得,只落得);出日(日出之处);出出(连续出现的样子)

    (7) 生产;产生

    殚其地之出。——柳宗元《捕蛇者说》

    (8) 又如:出产(生产)

    (9) 高出;超出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韩愈《师说》

    (10) 又如:出人(超越别人);出服(出了五服。指出了规定的服丧范围);出尖(拔尖;强出头);出景(突出);出月(出了本月;下个月)

    (11) 使出;拿出;取出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陶渊明《桃花源记》

    贫者出力

    (12) 又如:出费(拿出费用);出分子(拿出若干钱来送礼);出捐(拿出)

    (13) 发出,发布

    出言有章。——《诗·小雅·都人士》

    (14) 又如:出案(张榜);出布告

    (15) 出版;张贴出 。如:出书;出期刊

    (16) 出仕 。如:出充(出任);出佐(出任地方辅佐之官)

    (17) 逃亡

    不能改而出圜土者。——《周礼·大司寇》。注:“谓逃亡也。”

    (18) 又如:出彀(逃出樊笼);出甲(指逃兵)

    (19) 出嫁 。如:出入(女子嫁人为出,未嫁为入);出门子(出嫁);出室(出嫁);出女(已嫁之女)

    (20) 发泄;发散 。如: 出火(发泄欲火);出宝(赌博的一种)

    (21) 出生;生育 。如:出胎(降生);出腹(出生);出幼(发育长大成人)

    (22) 驱逐 。如:出夫(被逐出的赘婿)

    (23) 遗弃;休弃 。如:出母(被父休弃的生母);出妻(休弃妻子);出妇(被丈夫休弃的妇女)

    (24) 清除;清扫 。如:出粪(清除粪秽以肥田)

    (25) 舍弃;除去;去掉 。如:出命(献出生命);出洁(清除)

    (26) 脱离;释放;开脱 。如:出山(指经 过深山修行后重返人世;比喻出来干事);出籍(脱离所属的名籍)

    (27) 卖出 。如:出笏(卖掉,出手);出著(出着。出手)

    (28) 指军队出动 。如:出卒(出兵,派出军队);出陈(出阵。出兵列阵应战);出旅(出兵,出军)

    (29) 杀,处决 。如:出人(杀人;处决犯人);出公事(处决犯人)

    (30) 开脱罪名 。如:出脱(从轻发落或免予处理);出活(开脱)

    (31) 经过,穿过 。 如:出边(渡越边境)

    (32) 发生 。如:出事(发生事故);出岔(发生意外,出差错)

    (33) 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如:想出;看出;打出;跑出;走出;冒出

    量词

    一个独立的剧目或节目 。如:一出《白蛇传》

    英文翻译

    go out, send out; stand; produce

    方言集汇

    ◎ 粤语:ceot1
    ◎ 客家话:[梅县腔] chut7 [宝安腔] cut7 [客英字典] chut7 [东莞腔] cut7 [沙头角腔] cut7 [客语拼音字汇] cud5 [海陆丰腔] chut7 [台湾四县腔] cut7 [陆丰腔] chut7
    ◎ 潮州话:cug4 (tshu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尺類脂A合去聲合口三等脂Achjyih/tcvihtɕʰwi
    qiáng [qiang]
    部首: 334
    笔画: 14
    五笔: FFUK
    五行:
    仓颉: GGCW
    四角: 4416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啬,从土。“啬”有节俭收藏的意思。垒土为墙,意在收藏。本义: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

    (2) 同本义

    墙,垣蔽也。——《说文》

    无逾我墙。——《诗·郑风·将仲子》

    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

    止如堵墙。——《尉缭子·战威》

    老翁逾墙走。——唐· 杜甫《石壕吏》诗

    (3) 又如:墙阙(院落;门庭);墙宇(房舍,住宅;喻指人的气度);墙篱(藩篱,篱笆);墙东(比喻隐居不仕,以避乱世);墙茨(墙上生长蒺藜,意欲清除,又恐墙坏家毁。比喻阖门淫乱,家丑难除);土墙;围墙

    (4) 门屏

    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按:萧墙之内,指国君塞门之内,喻内忧

    (5) 又如: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6) 古代出殡时柩车上覆棺的装饰性帷幔 。如:墙合(即官悬);墙柳(出殡时覆盖在柩车上的装饰性帷幔)

    英文翻译

    wall

    方言集汇

    ◎ 粤语:coeng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