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红晕
(1) 因血液突涌至两颊所产生的脸红状态,呈现中心浓面四周渐淡的一团红色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中心浓而四周渐淡的一团红色:脸上泛出~。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简介
[flush] 因血液突涌至两颊所产生的脸红状态,呈现中心浓面四周渐淡的一团红色
脸上泛出红晕
词语造句
1、近表皮的血管给奶白色添了一抹红晕。
2、当她得知那个小伙子爱上自己时,脸上泛起了一阵幸福的红晕。
3、艾薇塔的表演结束后,脸颊和脖颈上仍然泛着红晕,坐到酒吧里的父亲身旁。
4、她的脸上出现了淡淡的红晕。
5、他还记得,雕塑家脸上泛起了一层淡淡的红晕。
6、她也能见到丈夫身上起的效果: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脸泛红晕。
7、想到他叫她卡门的样子,她的脸上就泛起红晕。
8、热成像摄像机测量眼部周围的红晕和血流方式,同时系统也可获得诸如嘴唇咬动、舌尖滑动、鼻子扭动和眼睛闪烁所泄露的线索。
9、他感到脸自脖子一下红了,红晕直涌到了眼镜下。
10、苔丝脸上的红晕越来越红,她用悄悄的但是大胆的动作解开上衣的扣子,开始喂孩子吃奶。
11、对医生来说,美人脸颊上迷人的红晕除了是某种致命病症的“征兆”,还有什么意义呢?
12、他注意到她的脸色僵硬了,却是下定了决心的僵硬,因为她面颊上还有温柔的红晕,仍然陶醉,仍然容光焕发。
13、通过你的皮肤可以透视出你的生活,不管是怀孕时脸上的一抹红晕,还是太阳照射损伤产生的淡淡斑点。
14、他们对自己的马吆喝了两声,然后默无言语地骑着向前跑了一阵,这时斯图尔特褐色的脸膛上泛起了一抹红晕。
15、通过卫星传感器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撒哈拉沙漠上带状的沙丘正在阳光下泛着红晕。
16、当我脸上的红晕终于散去的时候,我睡着了。
17、朱丽叶的脸上泛起一阵红晕;可是因为夜色昏暗,罗密欧没有看见。
18、一群老奶奶正在为一个脸蛋儿红晕的小孩刚学会迈步喝彩。
19、她抬起头,微笑地看着他,脸颊泛出淡淡红晕,眼里流露出温柔和坦诚。
20、当四片唇分开的那一刻,他们两个都是满脸红晕。
21、花儿浪起醉人的红晕,徐徐地奔向我,甜甜地亲吻我。
22、妮可的脸上泛起红晕。“这儿是我的家,”她简单地说道。
23、上午看到她在床上躺着,脸上有种不正常的红晕。
24、她脸上泛起一丝红晕。
25、“是的。他想和我一起到公园去散散步,”杰西卡解释道,因为跑上楼来脸上现出了红晕。
26、这时,我仿佛看到那朵朵骄傲自得的荷花,像水中嬉戏的仙女,满脸荡漾着红晕的娇羞和鲜活的魅力。
27、我决定在人物面部最突出的部位使用红晕,例如鼻子、脸颊和下巴,这是为了使男人的脸部富余光泽和感情。
28、氤氲的云雾罅隙间,一道口子被拽开,轰地迸射出团团红晕,浸透了世界。
红晕的国语词典
中心颜色较浓,而四周渐淡的一团红色。
如:「她气喘喘的跑过来,双颊泛起了红晕,看起来更加可人。」
红晕的网络释义
红晕 (生理现象)
说起脸上出现红晕的原因,最典型的原因是因面部皮肤下毛细血管扩张而看似裸露在外的毛细血管扩张症。
更年期女性由于毛细血管暂时扩张而会出现红晕。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发病原因是胡乱使用类固醇类软膏或皮肤炎综合症等因素致使毛细血管永久性扩张。
红晕出现的初期,会从血管分布相对多的腮部开始变红,然后逐渐扩散到颧骨、额头、鼻子等部位。
因脸上有红晕而被人误解为“酒鬼”,从而成为众人回避对象的人也不少。这些人最好避免酒、辛辣食物等可引发红晕的食物。外出时应戴上帽子,以避免紫外线照射,并使用应急用紫外线防晒剂。
做运动时应在风凉的地方进行,应调整运动量,以防止产生过多的热量。 陪伴毛细血管扩张症在鼻子部位会出现类似青春痘之类的小痘,我们称之为朱砂(草莓鼻)。
如果误认为是青春痘而接受治疗,症状将会恶化,因此,不应胡乱涂药。就算治疗,也需要两个月以上的时间,使用口服药物或膏药。
专家称:“对于草莓鼻,除了口服药物和涂抹药物外,还使用可选择性地除去红血管的光治疗、激光等方法,最近很多人使用在激光治疗后几乎不留痕迹的V电子束激光疗法。” “就算接受激光治疗,还是会有20%~30%的患者复发。”“虽然能够除去扩张到面部皮肤的血管,但这并不意味着根治红晕病。”
此外,通常导致面部出现红晕和有发热感的原因是甲状腺功能亢进。在甲状腺中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会加快新陈代谢,使身体发散热量。患有这一疾病的患者应接受内科治疗。如果高血压患者的面部持续出现红晕,有可能是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应垂询专家。
红晕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hóng yùn ,意思是人一般在遭遇尴尬或者特殊气氛下产生的一种表情,叫做红晕。一般少女脸上泛起的红晕,暗指少女害羞时的腼腆表情。也可以比喻喝醉后脸上出现红晕。
红晕 (汉语词语)
红晕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gōng
(2) 通“工”。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农夫释耒,红女下机。——《汉书·郦食其传》
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汉书·董仲舒传》
(3) 通“功”。
(4) 功服。丧服名
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汉书·景帝纪》
(5) 劳绩,功绩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汉书·景帝纪》
(6) 另见
hóng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本义:粉红色)(2) 同本义
红,帛赤白色也。——《说文》。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缙红繎。——《急就篇》。颜注:“红,色赤而白也。”
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释名·释采帛》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
(3) 又如:红衣(荷花瓣儿);红香(花瓣);红脂(蟹黄)
(4) 后也指各种红色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5) 又如:红巾(红色巾。对绿林好汉的称呼,因为他们常用红巾包头,史籍上因称红巾);红灼灼(形容鲜红);红颩颩(亦作“红彪彪”。形容鲜红);红轮(红日)
(6) 象征革命、进步 。如:红区;红军
(7) 指得宠、出名、走运或事业兴旺等 。如:红人;红火;红角儿
名词
(1) 美人的代称 。如:红泪(泛指女子的眼泪);红袖(指美女);红闺(少女的卧房,同红楼);红袖添香(指有美女相伴)
(2) 红色物品
(3) 红衣服或红布。如:穿红带绿的妇女
(4) 染料。如:酸性红;碱性红;红点子(清代官吏的委任状,对人名和日期一定要用红笔点圈、钓一下);红椅子(旧时榜文最后一名底下常用红笔勾记,表示名单终止。后因称最后一名“坐红椅子”)
(5) 胭脂。如:对脸敷红
(6) 红绫等织物 ——旧时常用作礼物。如:红抹额(束在额头上的红巾);红勒帛(用红帛制的腰带);红罗(红帛);红缨帽子(清朝的礼帽,帽上披有红缨)
(7) 血的婉辞 。如:吐红(吐血);下红(便血或女性生殖道出血);红铅(妇女月经);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8) 花的代称,花多红色,故借红代花
晓看红湿处。——唐· 杜甫《春夜喜雨》
(9) 又如:红芳(指红花);红林(盛开红花的树林);红萼(红花);红葩(红花)
(10) 喜事,嫁娶庆贺之事 。如:红白(红事与白事);红白大礼(喜事与丧事的礼仪);红鸾(算命者所说吉星中的一种,主婚配等喜事)
(11) 红利(指工商业将除去开销以外的盈余) 。如:分红(分配红利)
(12) 草名 。如:红草(即荭草。泛指红色的草);红兰(兰草的一种)
(13) 顺利;成功 。如:他唱戏唱红了
(14) 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秋,蒐于红。——《春秋》
动词
(1) 变红,呈现红色 。如:红头涨脸(发怒时面色泛红的样子);红蚕(老熟的蚕,体呈红色,故称);红兽(烧红的兽炭)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yūn
动词
(1) 昏倒
魏老儿上了一夹棍, 贾魏氏上了一拶子,两个人都晕绝过去。——《老残游记》
(2) 又如:晕绝(昏厥);头晕(头脑昏乱);晕昏(昏迷);晕迷(昏眩)
(3) 另见
(晕车)yùn
名词
(1) (形声。从日,军声。本义:日月周围形成光圈)
(2) 同本义
(3) 日月周围的光圈
晕,日月气也。——《说文新附》
晕,卷也。气在外卷结之也,日月俱然。——《释名》
晕适背穴。——《汉书·天文志》
日月晕适,云风,此天之客气,其发见亦有大运。——《史记》
(4) 又如:月晕(月亮有光环);晕珥(晕和珥。泛指日、月旁的光晕);晕蚀(日月之晕与食)
(5) 环形花纹或波纹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宋· 苏轼《答李端叔书》
(6) 又如:晕光(彩虹的光彩)
(7) 光影或色彩四周模糊部分。如:晕状(形容四周光影、色泽模糊的情状);晕圈(发光体周围的模糊光圈)
(8) 光环 。围绕于乳头周围的有色环(乳晕),或围绕于水疱或脓疱周围的有色的环
(9)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