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

hóng qí qú [hong qi qu]
注音 ㄏㄨㄥˊ ㄑ一ˊ ㄑㄨ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造句

林州人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将开凿出的土石千里迢迢运到山外,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们百折不饶,最终挖通了红旗渠。
红旗渠就修建在这太行山上。
少林寺传奇》第一部《断臂方丈》、《红旗渠的儿女们》、《清官能断家务事》等一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力作相继完成,受到广泛关注。
那这红旗渠到底修建了多长时间呢?
暪红旗渠顺着山势曲折蜿蜒。
住在长港路的万先生得知高架当天通车,特意来尝鲜,开着车在桥下绕圈圈,终于在红旗渠路看到一处入口。
据杨老介绍,为了建渠,群众自带工具、自带口粮;修建红旗渠的石灰自己烧,水泥自己产,一分钱、一袋水泥、一个钢筋头、一根锤把子都做到了物尽其用。
怪不得红旗渠被称为中国的水长城啊。
时光流逝,岁月无痕,太行山依然巍峨,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
林州人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将开凿出的土石千里迢迢运到山外,尽避困难重重,但他们百折不挠,最终挖通了红旗渠。
岁月可以风化坚硬的太行山石,唯有精神不可随风而去,当年林县人民一锤一铲凿穿了有形的大山;如今,我们需要发扬红旗渠精神,凿穿无形的大山。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旗渠、林虑山景区,以其“雄、奇、险、绝”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每天都有成群的人来参观红旗渠。
红旗渠就像一条绿色的飘带缠绕在太行山间。
韩佳我们现在是在人工天河,红旗渠畔。
林州人是怎样把漳河的水引到红旗渠里的呀?

汉字详情

hóng,gōng [hong,gong]
部首: 332
笔画: 6
五笔: XA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MM
四角: 21112

详细解释

gōng

(2) 通“工”。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农夫释耒,红女下机。——《汉书·郦食其传》

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汉书·董仲舒传》

(3) 通“功”。

(4) 功服。丧服名

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汉书·景帝纪》

(5) 劳绩,功绩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汉书·景帝纪》

(6) 另见 hóng

hóng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本义:粉红色)

(2) 同本义

红,帛赤白色也。——《说文》。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缙红繎。——《急就篇》。颜注:“红,色赤而白也。”

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释名·释采帛》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

(3) 又如:红衣(荷花瓣儿);红香(花瓣);红脂(蟹黄)

(4) 后也指各种红色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5) 又如:红巾(红色巾。对绿林好汉的称呼,因为他们常用红巾包头,史籍上因称红巾);红灼灼(形容鲜红);红颩颩(亦作“红彪彪”。形容鲜红);红轮(红日)

(6) 象征革命、进步 。如:红区;红军

(7) 指得宠、出名、走运或事业兴旺等 。如:红人;红火;红角儿

名词

(1) 美人的代称 。如:红泪(泛指女子的眼泪);红袖(指美女);红闺(少女的卧房,同红楼);红袖添香(指有美女相伴)

(2) 红色物品

(3) 红衣服或红布。如:穿红带绿的妇女

(4) 染料。如:酸性红;碱性红;红点子(清代官吏的委任状,对人名和日期一定要用红笔点圈、钓一下);红椅子(旧时榜文最后一名底下常用红笔勾记,表示名单终止。后因称最后一名“坐红椅子”)

(5) 胭脂。如:对脸敷红

(6) 红绫等织物 ——旧时常用作礼物。如:红抹额(束在额头上的红巾);红勒帛(用红帛制的腰带);红罗(红帛);红缨帽子(清朝的礼帽,帽上披有红缨)

(7) 血的婉辞 。如:吐红(吐血);下红(便血或女性生殖道出血);红铅(妇女月经);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8) 花的代称,花多红色,故借红代花

晓看红湿处。——唐· 杜甫《春夜喜雨》

(9) 又如:红芳(指红花);红林(盛开红花的树林);红萼(红花);红葩(红花)

(10) 喜事,嫁娶庆贺之事 。如:红白(红事与白事);红白大礼(喜事与丧事的礼仪);红鸾(算命者所说吉星中的一种,主婚配等喜事)

(11) 红利(指工商业将除去开销以外的盈余) 。如:分红(分配红利)

(12) 草名 。如:红草(即荭草。泛指红色的草);红兰(兰草的一种)

(13) 顺利;成功 。如:他唱戏唱红了

(14) 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秋,蒐于红。——《春秋》

动词

(1) 变红,呈现红色 。如:红头涨脸(发怒时面色泛红的样子);红蚕(老熟的蚕,体呈红色,故称);红兽(烧红的兽炭)

(2) 另见 gōng

英文翻译

red, vermillion; blush, flush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4

宋本广韵

[qi]
部首: 409
笔画: 14
五笔: YTA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SOTC
四角: 0828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本义

旗,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说文》

熊虎曰旗。——《广雅》

师都建旗。——《周礼·春官》

熊虎为旗及国之大阅。——《周礼·司常》

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2) 泛指各种旗帜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贾谊《过秦论》

以为旗章。——《礼记·月令》

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管子·兵法》

(3) 又如:旗纛(古代军队和仪仗队用的大旗);旗牌(担任传递号令等的武吏);旗鼓(指枪棒等武艺的架式、门户);旗头(旗手);旗麾(将旗)

(4) 表识,标志 。如:旗亭(酒楼。悬旗为酒招);旗望(酒旗);旗麾(将旗)

(5) 清代以旗帜的名色作为区别的兵民一体的组织 。如:旗丁(满族士兵);八旗;旗田(清朝旗人的田地);旗兵(八旗兵丁);旗官(旗人之为官者);旗校(旗军的校官)

(6) 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

(7) 假借为“箕”。箕宿。二十八星宿之一

寿于旗翼。——《荀子·富国》

动词

号令

昔舜欲旗古今而不成。——《吕氏春秋·谕大》

英文翻译

banner, flag, streamer

方言集汇

◎ 粤语:ke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2 [沙头角腔] ki2 [客语拼音字汇] ki2 [宝安腔] ki2 [梅县腔] ki2 [台湾四县腔] ki2 [陆丰腔] ki3 [海陆丰腔] ki2
◎ 潮州话:g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渠之平聲開口三等gi/gio
[qu]
部首: 331
笔画: 11
五笔: IANS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ESD
四角: 31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榘( )省声。本义:水停积处,也指人工开凿的水道)

(2) 同本义

渠,水所居。——《说文》

渠,坑也。——《广雅·释水》

门闾沟渠必步。——《礼记·曲礼》。疏:“沟也。”

(3) 又如:干渠(从水源引水的渠道);支渠;毛渠;渠堑(沟渠);灌溉渠;渠田(水田);渠长(古官名。掌管河川的官;盗贼的首领);渠水(引水的沟;沟渠中的水)

(4) 濠沟

景霍以为城,而 汾、 河、 涑、 浍以为渠。——《国语》

(5) 古代指车轮的外圈 。如:渠冲(古代攻城的大车);渠碗(用车渠壳作的碗)

(6) 盾 。如:渠幨(古时用来御矢的甲名)

(7) 水名

(8) 渠江,在四川省境内

(9) 渠水,在湖南省靖县境内。一名渠河

(10) 古州名 。治所在今四川省渠县

(11) 姓

形容词

(1) 大。通“钜” 。如:渠凶(大恶人,元凶);渠首(渠魁);渠酋(渠魁,首领);渠帅(渠率。魁首。旧时统治阶级称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

(2) 深广的样子 。如:渠渠(深广的样子)

(3) 通“遽”。疾速

夫水激而流渠。——《管子·地数》

代词

(1) 他

渠会永无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渠人(他人;其他人);渠伊(方言。他,他们);渠辈(他们);渠侬(方言。他,她)

动词

(1) 开凿沟渠

量力不足,不敢渠地而耕。——《吕氏春秋》

(2) 又如:渠堰(拦水或巩固堤防的建筑物)

英文翻译

ditch, canal, channel, gutter

方言集汇

◎ 粤语:keoi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ki2 [台湾四县腔] ki2 gi2 [东莞腔] ki2 [海陆丰腔] ki2 gi2 [客英字典] ki2 [宝安腔] ki2 [梅县腔] k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強魚平聲開口三等gio/givgʰĭ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