纆徽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犹徽纆。绳索。
《汉书·游侠传·陈遵》:“﹝瓶﹞酒醪不入口,臧水满怀,不得左右,牵於纆徽。” 颜师古 注:“纆徽,井索也。” 宋 司马光 《又和并寄杨乐道》:“动为纆徽牵,何当执寿巵。” 清 周亮工 《泪》诗之一:“纆徽连雨湿,荐草滴霜残。”
木工所用的绳墨。
唐 韩愈 《送区弘南归》诗:“我念前人譬葑菲,落以斧引以纆徽。” 朱熹 注:“纆徽谓木工所用之绳墨也。”
引证解释
⒈ 犹徽纆。绳索。
引《汉书·游侠传·陈遵》:“﹝瓶﹞酒醪不入口,臧水满怀,不得左右,牵於纆徽。”
颜师古注:“纆徽,井索也。”
宋司马光《又和并寄杨乐道》:“动为纆徽牵,何当执寿巵。”
清周亮工《泪》诗之一:“纆徽连雨湿,荐草滴霜残。”
⒉ 木工所用的绳墨。
引唐韩愈《送区弘南归》诗:“我念前人譬葑菲,落以斧引以纆徽。”
朱熹注:“纆徽谓木工所用之绳墨也。”
纆徽的网络释义
纆徽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绳索 。如:纆索,纆缴(绳索);纆牵(马缰绳);纆徽(木工所用的绳墨)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et8 [客英字典] met8 [海陆丰腔] met8 [梅县腔] met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墨 | 莫北 | 明 | 德開 | 入聲 | 職 | 開口一等 | 登 | 曾 | mok | mə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微省声。本义:三纠绳)(2) 同本义
徽,三股绳也。——《说文》
系用徽纆。——《易·坎》。刘注:“三股为徽。”
(3) 绳索
免于徽索。——《汉书·扬雄传》。注:“绳也。”
(4) 又如:徽索(徽绳。捆绑俘虏、罪人的绳索);徽纆(绳索;捆绑);徽缠(绳索。亦比喻束缚,牵累);徽绳(徽索。指捆绑罪人的绳索)
(5) 琴徽,系琴弦的绳
今夫弦者,高张急徽,追趋逐耆,则坐者不期而附矣。——《汉书·扬雄传》
(6) 后亦指七弦琴琴面十三个指示音节的标识
弦以园客之丝,徽以钟山之玉。—— 嵇康《琴赋》
(7) 标志;符号 。如:徽车(饰有徽帜的车);徽物(指区别等级的标志物,如旌旗、服饰等);徽识(古代朝廷或军中用以识别的标志);国徽;校徽;帽徽
(8) 旗帜
易服色,殊徽号。——《礼记·大传》
(9) 绑腿布
徽,袤幅也。——《说文》。段玉裁注:“即《诗》之邪幅也。”
(10) 徽州的省称 。旧府治在今安徽省歙县。如:徽墨
(11) 安徽省的简称 。如:徽调
形容词
(1) 美好;善良
徽,善也。——《尔雅·释诂》
(2) 又如:徽睇(美丽的眼睛);徽绩(美好的功绩);徽徽(美好的样子);徽显(善美显著)
(3) 宏伟 。如:徽业(宏业,伟业);徽庸(丰功,伟绩);徽绩(伟绩)
动词
(1) 停止;静止
悲风徽行轨,倾云结流蔼。——陆机《挽歌诗》
(2) 束缚;捆绑
徽以纠墨。——扬雄《解嘲》
(3) 如:徽束;徽猛(束缚猛兽)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fi1 fui1 [台湾四县腔] fi1 [客英字典] fui1 [陆丰腔] fui1 [客语拼音字汇] fi1 fui1 [宝安腔] fui1 [东莞腔] fui1 [海陆丰腔] fu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揮 | 許歸 | 曉 | 微合 | 平聲 | 微 | 合口三等 | 止 | 微 | xĭwəi | hyoi/xvo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