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附

nián fù [nian fu]
注音 ㄋ一ㄢˊ ㄈㄨ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粘附 niánfù

(1) 粘性物质附着在别的物体上

adhere

粘附的网络释义

粘附

  • 固体表面剩余力场与其紧密接触的固体或液体的质点相互吸引发生粘附。粘附现象的本质和吸附一样,都是两种物质之间表面力作用的结果。 粘附作用可通过两固相相对滑动时的摩擦、固体粉末的聚集和烧结等现象表现出来。
  • 粘附造句

    开发用于钢丝绳,开式齿轮等机械的复合铝基润滑脂。适合于手工润滑。高粘附性和高承载能力。
    更有可能的是鸟类运输:或者是通过外部途径,即由于类籽偶然粘附正在羽毛上;或者是通过内部方式,即由于鸟类吞食果女并随后将类籽排鼓出来。
    墨水溶液粘度、表面张力及耐溶剂性能、粘附性能均较佳。
    振动使土壤的抗剪强度下降是切削阻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铲斗与土壤间摩擦力和粘附力下降,也是切削阻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附着甲壳动物和帽贝粘附在岩石上?
    柠檬酸锌能在刷牙后滞留在牙龋沟中,然后在唾液中缓慢溶解逐步释放出锌离子,以制止牙结石的形成,抑制烟斑、茶斑等色素在牙齿表面的粘附。
    结论细胞免疫可能在慢性排斥发病中起作用,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则是一过程中的重要介质。
    但将其搅拌后,这种“水”溶液就会变得像糖浆一样粘稠,粘附在玻璃棒上,形成细如发丝的长丝。
    是许多粘附蛋白结构中的高度保守序列,与细胞在生物材料表面的粘附、增殖密切相关。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对兔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粘附及其致病性。
    研究人员在粘附和中和病毒过程中,冻住其中一个抗体,通过所谓射线结晶学的过程得到原子水平的图像。
    有些粘附连接以一窄带的形式连接两个细胞。
    内蒙兴安盟地区安山岩比较丰富,但是由于安山岩属于中性石料,其粘附性和水稳定性都比较差,给安山岩在沥青路面中的应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参与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并与其它粘附分子相互作用,在急性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绿芒来到苏易的一侧,绿光骤然一晃,便显露出了一把三尺来长的绿剑,而绿剑之上竟然粘附着一颗红莹莹的三叶小草来。
    转录最高的基因与功能相关,如细胞粘附,基质蛋白,生长因子,受体和蛋白酶。
    该物位控制器,是利用屏蔽电极技术克服表面物料粘附的影响,并具有自动校准功能。
    用铁笔把要印刷的资料刻于其纸上,铁笔刻写之处,蜡纸便出现微孔,然后将油墨刷于版上,用滚筒压紧推动,使油墨透过蜡版,粘附在下面的纸上。
    觉得雨像粒大米饭,那种刚蒸熟的米粒,具有强大的粘附力。
    本文收集国内外资料,归纳总结出卡波姆在外用凝胶剂、缓释制剂、生物粘附制剂等药剂领域中的主要用途。

    汉字详情

    nián,zhān [nian,zhan]
    部首: 610
    笔画: 11
    五笔: OHK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FDYR
    四角: 91960

    详细解释

    nián

    形容词

    (1) (形声。从米,占声。本义:具有粘性) 同本义 。如:粘粥(粘稠的粥);踩在一些粘东西上;粘涎(口涎;亦在方言中谓言语、举止不爽利,令人乏味);粘稠(浓厚而带粘性);粘粘涎涎(形容言语不简要)

    (2) 另见 zhān

    zhān

    动词

    (1) 粘( nián)的东西互相连接或附着在别的东西上 。如:粘合(粘贴胶合);粘竿(一种顶端涂粘质,用以捕鸟的竹竿);粘着(用胶质把物体固定在一起。亦指执着,不能超脱)

    (2) 另见 nián

    英文翻译

    viscous, mucous; glutinous

    方言集汇

    ◎ 粤语:nim1 nim4 zim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am1 ngiam2 [客语拼音字汇] zam1 [沙头角腔] niam2 [东莞腔] zam1 [海陆丰腔] zham1 ngiam2 [客英字典] zham1 ngiam2 [梅县腔] ngiam2 zham1 fu2 [宝安腔] zam1 | ngiam2
    ◎ 潮州话:娜奄1 [潮州]罗奄1 ,niam1 [潮州]liam1 [澄海]nia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四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女廉鹽B平聲開口三等鹽Bnriem/nyemɳĭɛm
    [fu]
    部首: 212
    笔画: 7
    五笔: BWF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LODI
    四角: 74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阜,付声。从“阜”( ),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 )本义:小土丘。《说文》:“附娄,小土山也。”)

    (2) 沾着,附着

    如涂涂附。——《诗·小雅·角弓》

    是故涂不附。——《考工记·轮人》

    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附缠(附着,纠缠住);附离(附着)

    (4) 依傍;依附

    附于诸侯,曰附庸。——《礼记·王制》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史记·魏公子列传》

    齐人勿附于 秦。—— 宋· 苏洵《六国论》

    (5) 又如:附势;附籍天潢(依附皇室);附郭(近城的地方;郊外);附纳(依附交结);附顺(依附顺从);附权(依附权贵)

    (6) 附带 。如:附项(附带的事项);附记(附带记述);附呈(附带送上);附款(文件中的附带条款或款项);附答(附带)

    (7) 归附

    荆州之民附 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汉书·食货志》引汉· 贾谊《论积贮疏》

    (8) 又如:附众(使众人归附);附款(归附款服);附化(归化);附就(俯就,屈己从人);附悦(顺从悦服)

    (9) 附会 。如:附甲(在他人的奏议上签名以示附议);附合(附会);附讹(附会讹谬)

    (10) 佩带

    西门豹急,佩韦以自缓; 董安于缓,带弦以自促。急之与缓,俱失中和,然而韦弦附身,成为完具之人。——《论衡》

    (11) 靠近

    燕不用而耳不附。——《韩非子·用人》

    其附于刑者,归于土。——《周礼·大司徒》

    (12) 又如:附火(靠近火取暖)

    (13) 增益

    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荀子·礼论》。注:“附,增益也。”

    (14) 如:附益(增益,增加);附说(增加解说)

    (15) 搭乘 。如:附搭(搭乘);附舟(搭船)

    (16) 捎带;寄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 杜甫《石壕吏》

    (17) 通“抚”( )。体恤,抚慰

    昭公之弟商人以 桓公死争立而不得,阴交贤士,附爱百姓。——《史记·齐世家》

    名词

    (1) 树木外表的粗皮

    (2) 中草药“附子”的简称

    (3) 通“腑”。脏腑

    臣幸得托肺附。——《汉书·楚元王传》

    (4) 姓

    英文翻译

    adhere to, append; rely on near to

    方言集汇

    ◎ 粤语:f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5 [台湾四县腔] fu5 [沙头角腔] fu5 [宝安腔] fu5 [客英字典] fu5 [东莞腔] fu5 [客语拼音字汇] fu4 [陆丰腔] fu5 [梅县腔] f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符遇去聲合口三等byoh/biuhbʰ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