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nián
形容词
(1) (形声。从米,占声。本义:具有粘性) 同本义 。如:粘粥(粘稠的粥);踩在一些粘东西上;粘涎(口涎;亦在方言中谓言语、举止不爽利,令人乏味);粘稠(浓厚而带粘性);粘粘涎涎(形容言语不简要)
(2) 另见
zhān
动词
(1) 粘(
)的东西互相连接或附着在别的东西上 。如:粘合(粘贴胶合);粘竿(一种顶端涂粘质,用以捕鸟的竹竿);粘着(用胶质把物体固定在一起。亦指执着,不能超脱)(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am1 ngiam2 [客语拼音字汇] zam1 [沙头角腔] niam2 [东莞腔] zam1 [海陆丰腔] zham1 ngiam2 [客英字典] zham1 ngiam2 [梅县腔] ngiam2 zham1 fu2 [宝安腔] zam1 | ngiam2
◎ 潮州话:娜奄1 [潮州]罗奄1 ,niam1 [潮州]liam1 [澄海]nia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黏 | 女廉 | 孃 | 鹽B | 平聲 | 鹽 | 開口三等 | 鹽B | 咸 | nriem/nyem | ɳĭɛm |
详细解释
jiē
动词
植物生长果实 。如:结瓜;开花结果
形容词
(1) 坚硬;牢固 。如:地很结
(2) 健壮 。如:结实
(3) 另见
jié
名词
(1) 用绳、线、皮条等绾成的疙瘩 。如:解结;蝴蝶结;装饰结
(2) 旧时向官府承担责任或承认了结的书面的字据 。如:保结;具结;印结;甘结;结状(旧时向官府出具的表示证明、担保或了结的文书)
(3) 关键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
(4) 被联结的状态 。如:生长结;p-n结
(5) 通“髻”。总发,挽发而结之于顶
激楚之结,独秀先些。——《楚辞·招魂》
程郑山东迁虏也,亦治铸,贾魋结民,富埒卓氏。——《汉书·货殖传》
两人皆胡服椎结。——《汉书·李陵传》
形容词
(1) 比喻心情烦闷,心里有结
意有所郁结。——司马迁《报任安书》
(2) 牢固
今疾已结,促去可得与家相见,五日卒。——陈寿《三国志》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刀,齐声。“齐”亦兼表字义。本义:剪齐)
(2) 同本义
剂,齐也。——《说文》
剂,剪齐也。——《后汉书·刘梁传》注
其命剂也。——《太玄·永》。注:“剪绝也。”
永不轨,其命剂也。——《太玄·永》
剂,剪齐也。——《尔雅》。郭璞注:“南方人呼剪刀为剂刀。”
(3) 割
豫让剂面而变容,吞炭为哑。——《新书》
(4) 调节;调和
家之所有为剂。——清· 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调剂;剂和(调药;调和);剂救(调和弥补);剂调(调节)
名词
(1) 古代买卖时用的契券
以两剂禁民狱。——《周礼·大司寇》。注:“今券书也。”
正之以傅别约剂。——《周礼·士师》。注:“各所持券也。”
听买卖以质剂。——《周礼·小宰》。注:“谓两书一札,同而别之,长曰质,短曰剂。”
大市以质,小市以剂。——《周礼》
(2) 分剂,一定的分量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三国志》
(3) 剂子 。如:面剂儿
(4) 制剂。能产生化学反应、物理效应或生物效应的物质;主要的有效成分 。如:杀虫剂;催化剂;冷冻剂;乳剂;试剂;毒剂;氧化剂;指示剂
(5) 指多味药合成的药剂 。如:剂料(按一定分量和比例调制而成的药料);针剂;丸剂;麻醉剂;利尿剂;催吐剂
量词
用于若干味药配制的汤药 。如:一剂中药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z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