籀读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诵读。
章炳麟 《检论·序种姓上》:“人知氏而忘繫姓,赖有《世本》公子谱等,识其始卒,然弗能人人籀读。”
引证解释
⒈ 诵读。
引章炳麟《检论·序种姓上》:“人知氏而忘繫姓,赖有《世本》公子谱等,识其始卒,然弗能人人籀读。”
籀读的网络释义
籀读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
籀,读书也。——《说文》
卜籀云。——《春秋传》。按,今本《左传》凡卦兆之词皆以繇为之。
重籀《论语》诸书。——章炳麟《检论·订孔下》
睲河海之行、帝王、妃后、臣宰、农工、徒隶之法,无不籀也。——清· 龚自珍《知归子赞》
(2) 又如:籀读(诵读);籀书(即籀文)
(3) 通“抽”。抽取;引出
挥兔豪而匪固,籀鱼网而终灭。——唐· 李俨《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文》序
(4) 又如:籀演(引申;演绎)
名词
(1) 汉字的一种文体。一名大篆
周宣王史名籀,其所著文字曰籀文。亦曰大篆。——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籀,史籀,周太史造大篆。——《玉篇》
仇校篆籀,篇章毕觌。——晋· 左思《魏都赋》
(2) 又如:籀文(我国古代书体的一种);籀篆(古代的一种书体。即大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iu5 cu1 [宝安腔] ciu3 [海陆丰腔] liu5 chiu1 [客英字典] liu5 [客语拼音字汇] zu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胄 | 直祐 | 澄 | 尤 | 去聲 | 宥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driuh/diow | ɖʰĭəu |
详细解释
dòu
名词
(1) 语句中的停顿。古代诵读文章,分句和读,极短的停顿叫读,稍长的停顿叫句,今以逗号标志。也作“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唐· 韩愈《师说》
援引他经,失其句读,以无为有,其可闵笑也,不可胜记也。——晋· 何休《春秋公羊注疏序》
(2) 另见
dú
动词
(1) (形声。从言,卖声。本义:读书)
(2) 籀书,抽释理解书的意义
读,诵书也。——《说文》
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公羊传·定公元年》
读其书。——《孟子》
相随观读,讽述以谈。——《论衡·谈天》
(3) 又如:读法(诵读法令);读祝(祭祀时宣读祈祷文);读鞫(审判时,宣读起诉理由)
(4) 阅读
好读书,不求甚解。——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 邯郸淳《笑林》
(5) 又如:读报;默读(不出声地读书);朗读;读律(学习法律);读画(用心鉴赏绘画的意境,风格);读过(读毕);读杂志;审读(审查阅读)
(6) 说
读,说也。——《广雅·释诂二》
号而读之也。——《庄子·则阳》
(7) 上学 。如:读大学;走读;半工半读
名词
(1) 文体名。属于题跋一类。用以记心得于书后,以备遗忘
题读始于唐,跋书起于 宋。—— 徐师曾《文体明辨》
(2) 姓
(3)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