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箯

zhú biān [ zhu bian]
注音 ㄓㄨˊ ㄅ一ㄢ

词语释义

用竹编的轿。

词语解释

  1. 用竹编的轿。

    《公羊传·文公十五年》“笋将而来也” 汉 何休 注:“笋者,竹箯,一名编舆, 齐 鲁 以此名之曰笋。将,送也。” 元 袁裒 等《东湖联句》:“循溪舍竹箯,径香幽菊傲。”

引证解释

⒈ 用竹编的轿。

《公羊传·文公十五年》“笋将而来也” 汉何休注:“笋者,竹箯,一名编舆, 齐鲁以此名之曰笋。将,送也。”
元袁裒等《东湖联句》:“循溪舍竹箯,径香幽菊傲。”

竹箯的网络释义

竹箯

  • zhú biān ㄓㄨˊ ㄅㄧㄢ
  • 竹箯
  • 用竹编的轿。《公羊传·文公十五年》“笋将而来也” 汉 何休 注:“笋者,竹箯,一名编舆, 齐 鲁 以此名之曰笋。将,送也。” 元 袁裒 等《东湖联句》:“循溪舍竹箯,径香幽菊傲。”
  • 汉字详情

    zhú [zhu]
    部首: 624
    笔画: 6
    五笔: TTG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H
    四角: 882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2) 同本义 。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杆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作造纸原料,还可以制成乐器

    竹,冬生草也。象形。——《说文》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柳宗元《小石潭记》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世说新语·政事》

    (3) 又如:竹笋汤(竹板子);竹夫人(中空、有孔的竹编床上用品);竹撞(竹编提盒);竹箨(竹笋的皮;笋衣);竹笥(竹箱);竹蓖(竹棍。一端劈开的篾条,用于打人的一种刑具);竹笆(竹篱);竹皮(笋壳);竹母(带有笋芽的竹鞭);竹工(制造竹器的工匠);竹匠(用竹子编制器具的手工业者);竹席(竹篾编成的铺垫用具);竹笪(粗竹席);竹笠(竹丝或竹蔑编成的笠帽)

    (4) 竹简

    明(抱)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盐铁论》

    (5) 又如:竹刑(记载于竹简上的刑法条文);竹素(古人用以记载文字的竹简与白绢);竹书(古代无纸,在竹简上记事书写)

    (6) 古代八音之一,指箫笛一类竹制乐器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礼记·乐记》

    匏竹在上。——《礼记·郊特牲》

    丝木匏竹。——《周礼·春官·太师》。注:“竹,管箫也。”

    宴酣之乐,非丝竹。——欧阳修《醉翁亭记》

    (7) 又如:竹人(吹奏竹制乐器的乐工);竹肉丝(泛指器乐和声乐);竹笛(竹制管乐器);竹管(指箫笛一类的竹制管乐器)

    (8) 竹林

    公然抱茅入竹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英文翻译

    bamboo; flute; KangXi radical 118

    方言集汇

    ◎ 粤语:zuk1
    ◎ 客家话:[宝安腔] zuk7 [海陆丰腔] chuk7 [客英字典] chuk7 [陆丰腔] chuk7 [梅县腔] zhuk7 [沙头角腔] zuk7 [东莞腔] zuk7 [台湾四县腔] zuk7 [客语拼音字汇] zu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張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ţĭuktriuk/tiuk
    biān [bian]
    部首: 624
    笔画: 15
    五笔: TWGQ
    五行:
    仓颉: HOMK
    四角: 88246

    详细解释

    名词

    (1) 竹制的便轿

    箯,竹舆也。从竹,便声。——《说文》

    上使泄公持节问之箯舆间。——《史记·张耳陈余列传》。注:“编竹木以为舆,如今之食舆矣。”

    (2) 又如:箯舆(竹舆;竹轿)

    英文翻译

    bamboo palanquin

    方言集汇

    ◎ 粤语:bi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ien1 pien1 [客英字典] bien1 [台湾四县腔] bien1 pien1 [梅县腔] bie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便房連仙A開平聲開口三等仙Abʰĭɛnbjen/b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