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

zhú tǒng [ zhu tong]
注音 ㄓㄨˊ ㄊㄨㄥ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竹筒 zhútǒng

(1) 用竹材制作成的盛装液体的器具

提竹筒铜丝笼。——《聊斋志异·促织》
thick bamboo tube

词语解释

  1. 见“ 竹筩 ”。

引证解释

⒈ 见“竹筩”。

竹筒的国语词典

将竹横截成段,节与节间的中空部分可用来盛物,故称为「竹筒」。

如:「记得小时候没有扑满,都用竹筒来存钱。」

竹筒的网络释义

竹筒

  • 竹筒,是哈尼族落击体鸣乐器。是由生活器具演变而来的乐器,流行于云南省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傣阿嘎族自治州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地。
  • 竹筒的翻译

    英语: bamboo tube, bamboo pipe

    竹筒造句

    说完转身进了屋子,不大一会儿功夫,全五爷从屋子里提着几把砍柴刀走了出来,背上还背着一个竹篓,竹篓里装着几个盛着清水的竹筒,还有几个用粽叶包着的糯米饭团。
    老板娘,来一份煮米干,不放辣子;一份竹筒饭;烤两条鱼、粉肠和舂干巴;打包带走。
    其中渔鼓也叫渔鼓道情,当地老百姓叫“梆梆筒子”,其形式是用三尺三寸长的竹筒,蒙上猪护心皮,配上木筒板拍打发出响音说唱。
    十岁那年冬天,他还是个标准的顽童,有一次在雪地里,看到一条冻成了冰棍儿的金色小蛇,觉得好玩,就拿回家,放进一个小竹筒里,然后,用被子将竹筒子包起来。
    张山到案后,很快便竹筒倒豆子,这段经历不亚于恐怖小说在一个月前,他通过“珍爱网”认识了阿英,自称做药品销售,两人很快成为男女朋友。
    劈开竹筒,米饭被竹膜所包,香软可口,有香竹之清香和米饭之芬芳。
    你听过用竹筒敲击出来的高山族男人们那一份狂欢与豪放吗!
    沈士言在蒙馆憋了一天,好不容易回家后有个说得上话的好兄弟,于是竹筒倒豆子般“吧啦吧啦”。
    这天早晨五房的两个轿夫到花园内竹林里砍倒两根粗大的竹子,锯成短的竹筒,带到马房里去。
    回到派出所,审讯刚刚开始,陈某就竹筒倒豆子,交代了自己偷窃女性衣服的作案情况。
    一贯刚直不阿、疾恶如仇,自常禄外,一介不取,往来行李惟三竹筒,时人称其为“陶三杠”。
    次日凌晨零时许,蒋津忍不住追问丈夫何故不悦,章盛便竹筒倒豆子,言之凿凿地说蒋津不守妇道,与一男子偷情,并规劝蒋津马上与野男人分手。
    走下礼台时,很巧地,我从国香师姑手中接下了我的第一个竹筒。
    竹子是一种奇妙的植物,它可以成为风格别致的竹楼,凉爽的竹床、竹席,别有新意的艺术品,还能煮出满口生香的竹筒饭。难怪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啊!
    叶奕拿走了二十左右个果子,半竹筒花瓣露珠,七拐八弯得绕回了房间。
    只见她用竹筒做成的小铲子将土壤铲进小花盆,再将少量干肥混在土壤中,然后将一小撮生菜籽洒在土上,最后再铺上一层浅土。
    把蛇放在竹筒里也不会使它变直。
    珠海格力队主帅巴特雷斯从来就是那种没嘴葫芦的角色,有什么想法总是竹筒倒豆子。
    既然敢实名举报,说明举报人有确凿的证据,并且会"竹筒倒豆子",把了解的情况全部说出来。
    两头堵住,各个胡同口把持好,就像是跑进竹筒的老鼠,想跑都跑不掉,不是每一个人都有邓公子的能力,可以轻而易举的蹿房越脊。

    汉字详情

    zhú [zhu]
    部首: 624
    笔画: 6
    五笔: TTG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H
    四角: 882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2) 同本义 。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杆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作造纸原料,还可以制成乐器

    竹,冬生草也。象形。——《说文》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柳宗元《小石潭记》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世说新语·政事》

    (3) 又如:竹笋汤(竹板子);竹夫人(中空、有孔的竹编床上用品);竹撞(竹编提盒);竹箨(竹笋的皮;笋衣);竹笥(竹箱);竹蓖(竹棍。一端劈开的篾条,用于打人的一种刑具);竹笆(竹篱);竹皮(笋壳);竹母(带有笋芽的竹鞭);竹工(制造竹器的工匠);竹匠(用竹子编制器具的手工业者);竹席(竹篾编成的铺垫用具);竹笪(粗竹席);竹笠(竹丝或竹蔑编成的笠帽)

    (4) 竹简

    明(抱)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盐铁论》

    (5) 又如:竹刑(记载于竹简上的刑法条文);竹素(古人用以记载文字的竹简与白绢);竹书(古代无纸,在竹简上记事书写)

    (6) 古代八音之一,指箫笛一类竹制乐器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礼记·乐记》

    匏竹在上。——《礼记·郊特牲》

    丝木匏竹。——《周礼·春官·太师》。注:“竹,管箫也。”

    宴酣之乐,非丝竹。——欧阳修《醉翁亭记》

    (7) 又如:竹人(吹奏竹制乐器的乐工);竹肉丝(泛指器乐和声乐);竹笛(竹制管乐器);竹管(指箫笛一类的竹制管乐器)

    (8) 竹林

    公然抱茅入竹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英文翻译

    bamboo; flute; KangXi radical 118

    方言集汇

    ◎ 粤语:zuk1
    ◎ 客家话:[宝安腔] zuk7 [海陆丰腔] chuk7 [客英字典] chuk7 [陆丰腔] chuk7 [梅县腔] zhuk7 [沙头角腔] zuk7 [东莞腔] zuk7 [台湾四县腔] zuk7 [客语拼音字汇] zu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張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ţĭuktriuk/tiuk
    tǒng [tong]
    部首: 624
    笔画: 12
    五笔: TMG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BMR
    四角: 88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同声。本义:竹筒,粗大的竹管)

    (2) 同本义

    筒,通箫也。——《说文》

    筒,竹管也。——《三苍》

    筩,断竹也。——《说文》

    教吏为缿筩。——《汉书·李广汉传》。注:“竹筩也,如今官受密事筩也。”?

    伶伦制十二筩,以听凤鸣。——《汉书·律历志》

    (3) 又如:筒箭(放在竹筒里发射的箭矢);筒竹(竹筒);筒炙(古时利用竹筒熏烤的一种烹调方法。也叫“黄炙”)

    (4) 捕鱼的器具 。如:筒钓(一种捕鱼的用具)

    (5) 泛指管筒状器物

    以筒水灌之。——《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邮筒;笔筒;筒竹(犹鞭炮);筒车(一种引水灌田的机械设备);筒轮(筒车取水所用的轮盘)

    (7) 衣服鞋袜的筒状部分 。如:袖筒;袜筒;长筒靴

    (8) 竹名 。也称“射筒竹”

    量词

    用于筒状物装的东西 。如:一筒米、一筒可乐等

    动词

    套上或纳入圆筒状物 。如:筒子皮(装订线装书册时,另用双叶有色纸加在书册前后以作保护,称为“筒子皮”)

    英文翻译

    thick piece of bamboo; pipe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2 tung4
    ◎ 客家话:[陆丰腔] tung3 [客语拼音字汇] tung2 [沙头角腔] tung2 [客英字典] tung2 [海陆丰腔] tung2 [梅县腔]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东莞腔] tung2 [宝安腔] t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dungdʰu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