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窳惰
(1) 懈怠懒惰
词语解释
亦作“ 窳墯 ”。懒惰。
《商君书·垦令》:“农无得糶,则窳惰之农勉疾。”《韩非子·南面》:“是以愚戇窳墯之民,苦小费而忘大利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且天子亲耕,皇后亲蚕,况夫田父,而怀窳惰乎?” 清 谭嗣同 《仁学》四四:“人惟窳惰,不欲兴事,则心无意於求简,而听其繁。”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窳墯”。懒惰。
引《商君书·垦令》:“农无得糶,则窳惰之农勉疾。”
《韩非子·南面》:“是以愚戇窳墯之民,苦小费而忘大利也。”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且天子亲耕,皇后亲蚕,况夫田父,而怀窳惰乎?”
清谭嗣同《仁学》四四:“人惟窳惰,不欲兴事,则心无意於求简,而听其繁。”
窳惰的国语词典
怠惰不振。
窳惰的网络释义
窳惰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凹陷;低下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丘云。——《史记》
(2) 又如:窳儿(山顶上的缺口);窳下(凹陷;低下);窳隆(凹凸;卑和高);窳曲(塌陷歪斜的样子)
(3) 疵病;粗劣
俗不偷薄,器不行窳。——《新唐书》
(4) 又如:窳陋(粗劣简陋);窳薄(粗劣;浅陋)
(5) 败坏,腐败
天下一大器也,用之久,则必弊窳残缺。——元· 郝经《玄政议》
(6) 又如:窳敝(腐败;调敝);窳弱(衰弊)
(7) 懒惰
爱子不惰食,惰民不窳,而庸民无所于农,是必农。——《商君书》
(8) 又如:窳怠(懒惰;懈怠);窳农(惰农)
(9) 羸弱
赢窳则寿命短。——《论衡》
(10) 又如:窳陋(羸弱)
(11) 谓器中空空
囊橐罄留储,釜甑恒若窳。——明· 刘基《久雨坏墙园蔬尽压怅然成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i3 ju3 [台湾四县腔] ji1 [梅县腔] j3 [海陆丰腔] r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庾 | 以主 | 以 | 虞 | 上聲 | 麌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jĭu | jyox/juu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隋省声。本义:不恭敬)
(2) 同本义
惰,不敬也。——《说文》
滕成公来会葬,惰而多涕。——《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今者治平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宋· 苏轼《教战守策》
(3) 又如:惰傲(怠慢);惰慢(懈怠不敬;懈怠涣散);惰肆(怠慢放肆);惰骄(骄傲懈怠);惰偷(懈怠苟且,懒惰)
(4) 懈怠;懒惰
惰,懒也。——《广雅》
佚而不隋,劳而不慢。——《荀子·非十二子》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军争》
诸司素偷惰。——《明史·海瑞传》
(5) 又如:惰懈(懒惰懈怠);惰力(不图进取的消极落后力量);惰心(怠懒的思想);惰失(怠惰失职);惰劣(怠惰无能);惰侈(懒惰奢侈)
动词
(1) 衰败
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墨子·脩身》
(2) 又如:惰坏(败坏);惰君(败坏国事之君)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to5 [客语拼音字汇] to4 [沙头角腔] to5 [梅县腔] to5 [陆丰腔] to6 [客英字典] to2 to5 [宝安腔] to3 [台湾四县腔] to5 [海陆丰腔] to6
◎ 潮州话:多鞍6(单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墮 | 徒果 | 定 | 戈一合 | 上聲 | 哿 | 合口一等 | 戈 | 果 | duax/duaa | dʰu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