圉夺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犹劫夺。
《汉书·货殖传序》:“篡弑取国者为王公,圉夺成家者为雄桀。” 王先谦 补注引 王念孙 曰:“圉夺成家者,御人而夺其财以成其家也。《孟子·万章篇》:‘今有御人於国门之外者。’ 赵 注:‘御人,以兵御人而夺其货。’即此所谓圉夺也。《汉纪·孝文纪》作‘劫夺成家’,义与圉夺同。” 明 文徵明 《胡参议传》:“ 辽王 以近属横甚,其下兵校椎埋圉夺,尤多无赖,公一绳以法,无所贷。”
引证解释
犹劫夺。
《汉书·货殖传序》:“篡弑取国者为王公,圉夺成家者为雄桀。” 王先谦补注引王念孙曰:“圉夺成家者,御人而夺其财以成其家也。《孟子·万章篇》:‘今有御人於国门之外者。’ 赵注:‘御人,以兵御人而夺其货。’即此所谓圉夺也。《汉纪·孝文纪》作‘劫夺成家’,义与圉夺同。” 明文徵明《胡参议传》:“ 辽王以近属横甚,其下兵校椎埋圉夺,尤多无赖,公一绳以法,无所贷。”
圉夺的网络释义
圉夺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
圉,囹圉,所以拘罪人也。——《说文》
圉,禁也。——《尔雅》
不圉我哉!——《周书·宝典》。注:“圉,禁也。”
终莫之圉。——《太玄·卷三疆》。注:“圉,止也。”
守圉之国,用盐独甚。——《管子·轻重甲》
其来不可圉。——《庄子》
(2) 养马
不有行者,谁扞牧圉?——《左传》
(3) 通“御”(
)。抵挡,防御然不能以此圉鬼神之诛。——《墨子·明鬼下》
其来不可圉。——《庄子·缮性》
瘖者可使守圉。——《淮南子·主术》
名词
(1) 监狱
小圉不下十数。——银雀山汉墓竹简《尉缭子》
(2) 又如:圉空(圄空,牢空着)
(3) 养马的地方
(4) 养马的人
马有圉,牛有牧。——《左传·昭公七年》
(5) 又如:圉人(《周礼》官名。掌管养马放牧等事;泛称养马的人);圉牧(饲养牛马的人)
(6) 边境
孔棘我圉。——《诗·大雅·桑柔》
亦聊以固吾圉也。——《左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ngi3 [宝安腔] ngi3 [客英字典] ngi3 [海陆丰腔] ngi3 [客语拼音字汇] yi2 [台湾四县腔] ng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語 | 魚巨 | 疑 | 魚 | 上聲 | 語 | 開口三等 | 遇 | 魚 | ŋĭo | ngiox/ngivv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2) 同本义
夺,手持隹失之也。——《说文》
给夺慈仁。——《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
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勿夺农时。——《荀子·富国》
(3) 又如:夺宗(始封的国君被尊为诸侯以后,除去原来宗子的名分);夺气(丧失了胆量和勇气);夺魄(精神丧失而无生气);夺胆(丧胆);夺彩(失出光彩)
(4) 强取
夺,取也。——《玉篇》
人夺女妻而不怒。——《左传·文公十八年》
夺其印符。——《史记·淮阴侯列传》
夺攘矫虔。——《书·吕刑》
秦王度之,终不可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夺项王天下者,必 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5) 又如:夺转(夺得);夺劝(一边劝一边夺拿);夺情(皇帝特许某些有亲丧的官僚不守孝,或者未满守孝期者复取。意思是夺去了他的哀思之情);夺席(夺取他人的席位)
(6) 用力冲开,冲出 。如:夺门(破门,奋力冲开门);眼泪夺眶而出
(7) 竞先取得
被泽徒深厚,惭无夺锦才。——高启《谢赐衣》
(8) 又如:夺高产;夺魁(夺取第一);夺却(夺去;占去);夺衣(夺袍。喻在诗文竞赛中获胜);夺锦(夺取锦标)
(9) 剥夺;削除
胁服夺(罢免)其官。——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0) 又如:夺褫(剥夺);夺爵;夺休(旧指女方提出离婚);夺俸(官吏犯罪,被罚扣薪饷)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oh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