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粥

xī zhōu [xi zhou]

词语释义

稀粥是以一道面粉和水为主要原料的食品。

稀粥造句

春眠不觉晓,醒来夏至到,都来谈养生,我也表一表。夏日酷暑燥,莫因凡事恼,饮食需清淡,夜卧要起早。炎热忌远跑,主食稀粥妙。常把心情修,养生之长效。
吃的食物非常简单,老师一天三顿喝小米稀粥。
一根甘蔗,我要跟你一同分享甜蜜的味道;一碗稀粥,我要和你一同品尝温馨的感觉;一声祝福,我要和你一同走完人生的道路。亲爱的,爱你永远!
魏徵忙命太医煎了安神定魄汤,让他喝下,又让他吃些稀粥。
冬季身体需调养,优质水果放身旁,香蕉柿子属寒凉,虚寒体质切莫尝,注意补水要适量,多喝稀粥胃气养,加强锻炼莫要忘,祝你冬季更健康!
如果有一根甘蔗,我要和你一同分享甜蜜的味道;有一碗稀粥,我要跟你一同品尝温馨的感觉;有一声祝福,我要和你一同走完人生的道路。亲爱的,爱你到永远!
冬季身体需调养,优质水果放身旁,香蕉柿子属寒凉,虚寒体质切莫尝,注意补水要适量,多喝稀粥胃气养,祝你冬季更健康!
先将滑石用布包扎,再与瞿麦同入水中煎煮,取汁,去渣,加入粳米煮稀粥。
熟皮子用酸奶,根据经验,往里面掺入适量芒硝与盐,有的人还要兑些小米稀粥,搅和匀了,涂抹在生皮板儿上。
工薪族们聚到路边小铺,吃点儿面条、稀粥和鲜虾。
林俊华介绍说,老人现在一天的食量虽然少了,但每天还要吃上六七餐,早中晚三餐如稀粥加蛋或白糖、酱油,鸡脚捣烂炖汤弄成浆糊、鲦鱼粥等。
老陈西里呼噜的喝着稀粥,老鬼嘴里咬着半个包子,含含糊糊地说“你们俩别打哑谜了,又瞒着我,真不把咱这豆包当干粮啊?”。
汪妈端着一碗稀粥来到汪大東的房间里,发现召鸿羽已经醒了过来,忙把手中的粥放到床边柜上,对召鸿羽说“孩子,你是谁啊,怎么会倒在我们家门口呢?”。
最好的土豆稀粥加土豆皮怎么样?
不论是煮稠粥还是熬稀粥,我都是在这一个鼎里,只要能糊口度日就满足了。
饥饿时的一勺稀粥,寒风中的一件棉袄,哀伤时的一滴同情的泪水,愤怒时的一声发自肺腑的呐喊……这些,都是友谊的流露。
每餐主食品类很多,有米饭,有面条,有稀粥,有馒头,还有做成小金字塔那样的窝窝头等。
果然,伙头军帐前上百名冉闵的亲兵都已经在‘稀噜稀噜’地吃着稀粥,啃着香喷喷的馍馍。
一阶段米汤、二阶段浓米汤、三阶段稀粥、四阶段稠粥。
他们每天睡在铺着草席子的地上,喝两顿稀粥、吃烂咸菜,能吃上饭店的折箩就是改善伙食了。

汉字详情

[xi]
部首: 505
笔画: 12
五笔: TQD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DKKB
四角: 249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禾,希声。本义:稀疏)

(2) 同本义

稀,疏也。——《说文》

月明星稀。——《文选·曹操·短歌行》。经传皆以希为之。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唐· 杜甫《倦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晋· 陶潜《归园田居》

(3) 又如:稀棱挣(稀疏的样子);稀撒撒(稀剌剌);稀星(稀疏的星);稀零零(极稀疏);稀稀落落(稀疏的样子;稀疏冷落的样子)

(4) 少,不多

相见常日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鞍马稀。——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死者尚稀。——清· 方苞《狱中杂记》

自想此梦稀奇,心下疑惑。——《二刻拍案惊奇》

(5) 又如:稀稀罕儿(稀罕少见的东西);稀行(不常来;稀客)

(6) 薄,不浓

我们的衙门里每天煮了十几大锅的稀饭施给穷人。——巴金《灭亡》

(7) 又如:稀流薄荡(形容液体稀薄波动);稀解粥(稀粥);稀溜溜;稀淡(极淡,不浓密)

副词

(1) 很;极。形容程度深

床上的铺盖已经掀得稀乱,一个凳子躺在被铺上。——鲁迅《而已集·再谈香港》

(2) 又如:稀不相干(一点儿也不相干);稀秃湿(湿透了);稀醉(烂醉)

英文翻译

rare, unusual, scarce; sparse

方言集汇

◎ 粤语:hei1
◎ 客家话:[陆丰腔] hi1 [东莞腔] hi1 [海陆丰腔] hi1 [宝安腔] hi1 [台湾四县腔] hi1 [客英字典] hi1 [客语拼音字汇] hi1 [梅县腔] hi1
◎ 潮州话:h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香衣微開平聲開口三等hioi/xioixĭəi
zhōu,yù [zhou,yu]
部首: 610
笔画: 12
五笔: XOX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NFDN
四角: 17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鬻”。卖

则使其贾粥之。——《周礼·巫马》

不粥祭器。——《礼记·曲礼下》

田里不粥。——《礼记·王制》

(2) 又

戎器不粥于市。

(3) 又如:粥画(卖画的)

(4) 养育

初俊羔助厥母粥。俊也者大也,粥也者养也。——《大戴礼记》

(5) 嫁出

请粥庶弟之母。——《礼记》。郑玄注:“粥,谓嫁之也。”

(6) 另见 zhōu

zhōu

名词

(1) (形声。字本作“鬻”。从鬻(古文“鬲”字),米声。鬲,古烹饪器。本义:稀饭) 同本义

粥,驙也。——《广雅》

驙粥之食。——《礼记·檀弓》。疏:“厚曰驙,稀曰粥。”

崇为客作豆粥。——《晋书·石崇传》

恃粥耳。——《战国策·赵策》

粥以糊口。——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粥饭僧(只吃粥饭而不努力修行的僧人);粥鼓(谓僧寺集众食粥时击鼓);弱饧(甜粥)

形容词

(1) 柔弱的样子 。如:粥粥(柔弱无能的样子。又指鸡相呼声)

(2) 另见

英文翻译

rice gruel, congee

方言集汇

◎ 粤语:zuk1
◎ 客家话:[宝安腔] zuk7 [台湾四县腔] zuk7 [客语拼音字汇] zug5 [沙头角腔] zuk7 [东莞腔] zuk7 [陆丰腔] chuk7 [客英字典] chuk7 [海陆丰腔] chuk7 [梅县腔] zh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余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jĭukjuk

稀粥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