秫稻

shú dào [ shu dao]
注音 ㄕㄨˊ ㄉㄠˋ

词语释义

为禾本科 Gramineae 一年生草本植物,是稻的粘性变种。

词语解释

  1. 即糯稻。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水稻》:“有秫稻。秫稻米,一名糯米,俗云‘乱米’,非也。”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田水声过吾师丈人》:“ 渊明 尝闻田水声,倚杖久听,嘆曰:‘秫稻已秀,翠色染人,时剖胸襟,一洗荆棘,此水过吾师丈人矣。’”参见“ 糯稻 ”。

引证解释

⒈ 即糯稻。参见“糯稻”。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水稻》:“有秫稻。秫稻米,一名糯米,俗云‘乱米’,非也。”
唐冯贽《云仙杂记·田水声过吾师丈人》:“渊明尝闻田水声,倚杖久听,嘆曰:‘秫稻已秀,翠色染人,时剖胸襟,一洗荆棘,此水过吾师丈人矣。’”

秫稻的网络释义

秫稻

  • 秫稻
  •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水稻》:“有秫稻。秫稻米,一名糯米,俗云‘乱米’,非也。”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田水声过吾师丈人》:“ 渊明 尝闻田水声,倚杖久听,叹曰:‘秫稻已秀,翠色染人,时剖胸襟,一洗荆棘,此水过吾师丈人矣。’”
  • 汉字详情

    shú [shu]
    部首: 505
    笔画: 10
    五笔: TSYY
    五行:
    仓颉: HDID
    四角: 2399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从古文术,加禾。本义:谷物之有粘性者。也指不粘者)

    (2) 同本义

    秫,稷之黏者也。——《说文》

    稻黍秫稷粟麻秔。——《急就篇》

    染羽以朱湛丹秫。盖有赤白二种。今北地谓高粱之粘者为秫,秫亦胡秫。——《考工记·钟氏》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陶渊明《和郭主簿》

    (3) 又如:秫田(种植黏粟之田);秫酒(用秫酿成的酒);秫蘖(制酒用的糯黍与曲);秫稻(即糯稻);秫谷(黍米);秫黍(高粱)

    (4) 通“鉥”。长针

    黑齿雕题,鳀冠秫缝。——《战国策·赵策》

    英文翻译

    glutinous variety of millet

    方言集汇

    ◎ 粤语:seot6
    ◎ 客家话:[陆丰腔] sut8 [客英字典] shut8 sut8 [台湾四县腔] sut8 sut8 [东莞腔] sut8 [沙头角腔] sut8 [客语拼音字汇] sud6 [海陆丰腔] sut8 shu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六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食聿入聲合口三等dʑʰĭuĕtzsjyt/djvit
    dào [dao]
    部首: 505
    笔画: 15
    五笔: TEV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DBHX
    四角: 2297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禾,舀( yǎo)声。本义:水稻) 同本义

    其谷宜稻。——《周礼·职方氏》

    浸彼稻田。——《诗·小雅·白华》

    (2) 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在温暖气候下广泛栽培,种子用作人类主食,谷壳和其它副产品可饲养家畜,稻秆用来造纸。分水稻和旱稻,通常指水稻。子实叫谷子,碾制去壳后叫大米。有糯稻、粳稻、籼稻之分。古以粘者为稻,不粘者为粳

    英文翻译

    rice growing in field, rice plant

    方言集汇

    ◎ 粤语:dou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o5 tau5 tau1 [客英字典] tau5 tau1 [沙头角腔] ziau1 tau1 [宝安腔] tau1 [海陆丰腔] to6 tau6 tau1 [梅县腔] tau5 [陆丰腔] to5 [客语拼音字汇] tau1 tau4 to1 to4 [东莞腔] tau3
    ◎ 潮州话:da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晧上聲開口一等dʰɑudaux/d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