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毫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脱毛的笔。
宋 范成大 《朋元见寄二绝次其韵》之二:“不惜狂言棖忌讳,秃毫冰砚竟无奇。” 胡怀琛 《与仲兄夜话》诗:“兄弟相看覊旅日,秃毫短烛写残诗。”
引证解释
⒈ 脱毛的笔。
引宋范成大《朋元见寄二绝次其韵》之二:“不惜狂言棖忌讳,秃毫冰砚竟无奇。”
胡怀琛《与仲兄夜话》诗:“兄弟相看覊旅日,秃毫短烛写残诗。”
秃毫的网络释义
秃毫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从人,上象禾粟之形。本义:头顶无发)
(2) 同本义
秃,无发也。——《说文》
秃者不免。——《礼记·问丧》
秃者不髽。——《礼记·丧服四制》
齐人谓无发为秃揭。——《礼记·明堂位》注
秃翁。——《后汉书·匈奴传》。注:“即乃翁也。”
齿危发秃。——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秃厮(光头家伙);秃科子(秃脑瓜);秃驴(光头驴。骂和尚的话);秃颅(秃头);秃人(秃发的人);秃儿(犹秃奴);秃发(头发脱落)
(4) 山无草木。如:秃山(不生草木的山丘);秃树(枯树)
(5) 不戴帽、不穿鞋 。如:秃巾(光着头不包头巾);秃露(赤身显露)
(6) 脱落,脱光。如:秃友(戏称毫毛脱落的笔);秃落(脱落)
(7) 物体失去尖端,不锐利 。如:秃颖(秃笔);秃毫(脱毛的笔);秃管(秃笔)
名词
詈词。指僧侣。如:秃丁(对僧人之讥称);秃人(动机不正的出家人);秃厮(对僧人讥嘲之词);秃奴(对僧人的蔑称);秃士(谓僧侣);秃歪剌(对僧尼的恶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ut7 [客英字典] tut7 [台湾四县腔] tu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秃 | 他谷 | 透 | 屋一 | 入聲 | 屋 | 開口一等 | 通 | 東 | tʰuk | thu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毫为豪的俗字。形声。从毛,高省声。本义:长而尖的毛)
(2) 同本义
未成毫狗。——《尔雅·释畜》
(3) 又如:毫光(如毫毛的光芒 );毫芒(毫毛的细尖);毫黍(毫毛与黍粒。比喻极微小);毫眉(老年人的眉毛。因其毛长,故称)
(4) 毛笔的头部;毛笔
(5) 又如:毫端(毛笔笔尖);毫笺(毛笔和精美的纸张);毫管(指毛笔);毫墨(笔和墨。借指文字、图画)
(6) 比喻极细小的东西,细微
明足以察秋毫之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锐思于毫芒之内。——班固《答宾戏》
(7) 又如:毫分(比喻极细微);毫忽(一点点儿。十忽为丝,十丝为毫,十毫为厘);毫厘不爽(一点儿也不差);毫芥(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8) 单位名
(9) 长度单位,等于千分之一寸或1/30毫米
(10) 重量单位,等于千分之一钱或0.005克
(11) 〈方〉∶银元一角称为一毫
副词
完全 ——与不、无连用在名词、动词前表示一点儿也不。如:毫无倦意;毫不足怪
前缀词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表示该量的千分之一 。如:毫米;毫升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hau2 [陆丰腔] hau3 [客英字典] hau2 [台湾四县腔] ho2 hau2 [客语拼音字汇] hau2 ho2 [海陆丰腔] ho2 hau2 [宝安腔] hau2 [沙头角腔] hau2
◎ 潮州话:ha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豪 | 胡刀 | 匣 | 豪 | 平聲 | 豪 | 開口一等 | 效 | 豪 | ghau/ha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