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禽

xiáng qín [ xiang qin]
注音 ㄒ一ㄤˊ ㄑ一ㄣˊ

词语释义

吉祥的鸟。

词语解释

  1. 吉祥的鸟。

    《艺文类聚》卷九二引 晋 成公绥 《乌赋》序:“有孝乌集予之庐,乃喟然而叹曰:‘予无仁惠之德,祥禽曷为而至哉?’” 北周 庾信 《周祀五帝歌·白帝云门舞》:“瑞兽霜耀,祥禽雪映。” 唐 沉亚之 《上李谏议书》:“故祥禽之类,凡羽而混之;神芝之类,腐菌而混之。”

引证解释

⒈ 吉祥的鸟。

《艺文类聚》卷九二引晋成公绥《乌赋》序:“有孝乌集予之庐,乃喟然而叹曰:‘予无仁惠之德,祥禽曷为而至哉?’”
北周庾信《周祀五帝歌·白帝云门舞》:“瑞兽霜耀,祥禽雪映。”
唐沉亚之《上李谏议书》:“故祥禽之类,凡羽而混之;神芝之类,腐菌而混之。”

祥禽的网络释义

祥禽

  • 吉祥的鸟
  • 《艺文类聚》卷九二引 晋 成公绥 《乌赋》序:“有孝乌集予之庐,乃喟然而叹曰:‘予无仁惠之德,祥禽曷为而至哉?’” 北周 庾信 《周祀五帝歌·白帝云门舞》:“瑞兽霜耀,祥禽雪映。” 唐 沈亚之 《上李谏议书》:“故祥禽之类,凡羽而混之;神芝之类,腐菌而混之。”
  • 汉字详情

    部首: 519
    笔画: 11
    五笔: FIUD

    英文翻译

    good luck
    qín [qin]
    部首: 220
    笔画: 12
    五笔: WYBC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YUB
    四角: 8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本义:走兽总名)

    (2) 同本义

    禽,走兽总名。——《说文》

    禽者何?鸟兽之总名——《白虎通》

    命主祠祭禽于四方。——《礼记·月令》。疏:“兽之通名也。”

    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俯走,谓之禽兽。——《列子·黄帝》

    六禽。——《周礼·庖人》。注:“宜为羔豚、犊、麝、雉、鴈。凡鸟兽未孕曰禽。”

    终日而不获一禽。——《孟子·滕文公下》

    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三国志·华陀传》

    虎亦诸禽之雄也。——汉· 王充《论衡·遭虎》

    (3) 鸟类的总称

    二足而羽谓之禽。——《尔雅》

    六禽。——《周礼·庖人》。司农注:“鴈、鹑、鷃、雉、鸠、鸽也。”

    田有禽虞。——《易·师》

    执禽者左首。——《礼记·曲礼》。疏:“鸟也。”

    越禽不恋 燕。—— 李白《左风五十九首》

    (4) 又如:鸣禽;禽言(鸟语。指鸟类啼鸣);禽语(鸟语;鸟鸣);禽卵(鸟卵);禽戏(禽鸟嬉戏);家禽

    (5) 鸟兽总称 。如:禽门(鸟兽的境界); 禽畜(禽兽牲畜);禽猎(当作鸟兽一样猎取);禽犊(指鸟兽疼爱幼仔,比喻父母溺爱子女)

    动词

    (1) 捕获鸟兽

    之日狩,允禽。——《甲骨文合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战国策·燕策二》

    (2) 又如:禽色(田猎与女色);禽荒(沈迷于田猎)

    (3) 通“擒”。捕捉

    外仆髡屯禽之以献。——《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一时收禽。——《后汉书·张衡传》

    将军禽操。——《资治通鉴》

    (4) 又如:禽囚(被擒获的俘虏);禽夷(擒灭);禽制(捉拿制伏);禽殄(擒获歼灭);禽俘(擒获);禽疾(指需要迅速擒拿的人);禽剪(擒灭);禽虏(擒捉敌人)

    (5) 战胜

    虞、 虢共守之, 晋不能禽也。——《新序》

    英文翻译

    birds, fowl; surname;; capture

    方言集汇

    ◎ 粤语:kam4
    ◎ 客家话:[宝安腔] kim2 [台湾四县腔] kim2 [梅县腔] kim2 [海陆丰腔] kim2 [客语拼音字汇] kim2 [陆丰腔] kim3 [客英字典] kim2 [沙头角腔] kim2 [东莞腔] kim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巨金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gʰĭĕmgim/g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