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琴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古代丧祭礼,谓亲丧大祥祭日为节哀而弹奏素琴。语出《礼记·檀弓上》:“ 孔子 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歌。”又《丧服四制》:“祥之日,鼓素琴,告民有终也。” 郑玄 注:“鼓素琴,始存乐也。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孔颖达 疏:“大祥之日,得鼓素琴,告教其民使衰有终极也。” 宋 苏轼 《次韵赵景贶督两欧阳诗破陈酒戒》:“祥琴虽未调,餘悲不敢留。” 明 思宗 《闲坐》诗:“圣代自能调化瑟,孤生未忍治祥琴。” 清 赵翼 《服阕后亲友多劝赴官》诗之一:“祥琴才罢忍弹冠,多少锣声促上竿。”参见“ 大祥 ”。
引证解释
⒈ 参见“大祥”。参见“大祥”。
引古代丧祭礼,谓亲丧大祥祭日为节哀而弹奏素琴。语出《礼记·檀弓上》:“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歌。”
又《丧服四制》:“祥之日,鼓素琴,告民有终也。”
郑玄注:“鼓素琴,始存乐也。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孔颖达疏:“大祥之日,得鼓素琴,告教其民使衰有终极也。”
宋苏轼《次韵赵景贶督两欧阳诗破陈酒戒》:“祥琴虽未调,餘悲不敢留。”
明思宗《闲坐》诗:“圣代自能调化瑟,孤生未忍治祥琴。”
清赵翼《服阕后亲友多劝赴官》诗之一:“祥琴才罢忍弹冠,多少锣声促上竿。”
祥琴的网络释义
祥琴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本作“珡”。象形。小篆字形,象乐器形,上面“玨”象弦和弦柱,下面象琴身。本义:拨弦乐器。俗称古琴)
(2) 同本义
琴,弦乐也。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象形。古文从瑟金省声。——《说文》
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文王增二弦,曰少宫、少商。——《广雅·释乐》
乐琴书以消忧。——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又如:琴史(琴和史籍);琴书(琴与书;谈论琴艺的典籍);琴床(琴案;琴几);琴柱(琴上用以系弦的柱)
(4) 某些乐器的通称 。如:提琴;胡琴;钢琴;口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kim3 [客语拼音字汇] kim2 [海陆丰腔] kim2 [客英字典] kim2 [宝安腔] kim2 [东莞腔] kim2 [台湾四县腔] kim2 [梅县腔] kim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琴 | 巨金 | 羣 | 侵B | 平聲 | 侵 | 開口三等 | 侵B | 深 | gim/gym | gʰĭĕ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