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清气爽

shén qīng qì shuǎng [ shen qing qi shuang]
繁体 神清氣爽
注音 ㄕㄣˊ ㄑ一ㄥ ㄑ一ˋ ㄕㄨㄤ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1.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 2.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十七引唐·牛僧孺《续玄怪录·裴谌》:“香风飒来,神清气爽,飘飘然有凌云之意。”

成语用法

神清气爽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心态等。

引证解释

⒈ 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

《太平广记》卷十七引唐牛僧孺《续玄怪录·裴谌》:“香风颯来,神清气爽,飘飘然有凌云之意。”
《红楼梦》第七六回:“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叠纹,真令人神清气爽。”
蒋光慈《鸭绿江上》:“从海面吹来令人感觉着温柔的和风,一阵阵地沁得人神清气爽。”

⒉ 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云笈七籤》卷一一二:“长揖而坐,神清气爽,满坐风生,顾眄煒如也。”

神清气爽的国语词典

神气清朗,心情舒畅。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一二.虬须客》:「长揖而坐,神清气爽,满坐风生,顾盼炜如也。」《镜花缘.第四四回》:「小山接过,一面道谢,一面把灵芝吃了,登时只觉神清气爽。」也作「神清气朗」。

神清气爽的网络释义

神清气爽

  • 神清气爽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shén qīng qì shuǎng,意思是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也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 神清气爽造句

    这篇一气呵成的好文章,读来真是令人神清气爽。
    开着小车,来到了这个土香土色的地方。一进这儿,清新的空气顿时迎面扑来,让人觉得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父母的爱是一丝微风,让你的心灵即使在酷热的夏天也能感到神清气爽。
    这本诗集读之沁入心脾,神清气爽。
    爷爷的脾气喜怒无常,不过在下象棋时那神清气爽劲,如痴如醉。
    春天百花齐放,使人神清气爽。
    来到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使我神清气爽。
    江南的四月天,公园里绿树成荫,漫步于此,不觉神清气爽,心情格外开朗。
    好的天气让人神清气爽。
    好似沐浴春风,只觉神清气爽。
    泰山极顶,神清气爽,真是别有洞天。
    清风如同一杯清茶,让你神清气爽。
    夏天的瓢泼大雨之后,漫步在田间真是神清气爽。
    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
    语文是香气扑鼻的绿茶,让人神清气爽。
    这座画院虽然不及某些艺术殿堂那么金碧辉煌,但也令人神清气爽。
    今天神清气爽,可是我却是迷迷糊糊的,好像喝了酒一样。
    精神不佳的早上看见你,顿时觉得神清气爽。
    大睡一觉,终于神清气爽了。
    心情不错,洗个头神清气爽。

    汉字详情

    部首: 519
    笔画: 10
    五笔: FIJH

    英文翻译

    spirit
    qīng [qing]
    部首: 331
    笔画: 11
    五笔: IGE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QMB
    四角: 351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2) 同本义。与“浊”相对

    沧浪之水清兮。——《孟子》

    河水清且涟猗。——《诗·魏风·伐檀》

    举身赴清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临清流而赋诗。——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发之欲其清。——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水尤清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清直(河水清澈顺流貌);清波(清澈的水流);清泚(清清的河水);清涟(清澈的细水波);清活活(水清澈而流动貌);清照(清澈明亮);清悠悠(清澈明亮貌);清深(水色清澈);清酤(清圣。清酒);清雨(清净的雨);清英(清酒);清茗(清茶)

    (4) 清洁;洁净;纯洁

    京室密清。——张衡《东京赋》

    圣人守清道而抱雌节。——《淮南子·原道》

    身中清。——《书·微子》

    太清之始也。——《淮南子·本经》

    伏清白以死直兮。——《楚辞·离骚》

    (5) 又如:清人(纯洁的人);清交(纯洁的交情);清休(纯洁美善);清行(纯洁的品行)

    (6) 清明

    视若清明。——《礼记·玉藻》

    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荀子·解蔽》。注:“明审也。”

    (7) 又如:清化(清明的教化);清治(清明的治绩)

    (8) 清凉

    清有余也。——《吕氏春秋·有度》

    其候清切。——《素问·五常正大论》。注:“大凉也。”

    清风半夜鸣蝉。——宋· 辛弃疾《西江月》

    清风徐来。——明· 魏学洢《核舟记》

    (9) 又如:清快(清凉爽快);清风明月(清凉的风,明亮的月);清宫(清凉的宫室);清室(清凉的屋室);清软(清凉柔和)

    (10) 清冷,凄清

    渌水荡漾清猿啼。——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清角吹寒。——宋· 姜夔《扬州慢》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11) 清平;太平

    当纣之时,居 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孟子·万章下》

    (12) 又如:清世(清平盛世);清夷(清平安定)

    (13) 寂静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14) 清雅高尚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

    (15) 又如:清修如鹤(指人品高洁);清立(清高特立);清抗(清高超拔)

    (16) 清白

    正直清廉而谦者,宜歌风。——《史记·乐书》

    (17) 又如:清廉(清白廉洁);清心涂胆(心地清白,肝胆可照);清洁(贞洁);清操(清白的操守);清臣(志行清白的人)

    (18) 清静;恬静

    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淮南子》

    (19) 又如:清淡天和(清净淡泊,远离尘世);清冲(恬静淡泊);清佚(清静安逸)

    (20) 清正

    清徽雅量,众议攸归。——《晋书·殷浩等传论》

    吴郡张融,清抗绝俗,虽王公贵人,视之傲如也。——《南史》

    (21) 又如:清耿耿(清正耿直);清抗(清高正直);清良(清正贤良);清忠(清正忠诚);清徽(清正的风操。高雅的谈吐);清劲(清正刚直)

    (22) 清廉

    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书·舜典》

    少嗜学,履尚清鲠。——《新唐书·赵宗儒传》

    (23) 又如:清鲠(清廉鲠直):清俭(清廉俭朴);清头(清廉);清己(以清廉之德要求自己);清公(清廉公正)

    (24) 清香、清馨、清醇

    香远益清。——宋· 周敦颐《爱莲说》

    (25) 无余

    六月之内交清。——《广东军务记》

    (26) 清雅 。如:清微淡远(清雅深远;雅静悠远);清而不寒(清雅而不寒怆);清古(清雅古朴);清吟(清雅吟诵);清旨(清雅美好);清坐(清雅的席位)

    (27) 通“精”。纯粹

    清神生心,心生规,规生矩。——《管子·轻重己》

    其气不清则欲瞑。——《灵枢·大惑论》

    名词

    (1) 朝代名 。公元1616—1911年,满族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所建。初名后金,1636年改为清。1644年入关,定都北京

    视清季有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滤去酒糟的甜酒

    (3) 又如:清酌庶羞(祭祀用酒和众多佳肴)

    (4) 通“圊”。粪槽,厕所

    修採清,易道路。——《荀子·王制》

    (5) 姓

    动词

    (1) 清理 。如:清定(清理考核);清宫(清理宫室);清剔(清理除去);清仓(清理仓库);清产核资(清理财产,核定资金)

    (2) 清除

    请诛晁错,以清君侧。——《汉书·晁错传》

    (3) 又如:清跸(帝王出行时清除道路,禁止行人;也作属某人管辖,不受别人侵扰的地盘,含敬意);清革(清除);清烟道

    (4) 付款结 。 如: 帐清了吗

    (5) 数 。如:清一清行李的件数

    英文翻译

    clear, pure, clean; peaceful

    方言集汇

    ◎ 粤语:ceng1 cing1
    ◎ 客家话:[陆丰腔] cin1 ciang1 [梅县腔] ciang1 cin1 [宝安腔] cin1 [东莞腔] cin1 [沙头角腔] cin1 [客语拼音字汇] qiang1 q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七情清開平聲開口三等chieng/cieng
    [qi]
    部首: 426
    笔画: 4
    五笔: RNB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MN
    四角: 800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2) 同本义

    气,云气也。——《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

    天气下降,地气上腾。——《礼记·月令》

    地有气。——《考工记·总目》

    望其气。——《史记·项羽本纪》

    此天子气也。

    窗以达气。——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气朔(指显示吉凶的云气和每月的朔日);气祲(古代泛指据以占卜吉凶的云气);气纬(指云气星象);气晕(日、月四周所生的晕气)

    (4) 气体的通称 。既没有独立的形态又没有固定的体积而趋向无限膨胀的流体。如:气蚀。又指天然气。如:气田

    (5) 空气

    气谓嘘吸出入者。——《礼记·祭义》注

    (6) 又如:气球(一种供游戏用的足球,用皮革制成,内充空气)

    (7) 气象

    故在天为气。——《素问·天元纪大论》。注:“谓风热温燥寒。”

    天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左传·昭公元年》

    山气日夕佳。——晋· 陶渊明《饮酒》诗

    春气动。——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节气;节候 。如:气序(节气;季气;气候);气和(气候调和);气劲(气候寒冽)

    (9) 气味

    香气环旋。——唐· 李朝威《柳毅传》

    恶气袭衣裙。——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与饮食之气相薄。——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气子(气味);气韵

    (11) 呼吸;气息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李广苏建传》

    缢即气绝。——清· 方苞《狱中杂记》

    启时气绝。——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气命(性命);气歇(缓一口气);气疾(呼吸系统疾病);气凑(呼吸急促)

    (13) 声气,语气 。如:气长(理直气壮);气拍(醒木;惊堂木);气竭声嘶(气力竭尽,声音嘶哑)

    (14) 景象;气氛

    以达秋气。——《礼记·月令》

    (15) 指社会风气和习俗 。如:气土(犹风土);气尚(风尚,气节);气俗(风气习俗);气脉(风气,习俗);气习(风气习俗)

    (16) 指人、物的属性或一地的天然特点 。如:气秀(气质优美);气昏(气昏混浊);气品(指万物);气习(气质,习性);气孱(气质虚弱)

    (17) 气运 。如:气脉(犹气运)

    (18) 指人的元气

    气者,体之充也。——《孟子》

    气母(元气的本原)

    (19) 指精神状态,情绪

    恢弘志气。——诸葛亮《出师表》

    敢以矜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其气浩然。——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气叹(泄气);气不忿(不甘心;不服气);气不愤(气不忿);气合(意气相投);气志(指精神、意志)

    (20) 气派;气概 。如:气色(气势;气派);气性(气势;威风);气傲(气高;意气高傲)

    (21) 义气 。如:气谊(情谊;交情);气侠(义气豪侠);气义(义气;情谊)

    (22) 气焰;权势

    一鼓作气。——《左传·庄公十年》

    以厉其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豪民气尽。——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气沮(气势衰弱);气魄(气势)

    (23) 指作家的气质或作品的风格,气势 。如:气格(指诗文的气韵和风格);气习(诗文的风格)

    (24) 作风;习气 。如:气重(气性大);气信(意气)

    (25) 中医学术语。指脉气和营卫

    五气、五声、五色。——《周礼·疾医》。注:“肺气热,心气次之,肝气凉,脾气温,肾气寒。”

    气疫(谓染疫气而得病);气脉(血气与脉息)

    (26) 指效力,作用 。如:气业(功业)

    (27) 通“器”。用具,工具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礼记·乐记》

    动词

    (1) 使生气;使气恼 。如:气人;他故意气她一下

    (2) 愤怒;气恼;生气 。如:气闹(气恼;恼怒);气蛊(气恼);气寒(气恼至极点);气不舍(生气不过);气虎虎(气愤);气狠狠(形容生气发狠的样子)

    (3) 通“乞”。向人求讨

    是若人气。——《墨子·非儒下》

    后缀

    (2) 用在形容词后,相当于“样子” 。如:秀气,俊气,美气

    英文翻译

    steam, vapor; KangXi radical 84

    方言集汇

    ◎ 粤语:he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5 [宝安腔] hi5 [台湾四县腔] hi5 ki5 [陆丰腔] hi5 [海陆丰腔] hi5 ki5
    ◎ 潮州话:k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八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去旣微開去聲開口三等khioih/qioykʰĭəi
    shuǎng [shuang]
    部首: 308
    笔画: 11
    五笔: DQQ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KKK
    四角: 4080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像人左右腋下有火,表示明亮(从于省吾说)。本义:明亮;亮)

    (2) 同本义

    爽,明也。——《说文》

    时甲子昧爽。——《书·牧誓》

    爽邦由哲。——《书·大诰》

    二惠竞爽犹可。——《左传·昭公三年》

    风泽清旷,气爽节和。——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

    (3) 又如:神清目爽;爽旦(黎明,清晨);爽别(清亮);爽拔(清朗秀技);爽明(黎明);爽曙(明晓);爽豁(清楚而明显)

    (4) 畅快;舒适

    老太太心里不大爽。——《红楼梦》

    (5) 又如:爽怿(舒畅愉快);爽利(痛快;干脆;利落);身体不爽;爽然(开朗舒畅的样子);爽节(天高气爽的气节)

    (6) 明白;明智

    兹心不爽,而昏乱百度。——《左传·昭公元年》

    (7) 又如:爽明(明白);爽练(明达);爽慧(明慧);爽异(聪颖特出);爽悟(聪颖;明达)

    (8) 开朗;豪爽

    温豪爽有风慨。——《晋书·桓温传》

    (9) 又如:爽伉(豪爽刚直);爽荡(大方;气派);爽恺(高亢利落;不拖泥带水);爽侠(有豪侠气概);爽慨(爽直慷慨);爽恺(豪爽而随和);爽俊(豪爽秀俊)

    (10) 开阔;宽阔

    沃野爽且平。——晋· 陆机《齐讴行》

    (11) 又如:爽闿(高大宽敞);爽耸(形容地势高而开阔)

    动词

    (1) 差错,失误

    女也不爽。——《诗·卫风·氓》

    言爽,日反其信。——《国语·周语》

    伦理无爽。——《文心雕龙·论说》

    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爽忒(差失);爽缪(谬误);爽行(过失的行为);爽法(违背礼法);爽言(违背诺言)

    (3) 丧失;失去

    昔昭王娶于 房,曰 房后,实有爽德。——《国语·周语》

    郭汲还州,尚不欺于童子, 文侯校猎,宁爽约于虞人。—— 唐· 李商隐《为张周封上杨相公启》

    (4) 又如:爽越(丧失);爽误(失误);爽实(失实);爽德(失德);爽信(失信;不守信用);爽期(失约;违背约定的时间)

    (5) 伤败;败坏

    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老子》

    (6) 又如:爽口(伤败胃口);爽伤(败坏,病伤)

    (7) 使清爽 。如:爽味(清爽的味道);爽心(使心情清爽畅快);爽神(使心神爽快)

    英文翻译

    happy, cheerful; refreshing

    方言集汇

    ◎ 粤语:song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ong3 [东莞腔] song3 [陆丰腔] song1 [梅县腔] song3 [海陆丰腔] song3 [宝安腔] song3 [台湾四县腔] song3 [客语拼音字汇] song3 [客英字典] song3
    ◎ 潮州话:suang2 s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六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