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止,从土。意为从这个地方走向目的地。本义:去,到…去)
(2) 同本义
往,之也。——《说文》
大夫有所往。——《礼记·玉藻》
憧憧往来。——《易·咸》
吾言既往矣。——《国语·晋语》
往而不返。——《庄子·逍遥游》
往见老聃。——《庄子·天道》
跳往助之。——《列子·汤问》
随其往。——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欣然前往。
子何恃而往。——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又如:前往(前去;去);往造(前去拜访);往教(老师前往学生处施教);往旋(往复回旋);往蹇来连(往来皆难);往人(派往的人);往至(前往);往程(去的路程);往夫(一往无前的战士)
(4) 彼此间来往
往复一月间事,过城池已固。——《三侠五义》
(5) 又如:往回(来回;往返);往往来来(多次往返)
(6) 亡去
无以蓄之则往而不可止也。——《管子·权修》。注:“谓亡去也。”
(7) 又如:往化(死亡)
(8) 给予,送
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泰嘉《留郡赠妇诗三首》
(9) 归向
执大象,天下往。——《老子》
名词
(1) 昔时;过去
不慕往。——《荀子·解蔽》。注:“古昔也。”
往哲是与。——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往闻庸蜀之南。——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见往事耳。——《资治通鉴·汉纪》
叩以往事。——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俗语。从未有过冤仇);往哲(古代的哲人);往时(昔时);往代(前代);往岁(往年);往例(先例);往则(往昔的法则)
(3) 死者
送往事居。——《左传·僖公九年》。杜预注:“往,死者。居,生者。”
(4) 后;以后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外,超过某种限度或范围
阳山以往,皆北假也。——《水经注·河水》
介词
(1) 同“望”。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相当于“朝”、“向”
叉开五指往店主人脸上只一掌,把那店主人打了踉跄。——《水浒传》
(2) 又如:往虎口里探头(俗语。指冒失、危险的举动);往高枝儿上飞(借指依附上层人物,也有向上爬之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vong3 vong1 [海陆丰腔] wong1 wong3 (gong1) [梅县腔] wong1 [台湾四县腔] wong1 wong3 (gong1) [客语拼音字汇] vong1 [沙头角腔] wong1 [宝安腔] wong1 [陆丰腔] wong1 [东莞腔] wo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往 | 于兩 | 云 | 陽合 | 上聲 | 養 | 合口三等 | 陽 | 宕 | yangx/hvank | ĭwaŋ |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2) 同本义
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传:“已,止也。”
德音不已。——《诗·小雅·南山有台》。传:“已,止也。”
以故事得已。——《史记·项羽本纪》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告子上》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不已
(4) 完成,完毕
已,成也。——《广雅》
已事遄往。——《易·损》。注:“竟也。”
且曰吾已。——《左传·昭公十三年》。注:’犹决竟也。”
有司已于事而竣。——《国语·齐语》。注:“毕也。”
(5) 又如:已矣(完了,逝去)
(6) 治愈
已大风、挛踠、瘘疠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重病)。大风,麻风病。挛踠,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瘘,脖子肿。疠,恶疮]。——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副词
(1) 已经 ——表示动作变化达到的程度
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如:已装不卸(喻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3) 以前 。如:已先(从前;先前);已事(往事)
(4) 罢了,算了 。如:已乎(算了)
(5) 太 ——表示程度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诗·唐风》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 ——表示行为的频率
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 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世说新语》
(7) 最终,终归
其所以贯理焉,虽亿万已不足以浃万物之变。——《荀子》
(8) 已而,然后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i3 [宝安腔] gi5 | ji1 [梅县腔] j3 [海陆丰腔] ri3 [i1] [客语拼音字汇] yi3 yi4 [东莞腔] ji3 cu5 [台湾四县腔] ji3 [i5] [陆丰腔] g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以 | 羊己 | 以 | 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之 | 止 | jix/jiio | jĭə |
详细解释
动词
(1) 灸灼。“灸”的古字
其腹有久故瘢二所。——《睡虎地秦墓竹简》
久,以后灸之,象人两胫后有距也。——《说文》
皆木桁,久之。——《仪礼·既夕礼》。注:“当为灸。”
(2) 支撑
久诸墙以观其桡也。——《周礼·庐人》。注:“犹柱也。今本以灸为之。”
(3) 堵塞
幂用疏布久之。——《仪礼·士丧礼》
(4) 等待
轩骄之兵,则恭敬而久之。——《银雀山汉墓竹简》
(5) 滞留
为久也。——《公羊传·庄公八年》
寡君以为盟主之故,是以久子。——《左传》。杨伯峻注:“久子,久留子于 晋也。”
形容词
(1) 长久,时间久(跟“暂”相对)
久行怀思。——《后汉书·列女传》
夜久语声绝。——唐· 杜甫《石壕吏》
久已病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不可久居。——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2) 又如:久羁(长期滞留);久惯牢成(老于世故);久淹(久居于一处)
(3) 同“旧”。从前的、先前的
取完坚,补弊久,去苦恶。——《管子·度地》
时暗而久章者。——《答宾戏》。注:“久,旧也。”
(4) 又如:久德(旧时的恩惠);久要(旧日的邀约);久坟(旧坟);久将(旧将;老将);久故(故旧,老朋友)
(5) 指经过的时间 。如:你来了多久了?久之(多时);久以后(将来,未来);久时(多时,长时间);久淫(久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iu3 [宝安腔] giu3 [客英字典] giu3 [客语拼音字汇] giu3 [海陆丰腔] giu3 [东莞腔] giu3 [沙头角腔] kieu3 [陆丰腔] giu3 [台湾四县腔] giu3
◎ 潮州话:g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久 | 舉有 | 見 | 尤 | 上聲 | 有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kĭəu | kiux/kio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