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坊

niǎn fáng [ nian fang]
注音 ㄋ一ㄢˇ ㄈㄤˊ

词语释义

碾坊 niǎnfáng

(1) 碾米、面的作坊。也作“碾房”

grain mill

词语解释

  1. 碾谷磨面的作坊。

    郭沫若 《芍药及其他·飞雪崖》:“过溪,走进了左岸的碾坊。” 沈从文 《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我问他那些水车,那些碾坊,我又问他许多我在乡下所熟习的东西。”

引证解释

⒈ 碾谷磨面的作坊。

郭沫若《芍药及其他·飞雪崖》:“过溪,走进了左岸的碾坊。”
沈从文《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我问他那些水车,那些碾坊,我又问他许多我在乡下所熟习的东西。”

碾坊的国语词典

将谷物碾成米或面粉的工作场所或店铺。如:「他正在碾坊中,卖力的碾磨面粉。」也作「碾房」。

碾坊的网络释义

碾坊

  • 碾坊,读作:niǎn fáng,是指碾米、面的作坊。也作“碾房”
  • 碾坊的翻译

    英语: grain mill
    德语: Getreidemühle (S)​

    碾坊造句

    有人羡慕二老得到碾坊,也有人羡慕碾坊得到二老!
    翠翠,我看了个好碾坊,碾盘是新的,水车是新的,屋上稻草也是新的!水坝管着一绺水,急溜溜的,抽水闸时水车转得如陀螺。
    水碾坝若修筑得好,还可装个小小鱼梁,涨小水时就自会有鱼上梁来,不劳而获!在河边管理一个碾坊比管理一只渡船多变化有趣味,情形一看也就明白了。
    但李延宗拳打掌劈,将碾坊中各种家什器皿、竹箩米袋打碎了抓起,一件件都投到慕容燕脚边。
    听说你们中寨人想把大河边一座碾坊连同家中闺女送给河街上顺顺,这事情有不有了点眉目?
    王语嫣有些奇怪,好好的放着一条大路不走,竟偏偏来到这个碾坊的小茅屋。
    王语嫣和朱碧双姝有说有笑,将碾坊中如何遇险、慕容燕如何迎敌、与那西夏武士李延宗赌斗得药等情细细说了,只听得阿朱、阿碧惊诧不已。
    我尚不知道我应得座碾坊,还是应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许只许我撑个渡船。
    追寻到碾坊来的西夏武士共有十五人,此刻尚余十二人,十二人见进去的三人在一哼之下就死绝,脊梁骨直冒冷汗,当下就调转马头要逃跑。
    这条浅浅的小河就是碾河,因为老的时候这条河上有座碾坊,所以得名。

    汉字详情

    niǎn [nian]
    部首: 517
    笔画: 15
    五笔: DNAE
    五行:
    仓颉: MRSTV
    四角: 176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石,展声。本义:磙压;碾轧)

    (2) 同本义

    碾,所以轹物器也。——《集韵》

    (3) 又如:碾米;碾轧(磙压);碾械(木制者称“檑木”,石制者称“礌石”。战时从高处推下打击敌人)

    (4) 碾磨

    小娥旋拂碾新茶。——司空图《暮春对柳》

    (5) 又如:碾转(一种食品。制作时,先将还未完全成熟的麦穗煮熟,然后搓下麦粒,再用磨推成面条状);碾米;碾谷;碾场。又指车磨玉石。如:碾玉匠;碾玉作(打磨雕琢玉器的作坊)

    (6) 撵;赶 。如:碾人(驱赶人)

    名词

    (1) 用于使谷物等破碎、去皮或使场地、道路等变平的工具

    遂教民为碾。——《魏书·崔亮传》

    (2) 又如:水碾;石碾;汽碾;碾台(碾盘);碾船(碾药的器具。即药碾子);碾房(碾谷磨面的屋子或作坊);碾窝(即碾房)

    英文翻译

    roller, crush; roll

    方言集汇

    ◎ 粤语:nin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an5 zhan5 ngien5 [客英字典] chen5 [台湾四县腔] can5 zan5 ngien5 [东莞腔] zen3 [梅县腔] ngian3 [宝安腔] len3 cen5 [客语拼音字汇] l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三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女箭仙B開去聲開口三等仙Bnrienh/nyennɳĭɛn
    fāng,fáng [fang]
    部首: 334
    笔画: 7
    五笔: FY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GYHS
    四角: 40127

    详细解释

    fāng

    名词

    (1) (形声。从土,方声。本义:城市中街市里巷的通称)

    (2) 古代把一个城邑划分为若干区,通称为坊

    两京及州县之郭内为坊,郊外为村。——《唐元典》

    坊隅众人,慌忙拢来。——《水浒传》

    (3) 又如:坊隅(街巷,街坊);坊厢(古代城市区划,城中曰坊,近城曰厢);坊市(街市);坊郭(城郭市街)

    (4) 官署名 。隋代太子官署有左右坊、门下坊、典书坊等,唐以后易为太子左春坊、右春坊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宋·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

    (5) 又如:坊局(詹事府属下的左、右春坊和司经局的合称)

    (6) 牌坊 。如:三元坊;贞节坊

    (7) 铸造器物的土模

    (8) 店铺

    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孟元老《东京孟华录》

    (9) 又如:坊肆(商店);坊店(店铺);坊贾(书商)

    (10) 别屋;专用的房舍

    里边有十数家,都是开坊子吃衣饭的。——《金瓶梅词话》

    (11) 又如:坊子(妓院;私娼的屋子);坊陌(妓女居所名);坊曲(唐代妓女居住的地方。也指小街曲巷)

    (12) 古州名 在今陕西省黄陵县

    (13) 另见 fáng

    fáng

    名词

    (1) 同“防”。堤防

    祭坊与水庸,事也。——《礼记·郊特牲》

    大为之坊,民犹逾之。——《礼记·坊记》

    长城钜坊,足以为塞。——《战国策·秦策》

    (2) 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

    小号店在这里,后边还有栈房,还有作坊。——《老残游记》

    (3) 又如:染坊;粉坊;磨坊;碾坊;油坊;谷坊

    动词

    (1) 通“防”。防止;防范

    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礼记·坊记》

    (2) 另见 fāng

    英文翻译

    neighborhood, urban subdivision; (J) priest's residence; (Buddhist) priest; boy

    方言集汇

    ◎ 粤语:fong1 fong4
    ◎ 客家话:[梅县腔] fong2 [台湾四县腔] fong1 fong2 [客英字典] fong2 fong1 [海陆丰腔] fong1 fong2 [客语拼音字汇] fong1 [宝安腔] fong1 [陆丰腔] fong3
    ◎ 潮州话:何汪1(风) 何汪5(防),huang1 hua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符方陽合平聲合口三等byang/bvangbʰĭwa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