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确定
(1) 固定
(2) 明确肯定
词语解释
固定。
《朱子语类》卷七六:“圣人视《易》,如云行水流,初无定相,不可确定他。”
明确肯定。
巴金 《新生·三月二十日》:“我呢,旧的信仰失掉了,新的还不曾确定。”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四章:“ 郭祥 记得那个少尉的名字叫 金银铁 ,面庞很像这位连长,但又不敢确定。”
坚定。
瞿秋白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而另外一些革命的智识青年却更确定更明显地走到劳动民众方面来,围绕着革命的营垒。”
引证解释
⒈ 固定。
引《朱子语类》卷七六:“圣人视《易》,如云行水流,初无定相,不可确定他。”
⒉ 明确肯定。
引巴金《新生·三月二十日》:“我呢,旧的信仰失掉了,新的还不曾确定。”
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四章:“郭祥记得那个少尉的名字叫金银铁,面庞很像这位连长,但又不敢确定。”
⒊ 坚定。
引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而另外一些革命的智识青年却更确定更明显地走到劳动民众方面来,围绕着革命的营垒。”
确定的国语词典
确实肯定。
如:「候选人的名单已经确定了。」
确定的网络释义
确定
确定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左形,右声。本作“碻”、“塙”。本义:坚固)
(2) 同本义
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庄子·应帝王》
確乎其不可拔。——《易·乾卦》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易·系辞下》
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易·乾》
(3) 坚定;坚决 。如:确士(坚贞之士); 确志(坚定的志向);确固(坚定);确然(刚强;坚定的样子)
(4) 真实;符合事实 。如:正确(符合事实、道理或某种公认的标准);确考(确切考证);确指(确切指出);确音(确切的消息)
动词
(1) 通“搉”。敲击
乐亦不复剖析文句,直以尘尾柄确几。——《世说新语·文学》
(2) 通“角”。竞争
李广才气,天下亡双,自负其能,数与虏确。——《汉书·李广传》
副词
(1) 的确 。如:这样的成绩确没见过
(2) 确定无疑地 。如:确知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ok7 hok7 [客英字典] kok7 [台湾四县腔] kok7 ho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學 | 胡覺 | 匣 | 覺 | 入聲 | 覺 | 開口二等 | 江 | 江 | ghruk/heok | ɣɔk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宀(
),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2)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定,安也。——《说文》
靡所定处。——《诗·大雅·桑柔》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诗·小雅·采薇》
昏定而晨省。——《礼记·曲礼》
以待阴阳之所定。——《礼记·月令》
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史记·留侯世家》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资治通鉴》
(3) 又如:定迭(定叠。安定,太平);定害(定搅,定虐。扰乱,扰害);定帖(稳定;安定);定昏(请晚安)
(4) 镇静;宁静
磬罢僧初定,山空月又生。——李中《碧云集》
(5) 又如:心神不定;入定(佛教徒闭眼静坐,控制身心各种活动);镇定(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乱)
(6) 固定
我戎未定。——《诗·小雅·采薇》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宋· 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
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7) 又如:定数(迷信者认为人生祸福都是命里注定,称为定数);定止(固定的处所);定式(固定的样式);定所(固定的住所、居处)
动词
(1) 使安定
以定王国。——《诗·小雅·六月》
定身以行事。——《国语·晋语二》
秦岁定。——《国语·晋语三》
吾定而禄爵。——《国语·晋语九》
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吕氏春秋·孝行》
(2) 又如:定国(安定国家)
(3) 平定
行略定秦地。——《史记·项羽本纪》
(4) 又
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 籍之力也。
天下已定。——汉· 贾谊《过秦论》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南宋· 陆游《示儿》
(5) 又如:定乱(平定祸乱)
(6) 奠定
臣观自古帝受定鼎,皆欲传之万代。——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高祖以圣武定鼎。—— 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7) 又如:定鼎(奠定国都;建立王朝);定功(建立功业);定业(奠定国家大业);定霸(奠定霸业)
(8) 决定
始欲作“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宋· 胡仔《苔溪渔隐丛话》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宋· 洪迈《容斋续笔》
(9) 又如:定方针;定法(决定法则);定见(作决定);定谋(决定谋略)
(10) 确定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司马迁《报任安书》
割地定制。——汉· 贾谊《治安策》
(11) 又如:一言为定;约定俗成;定名;定分(确定名分);定在(固定住处);定归(确定,定准)
(12) 规定
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尚书》
(13) 又如:定科(明确规定的法令条例);定令(制定法令); 定法(制定法令、法规、办法等);定例(制定条例);定拟(起草制定)
(14) 约定签定,缔结
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5) 又如:定婚(订立婚约)
(16) 止;停止
乱靡有定。——《诗·小雅·节南山》
反而定三革。——《荀子·儒效》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7) 判定,断定
若定是非以教吾子。——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副词
(1) 一定
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元· 关汉卿《窦娥冤》
(2) 又如:定不得(没准头;说不定)
(3) 到底;究竟
卿云“艾艾”,定是几“艾”。——《世说新语·言语》
(4) 又如:定归(确定,定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in5 [台湾四县腔] tin5 [客语拼音字汇] tin4 [陆丰腔] tin6 [客英字典] tin5 [宝安腔] tin3 [沙头角腔] tin5 [海陆丰腔] tin6 [东莞腔] ti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定 | 徒徑 | 定 | 青開 | 去聲 | 徑 | 開口四等 | 青 | 梗 | dengh/denq | dʰie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