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化
词语释义
硝化
(1) 用硝酸或硝酸盐处理,与硝酸或硝酸盐结合;尤指将有机化合物转化成硝基化合物或硝酸酯(如用硝酸和硫酸的混合物处理)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硝酸或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液跟某种有机化合物作用而形成含有硝基(—OH)的化合物,例如甲苯经硝化而形成三硝基甲苯。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此时,硝化棉纤维纸上的细菌仍旧不可见。
2、“你可以把硝化甘油与更多的硝酸和石蜡再混合,制成凝胶炸弹。”泰勒说。
3、“你可以把甘油和硝酸混合起来制成硝化甘油。”泰勒说。
4、“你可以把硝化甘油和硝酸钠还有锯末混合起来制成甘油炸药。”泰勒说。
5、ESR谱表明:杂多酸催化剂的钨在苯气相硝化反应中发生了还原反应。
6、我张大了嘴,猛吸了口气说,硝化甘油。
7、处理像硝化甘油这种高度爆炸性的物品时,即使是最轻微的过失也可能致命。
8、采用SBR工艺,对废水脱氮中的好氧反硝化现象进行了研究。
9、对于深入研究甲苯硝化机理也是有助的。
10、以稳定运行的全程硝化的生物膜反应器的一个反应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外加氯实现对硝化反应中两类细菌的选择性抑制。
11、而反硝化聚磷使反硝化与聚磷这两个需碳源的过程合而为一,从而可以解决碳源的双重消耗问题。
12、对此的硝化会生成二硝基甲苯。
13、一种有毒的红棕色气体,NO2,常在烟雾和汽车排放的气体中发现,被合成用来作硝化剂、催化剂以及氧化剂。
14、制备了钼磷酸催化剂,研究了在不同焙烧温度及溶剂存在下,对甲苯一硝化产物中的对位选择性。
15、高级处理效果。通过生物方法,包括使用潜式组件进行反硝化的方法,可以处理任何期望程度的污水。
16、氯化铵与尿素或硫酸铵配合施用能明显降低其氮素的硝化作用。
17、通过室内好气培养试验,研究了双氰胺(DCD)对施入不同质地红壤中碳酸氢铵的硝化抑制作用。
18、氨经硝化作用转化成可被植物利用硝酸盐。
19、使用硝化抑制剂也能有效地抑制NH4向NO3的转化。
20、大气中的一氧化二氮污染通常由纤维和其他有机物质的硝化作用产生。
21、本研究之目的,系评估细菌固定化技术对提升部份硝化与厌氧氨氧化程序稳定性之可行性。
22、这些反应通过改变硝化剂和使用相应的催化剂和介质,不仅成功地避免了浓硫酸的使用,而且提高了原子经济性,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23、氨氮去除率和硝化速率、总氮去除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24、沸石滤料曝气生物滤池(ZBAF)对氨氮的去除包括生物硝化和离子交换两种作用。
25、通过实地调查和渗水、硝化、吸附、弥散等室内外试验,获取了所需水文地质参数。
26、从未允许它去在那个温度之上当在一个硝化处理的混合物。
27、采用多种选择性培养基进行了异养硝化菌株的筛选,对其生长特性和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
硝化的国语词典
凡利用硝酸或其替代物,将硝基引进有机化合物内的方法,称为「硝化」。
硝化的网络释义
硝化
硝化的翻译
硝化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硝石
硝,药石也。方书硝七种。——《正字通》
(2) 又如:硝子石(硝石。又称假水晶;也喻指眼睛);硝云弹雨(硝烟如云,子弹像雨。形容激烈的战斗)
(3) 经过硝制变软的皮革
若南方短毛革硝,其如纸薄。——《天工开物》
动词
(1) 用朴芒硝等鞣制皮革使变软
要送到皮园里硝了,赶出来做成坐褥,新年好放在马上骑坐。——《醒世姻缘传》
走了硝,天冷怎穿!——《西游记》
(2) 又如:硝熟(用芒硝、朴硝等揉制皮革使之变软)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au1 [客语拼音字汇] seu1 xiau1 [台湾四县腔] seu1 siau1 [梅县腔] siau1 [陆丰腔] siau1 [客英字典] siau1 [东莞腔] siau1 [宝安腔] si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宵 | 相邀 | 心 | 宵A | 平聲 | 蕭 | 開口三等 | 效 | 宵A | sĭɛu | sieu |
详细解释
huā
动词
(1) 用掉、耗费。同“花” 。如:化钱;化工夫
(2) 另见
huà
动词
(1) (古字为“匕”。会意。甲骨文,从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匕,变也。——《说文》。徐灏曰:“匕化古今字。”
知变化之道。——《易·系辞传》。虞注:“在阳称变,在阴称化,四时变化。” 荀注:“春夏为变,秋冬为化,坤化为物。”
和故百物化焉。——《礼记·乐记》
若欲其化也。——《周礼·柞氏》。注:“犹生也。”
状态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荀子·正名》。注:“化者改旧形之名。”
胜败若化。——《国语·晋语》。注:“言转化无常也。”
因时而化。——《吕氏春秋·察今》
终不能化。——《史记·货殖列传》
身化促织。——《聊斋志异·促织》
而骨化石。——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化现(变化);化心(改变其心性);化先(四时变化之始);化治(变化治理)
(4) 教化
化,教行也。——《说文》。段注:“上匕之而下从匕谓之化。”
以礼乐合天地之化。——《周礼·大宗伯》
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羽也,谓之化。——《荀子·七法篇》
神则能化矣。——《荀子·不苟篇》
变则化。——《礼记·中庸》
淳淳乎纯谨畏化。——《吕氏春秋·士容》。注:“教也。”
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意也。——杨恽《报孙会宗书》
(5) 又如:化声(因推行教化而有声誉);化行(教化播扬于某地);化诲(开导教诲);化雨(比喻善于施教,犹如雨水滋润植物一样);化作(化育生成);化物(化育外物);化胎(化育成胎);化气(化育之气);化光(德化光大);化向(受德化而归顺);化流(德化传布)
(6) 感化;转变人心
正月实来化我也。——《公羊传·桓公六年》。注:“行过无礼谓之化。”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邹阳《狱中梁王书》
(7) 又如:化俗(化民成俗,改善习俗);化物(感化外物);化服(感化顺服);化盗(感化盗贼使为良民)
(8) 募化
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西游记》
(9) 又如:化饭(化斋);化布施(即化缘。佛教用语。募化钱粮);化钱(募化钱财);化斋(僧道向人募化斋饭)
(10) 用火烧 。如:化人场(化人厂。即火葬场);火化
(11) 消化;领会,融会贯通
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庸言》
(12) 又如:化食;食古不化
(13) 死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晋· 陶渊明《读山海经》
惟君平昔,聪明绝人,今虽化去,夫岂无物!——唐· 刘禹锡《祭柳员外文》
(14) 消除,去掉
以化腥臊。——《韩非子·五蠹》
名词
(1) 习俗,风气
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汉书》
(2) 造化。自然的功能
修短随化。——王羲之《兰亭集序》
(3) 又如:化力(造化之力);化元(造化的本原);化功(造化之功);化儿(造化小儿)
(4) 化学 。如:数理化
后缀词
(1) 使成为,使变成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面,以构成动词。如:绿化;电气化;现代化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fa5 [海陆丰腔] fa5 [客英字典] fa5 [宝安腔] fa5 [客语拼音字汇] fa4 [陆丰腔] fa5 [沙头角腔] fa5 [台湾四县腔] fa5 [东莞腔] fa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化 | 呼霸 | 曉 | 麻二合 | 去聲 | 禡 | 合口二等 | 麻 | 假 | hruah/xoah | p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