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化甘油

xiāo huà gān yóu [xiao hua gan you]

词语释义

硝化甘油,又名三硝酸甘油酯,是甘油的三硝酸酯,是一种爆炸能力极强的炸药。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有机化合物,白色或淡黄色的液体,有毒,有强烈的爆炸性。用于制造炸药,也用作冠状动脉扩张药。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硝化甘油使血管膨胀增加了向腱子部位流动的血流量。
2、“你可以把硝化甘油和硝酸钠还有锯末混合起来制成甘油炸药。”泰勒说。
3、心绞痛的药物(比如硝化甘油)能够扩张和放松血管,这样能够增加对心肌的供血。
4、硝化甘油也用于飞弹燃料混合物中。
5、初步探讨了聚苯胺膜电极用于硝化甘油产品中硝酸根离子检测的可行性。
6、固体推进剂的主要成分为硝化棉和硝化甘油。
7、目的研究高氮量单基火药吸收硝化甘油增能及钝感以后的物理、力学性能。
8、研究了一种五氧化二氮为硝化剂,选择性硝化缩水甘油合成缩水甘油硝酸酯的温和、高效方法。
9、“你可以把硝化甘油与更多的硝酸和石蜡再混合,制成凝胶炸弹。”泰勒说。
10、处理像硝化甘油这种高度爆炸性的物品时,即使是最轻微的过失也可能致命。
11、“你可以把甘油和硝酸混合起来制成硝化甘油。”泰勒说。
12、我张大了嘴,猛吸了口气说,硝化甘油。
13、长效硝酸盐。药理作用类似于硝化甘油,但其药效要长一些。如果长期定时服用,能够降低胸痛的发生概率。
14、硝化甘油。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的供血,从而缓解胸痛的症状。
15、心绞痛通常的治疗药物是硝酸盐(比如硝化甘油)。
16、有人看见她把硝化甘油倒进他的酒里了吗?
17、如尼古丁、硝化甘油、东莨菪碱(治疗动晕症-晕车晕船…)的给药方式是利用贴片经皮肤投药。
18、他试图找到一种处理硝化甘油的安全方法,结果发明了黄色炸药和雷管。
19、炸药,根据硝化甘油潜在的爆炸性,最初使用矽藻土或其他吸水性物质,像是木屑作为吸附剂。
20、在巴黎一家顶尖的百货公司的浴室里发现了硝化甘油立即引起恐慌。
21、采用夹层法研究了丁腈橡胶含量对三元乙丙橡胶包覆剂抗硝化甘油迁移性能的影响。
22、采用红外光谱显微技术考察了11/7改性单基发射药中功能组分NA聚酯钝感剂和硝化甘油的浓度分布状态。
23、他告诉那名毒犯,他给他的是一箱子药用硝化甘油,想以此换取一次乘坐直升飞机去巴拿马的机会。
24、硝化甘油可自槽底放出进入过滤器。
25、硝化甘油和1,2,4-丁三醇三硝酸酯的气相色谱分析。
26、事实上,只要把少量的硝化甘油滴在坚硬的石头上,用锤子一击,马上就可以爆炸了。
27、硝化棉和硝化甘油混合五分钟,形成相当稠的胶。

硝化甘油的国语词典

一种有机化合物,为炸药的原料。固体者为红棕色的粉末,有黏性;液体者无色如油,两种形态效用相同。

硝化甘油的网络释义

硝化甘油

  • 硝化甘油是一种黄色的油状透明液体,这种液体可因震动而爆炸,属化学危险品。同时硝化甘油也可用做心绞痛的缓解药物。
  • 本品易经皮肤吸收,应防止皮肤接触。慢性影响:可有头痛、疲乏等不适。
  • 硝化甘油的翻译

    英语: nitroglycerine
    德语: Nitroglyzerin(S)

    硝化甘油造句

    硝化甘油使血管膨胀增加了向腱子部位流动的血流量。
    你们有人听说过发明硝化甘油的那个人么?
    然后倒出硝化甘油之上的水溶液。
    有人看见她把硝化甘油倒进他的酒里了吗?
    炸药,根据硝化甘油潜在的爆炸性,最初使用矽藻土或其他吸水性物质,像是木屑作为吸附剂。硝化甘油造句。
    固体推进剂的主要成分为硝化棉和硝化甘油。
    硝化甘油是经过硝化丙三醇得来的。
    硝化棉和硝化甘油混合五分钟,形成相当稠的胶。
    奎伊在炸坏手之前是个摆弄硝化甘油的老手。
    只要硝化甘油炸药的一半而威力却有两倍。
    语言就犹如硝化甘油般,可以炸断桥梁也可以修复心灵。
    “你可以把硝化甘油和硝酸钠还有锯末混合起来制成甘油炸药。”泰勒说。
    心绞痛的药物(比如硝化甘油)能够扩张和放松血管,这样能够增加对心肌的供血。
    硝化甘油也用于飞弹燃料混合物中。
    初步探讨了聚苯胺膜电极用于硝化甘油产品中硝酸根离子检测的可行性。
    目的研究高氮量单基火药吸收硝化甘油增能及钝感以后的物理、力学性能。
    研究了一种五氧化二氮为硝化剂,选择性硝化缩水甘油合成缩水甘油硝酸酯的温和、高效方法。
    “你可以把硝化甘油与更多的硝酸和石蜡再混合,制成凝胶炸弹。”泰勒说。
    处理像硝化甘油这种高度爆炸性的物品时,即使是最轻微的过失也可能致命。
    “你可以把甘油和硝酸混合起来制成硝化甘油。”泰勒说。

    汉字详情

    xiāo [xiao]
    部首: 517
    笔画: 12
    五笔: DIEG
    五行:
    仓颉: MRFB
    四角: 196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硝石

    硝,药石也。方书硝七种。——《正字通》

    (2) 又如:硝子石(硝石。又称假水晶;也喻指眼睛);硝云弹雨(硝烟如云,子弹像雨。形容激烈的战斗)

    (3) 经过硝制变软的皮革

    若南方短毛革硝,其如纸薄。——《天工开物》

    动词

    (1) 用朴芒硝等鞣制皮革使变软

    要送到皮园里硝了,赶出来做成坐褥,新年好放在马上骑坐。——《醒世姻缘传》

    走了硝,天冷怎穿!——《西游记》

    (2) 又如:硝熟(用芒硝、朴硝等揉制皮革使之变软)

    英文翻译

    saltpeter, niter; > to tan

    方言集汇

    ◎ 粤语:siu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au1 [客语拼音字汇] seu1 xiau1 [台湾四县腔] seu1 siau1 [梅县腔] siau1 [陆丰腔] siau1 [客英字典] siau1 [东莞腔] siau1 [宝安腔] si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相邀宵A平聲開口三等宵Asĭɛusieu
    huà,huā [hua]
    部首: 221
    笔画: 4
    五笔: WX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P
    四角: 24210

    详细解释

    huā

    动词

    (1) 用掉、耗费。同“花” 。如:化钱;化工夫

    (2) 另见 huà

    huà

    动词

    (1) (古字为“匕”。会意。甲骨文,从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匕,变也。——《说文》。徐灏曰:“匕化古今字。”

    知变化之道。——《易·系辞传》。虞注:“在阳称变,在阴称化,四时变化。” 荀注:“春夏为变,秋冬为化,坤化为物。”

    和故百物化焉。——《礼记·乐记》

    若欲其化也。——《周礼·柞氏》。注:“犹生也。”

    状态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荀子·正名》。注:“化者改旧形之名。”

    胜败若化。——《国语·晋语》。注:“言转化无常也。”

    因时而化。——《吕氏春秋·察今》

    终不能化。——《史记·货殖列传》

    身化促织。——《聊斋志异·促织》

    而骨化石。——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化现(变化);化心(改变其心性);化先(四时变化之始);化治(变化治理)

    (4) 教化

    化,教行也。——《说文》。段注:“上匕之而下从匕谓之化。”

    以礼乐合天地之化。——《周礼·大宗伯》

    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羽也,谓之化。——《荀子·七法篇》

    神则能化矣。——《荀子·不苟篇》

    变则化。——《礼记·中庸》

    淳淳乎纯谨畏化。——《吕氏春秋·士容》。注:“教也。”

    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意也。——杨恽《报孙会宗书》

    (5) 又如:化声(因推行教化而有声誉);化行(教化播扬于某地);化诲(开导教诲);化雨(比喻善于施教,犹如雨水滋润植物一样);化作(化育生成);化物(化育外物);化胎(化育成胎);化气(化育之气);化光(德化光大);化向(受德化而归顺);化流(德化传布)

    (6) 感化;转变人心

    正月实来化我也。——《公羊传·桓公六年》。注:“行过无礼谓之化。”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邹阳《狱中梁王书》

    (7) 又如:化俗(化民成俗,改善习俗);化物(感化外物);化服(感化顺服);化盗(感化盗贼使为良民)

    (8) 募化

    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西游记》

    (9) 又如:化饭(化斋);化布施(即化缘。佛教用语。募化钱粮);化钱(募化钱财);化斋(僧道向人募化斋饭)

    (10) 用火烧 。如:化人场(化人厂。即火葬场);火化

    (11) 消化;领会,融会贯通

    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庸言》

    (12) 又如:化食;食古不化

    (13) 死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晋· 陶渊明《读山海经》

    惟君平昔,聪明绝人,今虽化去,夫岂无物!——唐· 刘禹锡《祭柳员外文》

    (14) 消除,去掉

    以化腥臊。——《韩非子·五蠹》

    名词

    (1) 习俗,风气

    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汉书》

    (2) 造化。自然的功能

    修短随化。——王羲之《兰亭集序》

    (3) 又如:化力(造化之力);化元(造化的本原);化功(造化之功);化儿(造化小儿)

    (4) 化学 。如:数理化

    后缀词

    (1) 使成为,使变成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面,以构成动词。如:绿化;电气化;现代化

    (2) 另见 huā

    英文翻译

    change, convert, reform; -ize

    方言集汇

    ◎ 粤语:faa3
    ◎ 客家话:[梅县腔] fa5 [海陆丰腔] fa5 [客英字典] fa5 [宝安腔] fa5 [客语拼音字汇] fa4 [陆丰腔] fa5 [沙头角腔] fa5 [台湾四县腔] fa5 [东莞腔] fa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霸麻二合去聲合口二等hruah/xoahpi
    gān [gan]
    部首: 503
    笔画: 5
    五笔: AF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M
    四角: 4477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兼指事。小篆从口,中间的一横象口中含的食物,能含在口中的食物往往是甜的、美的。汉字部首之一,从“甘”的字往往与“甜”、“美味”有关。本义:味美)

    (2) 同本义

    甘,美也。——《说文》

    稼穑作甘。——《书·洪范》

    以甘养肉。——《周礼·疡医》

    甘胜碱。——《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秦王饮食不甘。——《韩非子·存韩》

    何向者视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清· 周容《芋老人传》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甘肥(味美香浓的食品);甘味(甘肥。美味);甘膳(珍馐美味);甘馨(美味佳肴)

    (4) 甜

    辛甘行些。——《楚辞·招魂》

    开明北又有甘水。——《山海经·海内西经》

    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 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明· 刘基《苦斋记》

    (5) 又如:甘醴(甘甜美味的酒);甘豆羹(一种甜豆羹);甘瓠(甘甜可食的瓠瓜);甘木(所结果实甜美的果树);甘辛(甜而微辣)

    (6)  甜蜜动听的

    今币重而言甘,诱我也。——《左传·昭公十一年》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7) 好,及时

    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诗·小雅·甫田》

    (8) 又如:甘泽(甘霖,甘雨);甘澍(甘雨);甘膏(甘雨,膏雨);甘霈(甘雨)

    (9) 甘愿;乐意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清· 刘开《问说》

    (10) 又如:不甘落后;甘分(甘心于本分);甘伏(甘心降伏);甘罪(自愿承担罪过)

    名词

    (1) 美味的食品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甘食(鲜美的食物);甘软(鲜美柔软的食物);甘鲜(鲜美的食品)

    (3) 甘味,甜味

    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墨子·非攻上》

    (4) 通“柑”。果名,橘属

    卢橘夏熟,黄甘橙楱。——司马相如《上林赋》

    动词

    (1) 通“酣”。嗜好;爱好

    孙叔敖甘寝秉羽而郢人投兵。——《庄子·徐无鬼》

    残仁贼义,甘财悦色。——曹植《藉田说》

    (2) 又如:甘酒(嗜酒);甘嗜(嗜好);甘乐(喜好);甘利(好利;贪利);甘得(贪得)

    英文翻译

    sweetness; sweet, tasty

    方言集汇

    ◎ 粤语:gam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am1 [陆丰腔] gam1 [东莞腔] gam1 [海陆丰腔] gam1 [梅县腔] gam1 [台湾四县腔] gam1 [宝安腔] gam1 [沙头角腔] gam1 [客语拼音字汇] ga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三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三平聲開口一等kamkɑm
    yóu [you]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M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ELW
    四角: 3516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由声。本义:油水)

    (2) 同本义

    油,油水出武陵孱陵西,东南入江。——《说文》。按,在今湖北荆州府公安县北。

    (3) 古水名。也作“繇”。发源于湖北五峰县界,东流经松滋县界,至公安县西南油口注入长江。今其上游汇入松滋河,南流注入澧水,下游为荆江分洪区,故址已不复存在

    (4) 动物的脂肪和由植物或矿物中提炼出来的脂质物

    积油满万石,则自然生火。——晋· 张华《博物志》

    (5) 又如:油尽灯枯(形容人被消耗得心力衰竭,生命垂危);油盏(油灯);油海(指特大的油田);油火虫虫(方言。即萤火虫)

    动词

    (1) 涂油

    茶色贵白,而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蔡襄《茶录》

    (2) 又如:油窗户;油抹(上漆上油);油壁香车(一种油漆彩绘的车,多为妇女乘用);油搭扇(一种竹骨黑油纸的折扇);油衣(雨衣);油鬏髻(油鬏髻。女人头上梳的发髻。亦代指女人)

    形容词

    (1) 比喻浮滑,不诚实

    若不多读书,多贯穿,而遽言性情,则开后学油腔滑调、信口成章之恶习矣。——王士祯《师友传灯录》

    (2) 又如:油嘴贫舌(爱多说话,耍嘴皮子);油花和尚(油头滑脑不守清规的和尚)

    (3) 色泽光润的样子

    禾黍油油。——《史记·宋微子世家》。索隐:“光悦貌。”

    (4) 又如:油光可鉴(非常光亮润泽);油光光(非常光亮);油光晶亮(非常光滑明亮);油晃晃,油幌幌(油光闪亮);油浸浸(形容物体光亮油润)

    (5) 和悦恭谨的样子

    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礼记·玉藻》

    (6) 又如:油如(宽和的样子);油翼(温和恭谨)

    (7) 流动的样子,常形容云和水

    自我天覆,云之油油。——《史记·司马相如传》

    油油湘江。——《楚辞·惜贤》。注:“流貌。”

    (8) 又如:油气(微弱的气息)

    英文翻译

    oil, fat, grease, lard; paints

    方言集汇

    ◎ 粤语:jau4
    ◎ 客家话:[梅县腔] ju2 [陆丰腔] jiu3 [客英字典] ju2 [沙头角腔] jeu2 [客语拼音字汇] yiu2 [海陆丰腔] riu2 [台湾四县腔] ju2 [宝安腔] ju2 (ji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以周平聲開口三等jĭəuju/j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