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礼

zhān lǐ [ zhan li]
繁体 瞻禮
注音 ㄓㄢ ㄌ一ˇ

词语释义

瞻礼 zhān lǐ

1.  宗教活动节。

feast day;

2.  天主教指星期天以外的各天。

词语解释

  1. 瞻仰礼拜。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闍国》:“然而瞻礼之徒,实繁其侣;金钱之税,悦以心竞。”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每至邑中,人士敬叹瞻礼,喜其来而惜其去。” 清 杜岕 《秋日登长干九层塔》诗:“瞻礼尝万人,盘空缅缔造。” 叶圣陶 《倪焕之》二五:“他只像瞻礼神圣一样,重又虔诚地看一眼那面青呀白呀尤其是占着大部分的红呀的崭新的旗帜。”

  2. 指基督教、天主教徒的宗教节日,又称礼拜。

    清 王韬 《原道》:“天主教中,所有瞻礼、科仪、炼狱、懺悔以及禁嫁娶、茹荤,无以异乎緇流衲子。” 清 容閎 《西学东渐记·游美洲日记》:“又如学生寄居 美 人寓中,随 美 人而同为祈祷之事,或星期日至教堂瞻礼。”

引证解释

⒈ 瞻仰礼拜。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闍国》:“然而瞻礼之徒,实繁其侣;金钱之税,悦以心竞。”
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四:“每至邑中,人士敬叹瞻礼,喜其来而惜其去。”
清杜岕《秋日登长干九层塔》诗:“瞻礼尝万人,盘空缅缔造。”
叶圣陶《倪焕之》二五:“他只像瞻礼神圣一样,重又虔诚地看一眼那面青呀白呀尤其是占着大部分的红呀的崭新的旗帜。”

⒉ 指基督教、天主教徒的宗教节日,又称礼拜。

清王韬《原道》:“天主教中,所有瞻礼、科仪、炼狱、懺悔以及禁嫁娶、茹荤,无以异乎緇流衲子。”
清容閎《西学东渐记·游美洲日记》:“又如学生寄居美人寓中,随美人而同为祈祷之事,或星期日至教堂瞻礼。”

瞻礼的国语词典

瞻仰礼拜。

瞻礼的网络释义

瞻礼

  • 瞻礼,汉语词语,是一个宗教活动节。
  • 瞻礼造句

    主日和当守的瞻礼,不望弥撒,有大罪没有?
    老爷此时是头也不敢抬,忙忙的一直往后走,这才把必应瞻礼的个文昌阁抹门儿过去了。
    教友们在主日和当守的瞻礼,除了望弥撒以外,还有什么当行的善工?
    依邓九公定要在西山找个下处住下,他借此要逛宝珠洞,登秘魔崖,瞻礼天下大师塔,还要看看红叶。
    若现在未来,天龙鬼神,闻地藏名,礼地藏形,或闻地藏本愿事行,赞叹瞻礼。
    若能志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饮食,如是奉事者。
    春,诏出岐山无忧王寺佛指骨迎置禁中,又送诸寺以示众,倾都瞻礼,施财巨万;二月,乙亥,遣中使复葬故处。
    这些话题,随着重光瞻礼活动的临近而越发引人遐思。
    大瞻礼前后,当重新定志,多行善工,格外热心,恳求圣人帮助。
    瞻礼娘娘金身,但见圣像盘着九龙飞凤髻,身穿金缕白玉织成的七彩霞衣,一双彩袖高擎着白玉圭璋,腰间一副蓝田玉带,摇曳长裙翻飞而下。
    第三年过去了,瞻礼日那天,牧师来到礼拜堂,他要向人们展示主的伤痕,向他们诉说上帝的愤怒。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画形像,或土石胶漆金银铜铁,作此菩萨像来瞻礼,这人得无边功德,可百次降生于三十三天,享受天人之福,永不堕于恶道。

    汉字详情

    zhān [zhan]
    部首: 512
    笔画: 18
    五笔: HQD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BUNCR
    四角: 670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目,詹( zhān)声。本义:向远处或向高处看)

    (2) 同本义

    瞻,临视也。——《说文》

    瞻,视也。——《尔雅》

    瞻望弗及。——《诗·邶风·燕燕》

    瞻彼日月。——《诗·邶风·雄雉》

    瞻前而顾后兮。——《楚辞·离骚》。注:“观也。”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狟兮?——《诗·魏风·伐檀》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

    乃瞻衡宇。

    细瞻景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观瞻(外观和对外观发生的反应);高瞻远瞩;瞻略(谋略;智谋);瞻眄(观看,察看);瞻相(观察);瞻视(观看;顾盼);瞻察(观察);瞻览(观看,观览)

    (4) 仰慕

    维此惠君,民人所瞻。——《诗·大雅·桑柔》

    (5) 又如:瞻谒(瞻仰晋见);瞻迎(瞻仰欢迎);瞻奉(恭敬侍奉)

    英文翻译

    look; look out for; respect

    方言集汇

    ◎ 粤语:zim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am1 [陆丰腔] zham1 [客英字典] zham1 [沙头角腔] zam1 [宝安腔] zam1 [台湾四县腔] zam1 [梅县腔] zham1 [海陆丰腔] zha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四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職廉鹽A平聲開口三等鹽Atɕĭɛmcjem/tjem
    [li]
    部首: 431
    笔画: 5
    五笔: PYN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FU
    四角: 322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示,从豊( )。“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2) 同本义

    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文》

    脩五礼。——《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

    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礼记·王制》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大戴礼记·本命》

    邀见讲钧礼。——清· 周容《芋老人传》

    设九宾礼于廷。——《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礼神(祭神);礼祠(以礼祭祀);礼诵(礼佛诵经);礼佛(顶礼于佛;拜佛)

    (4) 表示敬意;尊敬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礼交(以礼相交接);礼待(以礼相待);礼陈(以礼陈说);礼新(礼待新来者)

    (6) 礼拜,顶礼膜拜

    暗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李白《秋浦歌》

    (7) 又如:礼揖(行礼作揖)

    (8) 礼遇;厚待

    礼天下之奇才。——宋· 苏洵《六国论》

    信而礼之。——明· 顾炎武《复庵记》

    敬贤礼士。——《资治通鉴》

    (9) 又如:礼任(礼遇信任);礼异(特殊礼遇);礼案(掌管官妓乐籍的部门;亦作“乐案”。官妓乐籍档案)

    名词

    (1) 礼节

    礼节甚倨。(傲慢。)——《史记》

    (2) 又如:军礼(军人的礼节);回礼(回答别人的敬礼);礼闱(指会试。因由礼部主持,故称);礼宪(礼仪和法令);礼检(指合乎礼仪的品行);礼职(指有关礼仪之职务);礼门(谓君子循行的礼仪之道);礼度(犹礼法。礼仪法度)

    (3) 礼法;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传统习惯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

    (4) 又如:礼防(指礼法。谓礼之禁乱,犹防之止水);礼典(礼法);礼宗(指妇女守礼而可为人师法者);礼则(礼法,礼制)

    (5) 礼仪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

    (6) 又如:丧礼;礼记(书名。西汉戴圣编,内容为先秦各家有关礼仪的论著);礼体(礼仪,体统);礼上(官员上任交替);礼装(礼衣;礼服)

    (7) 礼物

    及受礼,唯酒一斗、鹿肉一柈。——《晋书·陆纳传》

    (8) 又如:财礼(彩礼。定婚时男家送给女家的财物);礼券(用以代礼物之券)

    (9) 礼貌

    则是无礼。——《世说新语·方正》

    轻而无礼。——《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0) 又

    无礼则脱。

    秦则无礼。

    (11) 礼文;礼书

    儒以诗礼发冢。——《庄子·外物》

    礼者,礼经也。——《礼记》注

    (12) 又如:礼志(言礼之书);礼书(古代记礼法之书);礼传(指礼书);礼经(古代讲礼节的经典);礼学(礼经;礼书之家)

    (13) 通“体”( )。身体

    采葑采菲,无以下礼。——《韩诗外传·卷九》

    (14) 姓

    英文翻译

    social custom; manners; courtesy

    方言集汇

    ◎ 粤语:lai5
    ◎ 潮州话:loi2(lói) [揭阳、潮阳]li2(lí)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盧啓齊開上聲開口四等lex/lejli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