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诚意

zhēn xīn chéng yì [ zhen xin cheng yi]
繁体 真心誠意
注音 ㄓㄣ ㄒ一ㄣ ㄔㄥˊ 一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成语用法

真心诚意作主语、宾语、定语;同“真心实意”。

真心诚意的国语词典

心意真实诚恳,没有丝毫虚假。《歧路灯.第二八回》:「这也是他们大商真心诚意置买。」也作「真心真意」、「真心实意」。

真心诚意的网络释义

真心诚意

  • 详细介绍见下。
  • 真心诚意造句

    我们对人要真心诚意,不要虚情假意。
    我真心诚意的喜欢你,就是为了你付出我的一切我也愿意,甚至我的生命都是你的,我要生生世世和你永不分开,嫁给我,答应我好吗。
    如果你真的有诚心道歉的话,我相信你不会问出这种问题的。道歉是真心诚意的,并不是敷衍了事。既然做错了事情就该大方点的去道歉,别扭扭捏捏的。自尊有时候并没有这么的重要。
    如果是你真想感谢他,那句不必说些客套话,真心诚意,如果请他他就觉得你是真相报答他,用真心感动别人。
    对犯错误的同志应当抱着治病救人的态度,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
    以优质服务树良好风范,用真心诚意赢一片民心。
    只要你能把假看作真,那么真心诚意的笑将跟随而来,几乎可以起到和真笑相同的效果。
    这事你要答应就得真心诚意,容不得你口是心非,随意应付。
    伊丽莎白真心诚意地说,她为他们俩未来的美满姻缘感到欣喜。
    大胆地将他们放进新的领导机构里,要使人民感到我们真心诚意要搞改革开放。
    他想以富有成绩的努力,真心诚意的求学,使人喜爱的听话,博得黄金般的好评。
    无论何时说"我爱你",请真心诚意;无论何时说"对不起",请看对方的眼睛。
    我们可以给他们热情、能量给他们一位真心诚意的战斗英雄。
    穆尼太太精明得很,她看得出,小伙子们只是寻开心,消遣而已,没有一个是真心诚意的。
    英雄会真心诚意地做有益的事,而且是悄悄地去做。
    也许我现在是疯了,我不知道,但我坚信这个,我真心诚意地坚信。
    这个人的声音里有一种真心诚意,不同寻常,好象是同情的成份。
    他是真心诚意在帮助寡嫂的,你们真不应该瓜田李下乱怀疑。
    尽管我们疑虑重重,但还是真心诚意地想作最大努力发展和平局面。
    和他客客气气的人,真心诚意的人,叶晨同样也会以礼待人。

    汉字详情

    zhēn [zhen]
    部首: 512
    笔画: 10
    五笔: FHW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BMC
    四角: 408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华( huà),从目,从乚( yǐn),从八。《说文》:“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匕,变化。目,眼睛。乚,隐藏。八,乘载的工具。本义: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

    (2) 同本义。旧时所谓仙人

    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说文》。按:六经无真字

    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庄子·列御寇》

    归其真宅。——《列子·天瑞》。注:“太虚之域。”

    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庄子·大宗师》

    (3) 又如:真人府(道人居住的地方);真仙(仙人);真君(道教对神仙的尊称);真味(真实的意旨或意味)

    (4) 本性;本原

    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庄子·秋水》

    (5) 又如:真宰(宇宙的主宰者;造物主);真佛(本身;本人。比喻难以见到的人物);真力(本原之力);真原(本源);真源(本源,本性)

    (6) 身

    见利而忘其真。——《庄子·山水》

    (7) 肖像,摹画的人像

    有僧写得师真,呈师,师曰:“且道似我不似我?”——《景德传灯录》

    (8) 汉字楷书的别称

    帝亲书其文,作真、行、草三体。——《续资治通鉴》

    (9) 又如:真字(正楷字)

    (10) 古州名

    广德元年设吐蕃,其后 松、… 真、…等为行州。——《新唐书》

    (11) 姓

    形容词

    (1) 真实。与假、伪相对

    假金方用真金镀。——李绅《答章孝标》

    使真伪毋相乱。——《汉书·宣帝纪》

    此画果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而同于真。

    真者而同。

    (2) 亦为佛教观念,与“妄”相对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

    (3) 又如:真人真事;真假难分;真形(真实的形体或形象);真教(纯真的教化);真笔(真迹);真相(佛教语。犹言本相,实相。后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实情况)

    (4) 正。与副、邪相对

    恭楷誊真,双手呈与抚台。——《文明小史》

    (5) 又如:真红(正红;深红色);真楷(指正楷);真宅(人死后的真正归宿);真粹(品德高超);真履(纯正的志行)

    (6) 精;淳

    发匣琴徽静,开瓶酒味真。——唐· 张祜《乐静》

    (7) 又如:真白(纯白色);真金(纯金;真正的金子);真钢(纯钢);真品(纯真的品质);真风(淳朴的风俗);真朴(纯真朴素)

    (8) 本来的,固有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 苏轼《题西林壁》

    (9) 又如:真态(本色;天然风致)

    (10) 真诚;诚实,情感真切

    真者,精诚之至也。…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渔父》

    (11) 又如:真列(坚贞忠烈);真忱(真诚);真修(精诚修持);真信(真诚);真笃(诚挚深厚);真恳(真诚恳切);真至(情感真挚)

    (12) 清楚;真切

    我没大看真,不知是四根,不知是六根。——《醒世姻缘传》

    (13) 又如:听得真;看得真;真亮;真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副词

    (1) 实在;的确

    真无马邪?——唐· 韩愈《杂说》

    真不知马也。

    (2) 又如:这人真好;跑得真快;真不忝(真不愧);真可(真可以;真能够);真来(实在;确实)

    英文翻译

    real, actual, true, genuine

    方言集汇

    ◎ 粤语:zan1
    ◎ 客家话:[东莞腔] zin1 [陆丰腔] zhin1 [梅县腔] zhin1 [沙头角腔] zin1 [宝安腔] zin1 [客语拼音字汇] z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側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tɕĭĕncjin/tjin
    xīn [xin]
    部首: 440
    笔画: 4
    五笔: NYN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P
    四角: 33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 同本义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4) 内心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5)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6) 心中。心里 。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

    (7) 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心之官则思。——《孟子》

    (8) 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9) 思想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心乐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用心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0) 又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为)

    (11) 精神 。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仿佛(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心体(精神与肉体)

    (12) 心绪;心情 。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心惊骨软(神态惶恐);心持两端(分心,心绪不集中)

    (13) 思虑;谋划 。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

    (14) 中心,中央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又

    当心画

    波心荡。——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心号(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以其概括了《般若经》的核心,故称);心子;心脏;江心

    英文翻译

    heart; mind, intelligence; soul

    方言集汇

    ◎ 粤语:sam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m1 [东莞腔] sim1 [梅县腔] sim1 [陆丰腔] sim1 [沙头角腔] sim1 [海陆丰腔] sim1 [宝安腔] sim1 [客语拼音字汇] xim1 [台湾四县腔] s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林侵A平聲開口三等侵Asĭĕmsim
    chéng [cheng]
    部首: 226
    笔画: 8
    五笔: YDN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VIHS
    四角: 3375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言,成声。本义:诚实,真诚)

    (2) 同本义

    诚,信也。——《说文》

    币必诚。——《礼记·郊特牲》

    诚者自成也。——《礼记·中庸》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 朔东,一厝 雍南。——《列子·汤问》

    行之发于至诚。——《汉书·赵广汉传》

    乃能衔哀致诚。——韩愈《祭十二郎文》

    (3) 又如:诚款(真诚恳切);诚敬(真诚,敬重);诚虔(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4) 真实

    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论语·子路》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礼记·大学》

    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上》

    (5) 又如:诚理(真理);诚谛(真实而详审)

    副词

    (1) 确实,的确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战国策·齐策》

    所谓无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韩愈《祭十二郎文》

    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诚不能免;诚恐(只怕,恐怕)

    (3) 果真;如果

    楚诚能绝 齐, 秦愿献 商于之地六百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英文翻译

    sincere, honest; true, real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4

    宋本广韵

    [yi]
    部首: 907
    笔画: 13
    五笔: UJ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TAP
    四角: 00336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2) 同本义

    意,志也。——《说文》

    心之所谓意。——《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 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通其意。——汉· 贾谊《过秦论》

    中有真意。——晋· 陶渊明《饮酒》

    不快我意。——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无意则已。——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蔡伦立意造纸。——《齐民要术》

    醉翁之意不在酒。——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其意深长。——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文章大意;词不达意。亦指念头,想法。如:意投道合(心意投合,志向一致);意故(意思,缘故);意定(认定);意头(心意;想法);意马(意念的马。比喻意念像野马般奔驰,难以驾驭)

    (4) 意志;愿望。亦引申为志向

    明君在上,便僻不能食其意。——《管子·君臣下》

    (5) 又如:意缓心劳(冀求不执着;三心二意);意足心满(非常满足);意树(喻意念。佛教认为人的一切善果、恶果都由意念所生);意宪(意志,意思);意望(愿望,希望)

    (6) 胸怀;内心

    除尔贪图,祗慎意业。——《云门颂》

    (7) 又如:意业(佛教语。指内心的贪、淫、痴等心理行为);意气超迈(器宇轩昂,抱负远大);意概(气概,胸怀);意会(内心领会)

    (8) 情意;感情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

    (9) 又如:意蕊横飞(非常高兴);意得过(过意得去);意孜孜(情意缠绵);意不过(情意上过不去);意分(交情,情分);意好(感情);意孜孜(情意缠绵貌);意性(情态);意情(情意)

    (10) 意气; 气势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世说新语·雅量》

    (11) 又如:意大(傲慢);意小(小气,气量小);意局(气度);意脉(气质;情态);意量(气度);意貌(神色);意调(意境);意界(意境,境界)

    (12) 意图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楚辞》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聊斋志异·狼三则》

    (13) 神情、态度

    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狼三则》

    意少舒。——《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动词

    (1) 思念;放在心上 。如:意悬悬(忐忑不安;提心吊胆);意悬(挂念);意顾(挂念)

    (2) 意料;猜测

    而小人善意。臣意之也。——《管子·小问》

    何意致不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意北亦尚可以。——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聊斋志异·促织》

    不意作缘。——清· 周容《芋老人传》

    多以意构。——蔡元培《图画》

    (3) 又如:意定(猜定);意度(揣测;设想)

    (4) 怀疑

    于是天子意梁。——《汉书·梁孝王武传》

    (5) 又如:意意似似(意意思思。犹犹豫豫;吞吞吐吐);意疑(怀疑);意忌(疑忌)

    英文翻译

    thought, idea, opinion; think

    方言集汇

    ◎ 粤语:j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5 [梅县腔] j5 [宝安腔] ji5 [客英字典] ji5 [海陆丰腔] ri5 [客语拼音字汇] yi4 [东莞腔] ji5 [陆丰腔] ji5 [台湾四县腔] ji5
    ◎ 潮州话: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七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記去聲開口三等ʔĭəqih/i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