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官

yán guān [ yan guan]
繁体 鹽官
注音 一ㄢˊ ㄍㄨㄢ

词语释义

主管盐务的官员。始于代。

词语解释

  1. 主管盐务的官员。始于 汉 代。

    《汉书·王尊传》:“太守察 尊 廉,补 辽西 盐官长。”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四节:“ 汉武帝 从豪强手中收回煮盐业,全国设立盐官。盐官多设在滨海地区。”

引证解释

⒈ 主管盐务的官员。始于汉代。

《汉书·王尊传》:“太守察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四节:“汉武帝从豪强手中收回煮盐业,全国设立盐官。盐官多设在滨海地区。”

盐官的网络释义

盐官 (秦汉时主管盐政的官署)

  • 中国秦汉时主管盐政的官署。战国时期,秦国于商鞅变法后设置盐官,管理食盐专营一事。汉初,开山泽之禁,允许私人经营盐业。汉武帝时期,外开边疆,频繁用兵,财用不足,于元狩年间(前122年一前115年)将盐业收归官营,在中央归大司农属下的斡官经营,纳入国家财政。在产区和主要中转地设隶属于大司农的盐官,盐官没有长。丞,亦可由郡守提名任命。盐官主管盐的生产、分配和大规模的转运。西汉末年和王莽时期,设置盐官的郡国和县共37处,分布于27个郡国。东汉初期,汉光武帝废除食盐专卖,但仍在产盐地区设置盐官,主管征收盐税。后汉章帝元和年间一度恢复官营办法,汉和帝永元年(88年)即废止。此后,盐业民营,盐官仍主税课,直至东汉末。
  • 盐官造句

    可见,盐官、铁官、工官、水官皆置于郡县,主要职责是负责对盐铁、手工、水产等项进行管理和征税。
    凡郡县出盐多者设盐官,主盐税;出铁多者,置铁官,主鼓铸;有工多者置工官,主工税物;有水池及鱼利多的地方置水官,主收渔税。
    知是盐神庙宇,这位盐官倡导“修复神祠”,“工既讫,为文以祭于祠”,结果又现奇象当天大雨浸灌盐池,转日天晴,“池水皆凝为盐”。
    当地的盐官长有权有势又有钱,俨然就成了土皇帝,这位盐官长姓王,所以老百姓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坐地王”。
    五代时,蒋翊的后人蒋显,出任四明监盐官,住在宁波城内的采莲桥,其后代文人蔚起,成为甬上望族。
    两淮盐税占当时税收的四分之一,因此对盐官的职责、选拔和任用、监督和考核、奖励和惩处极其重要。
    前段时间,姐通过微信“海宁晓得伐”向粉丝们征集网上年货节的产品,盐官朱万昌糕点、丁桥腊鸡、许村腊肉、山核桃……都是粉丝向姐推荐的。
    而盐官古城与清皇室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又在这道道佳肴中裹入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
    “海宁钱江潮,壮观天下无”,不看一眼澎湃的钱江大潮,你就白来了一趟海宁盐官。

    汉字详情

    yán [yan]
    部首: 510
    笔画: 10
    五笔: FHL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GYBT
    四角: 431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卤,监声。本义:食盐)

    (2) 同本义

    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书·说命下》

    鲁盐漆丝。——《史记·货殖列传》

    (3) 又如:盐酱口(说不吉利的话,且得到应验);盐枭(私贩食盐的人);盐斤(宋代官盐以百斤、千斤为计算单位,故称“盐”为“盐斤”);盐捕分府(知府下面专管盐务的同知);盐钞法(宋代实行的商人凭盐钞运销食盐的法规,即食盐专卖法);盐呆子(蔑称盐商);盐官(今浙江海宁);盐院(盐政衙门。盐政是管理地区盐务的官员,清代由省的总督或巡抚兼任);盐丁(在盐田工作的人);盐引(政府授予商人运销官盐的凭证);盐车(运盐的车)

    (4) 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 4 + )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5) 含有氢离子的盐叫酸式盐,如:碳酸氢铵(NH 4 HCO 3 );硫酸氢钠(NaHSO 4 );磷酸二氢钾(KH 2 PO 4 )

    (6) 含有氢氧根离子的盐叫碱式盐,如:碱式碳酸铜(Cu 2 2 CO 3 )

    (7) 不含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的盐叫正盐,如:氯化钠(NaCl);碳酸钠(Na 2 CO 3 )。此外还有复盐(如明矾)等

    英文翻译

    salt

    方言集汇

    ◎ 粤语:jim4

    宋本广韵

    guān [guan]
    部首: 322
    笔画: 8
    五笔: PNH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JRLR
    四角: 3077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 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2) 同本义

    官,吏事君也。——《说文》

    有虞氏官五十, 夏后氏官百, 殷二百, 周三百。——《礼记·明堂位》

    任官然后爵之。——《礼记·王制》

    在官言官。——《礼记·曲礼》

    官师一庙。——《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

    举不失选,官不易方。——《左传·襄公九年》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

    (4) 官府(政府机关)

    官,官舍曰官。——《字汇》

    官,谓朝廷治事之处也。——《礼记·王藻》注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之矣。愿以闻于官。——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聊斋志异·促织》

    有华阴令欲媚上官。

    (5) 又如:官局(官署。政府所设的机构);官寺(官署、衙门的旧称);官项(官府的钱项);官休(纠纷经官府裁定了结)

    (6) 通“馆”。房舍,馆舍

    官乃馆之古文,闲官即闲馆,谓馆舍之空虚者。——俞樾《诸子平议》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论语》

    (7) 官场,官吏阶层及其活动范围 。如:官俗国体(官场习俗,国家制度)

    (8) 器官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正而神欲行。——《庄子·养生主》

    (9) 又如:五官;感官

    (10) 官职,职位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汉书·张衡传》

    位卑则足羞,官盛而近谀。——唐· 韩愈《师说》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1) 又如:官秩(官阶与俸禄);官守(官位职守,官员职责);家父辞官回到省城来

    (12) 古时用以称天子

    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晋书·石季龙载记上》《资治通鉴》 晋成帝咸廉三年译注:“称天子为官家,始见于此。”

    (13) 又如:官里(皇帝);官窑(专为皇家服务的瓷窑);官院(王子所居的院子)

    (14) 姓

    形容词

    (1) 属于国家、政府或公家的 。如:官街(都市中的大街);官地(属于政府所有的地);官会子(宋朝颁行的纸币);官银(官府铸造而流通的银锭;应向官府交纳的银两);官车;官仓

    (2) 公;公有。与“私”相对

    何须把官烛,似恼鬓毛苍。——唐· 杜甫《台上》

    (3) 又如:官厕所;官大道;官中的(公共的,公家的);官中(大家庭中共有的银钱)

    动词

    (1) 当官,作官

    论定然后官之。——《礼记·王制》

    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曹操《论吏士行能论》

    阿品远官 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 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官兴(官瘾);官声(做官的名声);官照(官员任职的执照,也称部照);官常(为官的职责)

    (3) 做官做到 。如:官至户部郎中;官居方面(担任总掌一方军政大权的官)

    (4) 通“管”( guǎn)。管制,管理

    轨守其时,有官天财。——《管子·山国轨》

    英文翻译

    official, public servant

    方言集汇

    ◎ 粤语:gu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on1 [海陆丰腔] gon1 kwan1 [梅县腔] gwon1 [台湾四县腔] gon1 kwan1 [客英字典] gwon1 kwan1 [东莞腔] gon1 [客语拼音字汇] gon1 guon1 [陆丰腔] gon1 [宝安腔] go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丸平聲合口一等kuankuɑ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