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
词语释义
皮质
(1) 某些内脏器官的表层组织
(2) 大脑皮层的简称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1)某些内脏器官的表层组织。(2)大脑皮层的简称。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但是这些记忆并不会在那里停留很长时间,而是会被发送到前额皮质以备长期储存。
2、冥想能增加大脑皮质的厚度,特别是在与注意和感觉相关的区域。
3、另一个惊人的发现是:前额叶皮质,虽然在大脑前端,但实际上可能是信息中枢的核心,负责将信息分配到整个大脑。
4、“在进行多任务操作时候我们认为大多数人的情况是这已经超出了我们额叶皮质的心智能力或者叫大脑资源所能处理的能力。”华生说。
5、正如他们所做的,大脑活动从纹状体这个大脑较为原始的区域开始转移到负责诸如计划和做决定这类高水平功能的前额皮质。
6、当把磁场聚焦在大脑的的视觉皮质上时,会促使受试者看见明亮的圆盘和线条。
7、它还在额叶皮质部分的区域产生了回响。
8、然而2005年,米勒和他的同事表示,当猴子学习简单的任务时它们的基底核在这一过程的早期中非常活跃,接着是前额皮质的缓慢激活。
9、与普通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大脑的前额皮质中神经元的数目远为丰富,这一新的研究成果可能使这一研究陷入无序状态。
10、当性高潮来临时,大脑活动快速到达大脑中的两个区域:小脑和额叶皮质。也许是因为这两个区域的肌肉张力最强。
11、摘去眼罩仅仅几个小时之后,视觉皮质就再次只对从眼睛输入的信息产生反应了。
12、研究者每次刺激一个大脑半球,这使他们可以对额叶皮质受损或是完好的脑损伤患者的表现均做出检验。
13、然后小脑和额叶皮质如同肌肉在性高潮前变拉紧一样颜色变浅。
14、前额皮质是决定包括语言、社交行为和决策等复杂思考和行为的关键。
15、米勒说,换句话说,纹状体能很快学习单个复杂的物品,前额皮质将它们放在一起。
16、把动物的感官外围神经重新连接到大脑皮质的核心区以后,会发生什么结果呢?
17、这种震动沿着中耳的小骨迁移并被转换为神经信号,大脑皮质处理这些信号,让我们得知我们听到了什么。
18、复杂的事情,推无辜的受害者的想法,大脑的内侧额叶皮质区——与情感有关的一个区域——便会启动。
19、他依然穿着长袍,这次是深蓝色细条纹布料的,脚上穿着镶有银扣的黑色皮质摩托靴。
20、该研究团队发现,在人处于群体中时,作为大脑犒赏系统中枢组成成分的纹状体与影响人们逻辑推理的内侧前额叶皮质会变得异常活跃。
21、潘菲尔德发现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可以清楚地在相反的大脑一侧皮质带上标志出来。
22、我并不认识你,但如果夏天我没有皮质提包就会不知所措。
23、但新的大脑图集揭示出惊人的基因多样性,大脑皮质块原来是由完全不同的基因组构成的。
24、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小口径的子弹射伤脑后部的士兵在他的视觉范围内存在一处空白区域,这是由视皮质的通信伤害造成的。
25、意志力来源于脑部的一个区域,即前额皮质,而那里很容易负荷过重而导致罢工。
皮质的国语词典
某些内脏器官的表层组织。如肾脏皮质。
皮质的网络释义
皮质
皮质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2) 同本义
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说文》
皮,剥也。——《广雅》
皮面抉眼。——《战国策·韩策》
皮瓠以为蓄。——《释名》
(3) 又如:皮面
(4) 酥脆的东西变韧 。如:花生放皮了;饼皮了
名词
(1) 兽皮 。带毛叫皮,去毛叫革。引申指人的皮肤或动植物表面的一层组织
孤执皮帛。——《周礼·大宗伯》。注:“虎豹皮。”
俪皮。——《仪礼·士昏礼》。注:“鹿皮。”
事之以皮币。——《孟子》
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皮条(用皮子做成的绳、带);皮鼓(军用小鼓);皮松肉紧(喻指淡漠;宽泛);皮甲(用兽皮制的软甲);皮船(古时用牛皮蒙罩船身以御矢石的战船);皮胶(用动物皮熬成的粘性物质);皮舰(古代用牛皮蒙罩船身以防御矢石的战舰)
(3) 皮毛;皮革
岛夷皮服。——《书·禹贡》
(4) 又如:皮排(古代以皮革制作的鼓风器具);皮笠(古代革制的笠形帽);皮袋(皮制的袋);皮裘(毛皮的衣服);皮褂(用毛皮做的上衣);皮裳(用毛皮做的衣裳);皮褥(毛皮做的垫褥);皮箧(皮箱);皮侯(古代以兽皮为饰的箭靶)
(5) 包或围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6) 又如:书皮;饺子皮;馄饨皮。也叫“皮子”
(7) 指某些薄片状的东西 。如:铜皮;铅皮;豆腐皮
形容词
(1) 引申为表面的,肤浅的 。如:皮肤之见(肤浅的见解);皮相(外貌);皮面(表面);皮里春秋(表面不做文章,心里有所褒贬);皮壳(包裹在外面的坚硬外皮)
(2) 顽皮;调皮 。如:这孩子真皮!;皮着脸(厚着脸皮);皮缠(纠缠);皮赖歪派(蛮不讲理);皮科儿(逗乐打趣的言语)
(3) 由于受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的 。如:他老挨批,都皮了
(4) 用轧棉机把棉子和杂质分离了的 。如:皮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pi2 cak7 [海陆丰腔] pi2 [客英字典] pi2 [沙头角腔] pi2 [梅县腔] pi2 pi5 [陆丰腔] pi3 [宝安腔] pi2 [台湾四县腔] pi2 [客语拼音字汇] p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皮 | 符羈 | 並 | 支B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支B | 止 | bie/bye | bʰĭe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斦(
)声。 朱骏声认为“斦”是砧板。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抵押;以…作人质)(2) 同本义
质,以物相赘也。——《说文》。按,以钱受物曰赘,以物受钱曰质。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 齐, 齐兵乃出。——《战国策·赵策》
遂纳子为质。——《后汉书·班超传》
犹质其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质库(当铺);质作(抵押其身,使服劳役);质鬻(典押出卖);质录(收押);质卖(典押和出卖);质债(抵债);质当(典当;质押);质肆(当铺)
(4) 通“诘”(
)。问;诘问爰质所疑。——扬雄《太玄经》
援疑质理。——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质之鬼神;质责(以正义质询责问);质问(向人询问疑难的问题);质让(诘问,谴责);质辩(质疑辩论);质论(质疑评论)
(6) 双方对质,验证
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礼记·曲礼上》
(7) 又如:质验(验证;勘验);质凭(证实);质审(质对审讯)
(8) 评断
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礼记·王制》
(9) 又如:质成(请人评断事情的是非);质律(古代评定市价的一种文书)
名词
(1) 抵押品;人质
故周郑交质。——《左传·隐公三年》
以三公子为质。——《左传·昭公二十年》
请以宝为质于子,以假子之邑粟。——《管子·山权数》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赵策》
(2) 又如:质馆(安置人质的馆舍);质布(质人向犯约者所收的罚金,称为“质布”);质婆(作人质的妇女);质留(扣留作为人质);质宫(人质的居室);质任(人质和任子)
(3) 盟约
黄池之役,先主与 吴王有质。——《左传·哀公二十年》
(4) 古代贸易用的券书
并质共剂。——《后汉书》
(5) 又如:质剂(古代贸易的券契);质要(古代买卖货物的凭证);质契(契约,契据)
(6) 箭靶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荀子·劝学》
骑而驰,而击方寸之质。——《器胜策》
(7) 又如:质的(射侯。箭靶)
(8) 素质;本质;禀性
太素者,质之始也。——《列子》
若仆大质已亏缺矣。——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王粲《登楼赋》
(9) 又如:质像(资质仪表);质性(资质,本性)
(10) 物质;事物
气形光声,无逃质理。——《物理小识》
(11) 形体
骈门裸质。——《南齐书》
(12) 又如:质辞(仪表言辞);质貌(形体相貌);质干(躯体);质象(形体);质状(形状;体态)
(13) 质地、底子
黑质而白章。——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玉质而金色。——明· 刘基《卖柑者言》
(14) 通“锧”。砧板 。行斩刑时用的垫板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衣伏质。——《汉书·张周赵任申屠传》
訢已解衣伏质。——《汉书·王訢传》
(15) 通“贽”。信物;见面礼
臣委质于狄之鼓。——《国语·晋语九》
出疆必载质。——《孟子·滕文公下》
惠王患之,乃令 张仪佯去 秦,厚币委质事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6) 对象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左传·徐无鬼》
形容词
(1) 朴实、朴素
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韩非子·难言》
以求其质。——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质木(质朴无华);质厚(朴实浑厚);质讷(朴实厚道,不善言辞);质简(质朴简易)
(3) 信实;诚信
楚子闻 蛮子之乱也,与 蛮子之无质也。——《左传·昭公十六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zieh4 z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