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痂

dòu jiā [ dou jia]
注音 ㄉㄡˋ ㄐ一ㄚ

词语释义

痘痂 dòujiā

(1) 痘疮疮口结的痂

smallpox scab

词语解释

  1. 痘疮的脓疱凝结而成的块状物。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文苑英华》载: 潁川 陈黯 ,年十三,袖诗见 清源 牧。其首篇《咏河阳花》。时痘痂新落, 牧 戏曰:‘汝藻才而花面,何不咏之?’ 陈 应声曰:‘玳瑁应难比,斑犀点更嘉,天怜未端正,满面与粧花。’似此为痘痂见歌咏之始。”

  2. 旧时用作痘苗。

    《医宗金鉴·幼科种痘心法要旨·种痘要旨》:“尝考种痘之法……有谓以痘痂屑乾吹入鼻中种之,谓之旱苗者;有谓以痘痂屑溼纳入鼻孔种之,谓之水苗者。”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我的种痘》:“那时候,给孩子们种痘的方法有三样……一样是 中国 古法的种痘,将痘痂研成细末,给孩子由鼻孔里吸进去,发出来的地方虽然也没有一定的处所,但粒数很少,没有危险了。”

引证解释

⒈ 痘疮的脓疱凝结而成的块状物。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文苑英华》载:潁川陈黯,年十三,袖诗见清源牧。其首篇《咏河阳花》。时痘痂新落, 牧戏曰:‘汝藻才而花面,何不咏之?’ 陈应声曰:‘玳瑁应难比,斑犀点更嘉,天怜未端正,满面与粧花。’似此为痘痂见歌咏之始。”

⒉ 旧时用作痘苗。

《医宗金鉴·幼科种痘心法要旨·种痘要旨》:“尝考种痘之法……有谓以痘痂屑乾吹入鼻中种之,谓之旱苗者;有谓以痘痂屑溼纳入鼻孔种之,谓之水苗者。”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我的种痘》:“那时候,给孩子们种痘的方法有三样……一样是中国古法的种痘,将痘痂研成细末,给孩子由鼻孔里吸进去,发出来的地方虽然也没有一定的处所,但粒数很少,没有危险了。”

痘痂的网络释义

痘痂

  • 痘痂,是汉语词汇,解释是痘疮的脓疱凝结而成的块状物。
  • 汉字详情

    dòu [dou]
    部首: 513
    笔画: 12
    五笔: UGKU
    五行:
    仓颉: KMRT
    四角: 00118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疒( chuáng),豆声。本义:病名。俗称天花,也叫痘疮或天疮)

    (2) 同本义 。如:痘疹娘娘(主管天花病的神);痘子(即天花);痘花(天花);痘疹(出天花时皮肤上出的豆状的疱疹);痘毒(痘疮之毒);痘疤(人患痘疮后留下的疤痕);痘客(出痘的病人);痘神(旧时所谓痘疮之神);痘瘢(人患痘疮后留下的瘢痕)

    (3) 指痘苗。特指牛痘苗

    英文翻译

    smallpox

    方言集汇

    ◎ 粤语:dau6
    ◎ 客家话:[陆丰腔] teu6 [宝安腔] tiu3 [海陆丰腔] teu6 [客英字典] teu5 [台湾四县腔] teu5 [梅县腔] teu5 [客语拼音字汇] teu4
    ◎ 潮州话:dau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十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田候去聲開口一等duh/dowdʰuk
    jiā [jia]
    部首: 513
    笔画: 10
    五笔: ULKD
    五行:
    仓颉: KKSR
    四角: 00160

    详细解释

    名词

    (1) 痂皮;疮壳

    痂,疥也。从疒,加声。——《说文》

    痂,创也。——《广雅》。按,今谓疮所脱之鳞为痂。

    刘邕嗜食痂。——《南史》

    数日,疮痂尽脱。——《聊斋志异·翩翩》

    (2) 又如:痂查(痂皮);痂癞(中医学名词。一种皮肤病);痂皮(伤口或疮口表面上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凝结而成的块状物,伤口或疮口痊愈后自行脱落)。又指:伤口或疮口

    旁有乞兒箕坐,痂面饥衣。——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

    英文翻译

    scab

    方言集汇

    ◎ 粤语:gaa1 ge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1 [客英字典] ga1 [台湾四县腔] ga1 [梅县腔] ga1 kio2 [宝安腔] ga1 [客语拼音字汇] ga1 [东莞腔] ga1
    ◎ 潮州话:gi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牙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kra/ke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