畛崖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界岸,边际。
《淮南子·本经训》:“凿污池之深,肆畛崖之远。” 高诱 注:“崖,垠也。”《淮南子·俶真训》:“以鸿濛为景柱,而浮扬乎无畛崖之际。” 高诱 注:“无畛崖畔界。”
引证解释
⒈ 界岸,边际。
引《淮南子·本经训》:“凿污池之深,肆畛崖之远。”
高诱注:“崖,垠也。”
《淮南子·俶真训》:“以鸿濛为景柱,而浮扬乎无畛崖之际。”
高诱注:“无畛崖畔界。”
畛崖的网络释义
畛崖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田。本义:井田沟上的小路)
(2) 同本义
畛,井田间陌也。——《说文》
十夫有沟,沟上有畛。——《周礼·遂人》。注:“畛容大车。”
田邑千畛。——《楚辞·大招》
徂隰徂畛。——《诗·周颂·载芟》。
(3) 又如:畛陌(泛指田间的道路);畛畦(田间小路);畛辍(田间小路)
(4) 界限(如领土或运动场的);边界
畛,界也。——《广雅》
请言其畛。——《庄子》。
(5) 又如:畛封(界限;疆界);畛界(界限;范围);畛畔(界限;范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hin3 [宝安腔] zin1 zin3 [台湾四县腔] tsiin3 [客英字典] zhin3 [客语拼音字汇] zin1 [梅县腔] zhi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眞 | 側鄰 | 章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tɕĭĕn | cjin/tji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山,厓(
)声。本义:岸;水边)(2) 同本义
崖,高边也。——《说文》
崖,岸。高边也。…此云高边,崖则水之边而峭高者也。——《说文句读》
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望厓洒而高岸。——《尔雅·释丘》。按:“厓之峻而高者,岸也,即岸也。”
伯有廷劳于黄崖。——《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庄子·秋水》
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庄子·山水》
穹崖巨谷。——宋· 沈括《梦溪笔谈》
蹑履登崖。——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石崖侧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四眺重崖,皆悬绝无径,而西崖尤为峻峭。——《徐霞客游记》
(3) 又如:崖谷(悬崖深谷);崖口(山崖间的豁口);崖垠(山崖的边际);崖畔(山崖边);崖岭(高崖峻岭);崖穴(山洞)
(4) 泛指事物的边际;界域 。如:崖际(边际)
形容词
言人性格孤高 。如:崖异(乖异。指人性情、言行不合常理);崖然(傲岸矜持的样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ngai2 [梅县腔] ngai2 [海陆丰腔] ngai2 na2 [客语拼音字汇] ngai2 [宝安腔] ngai2 [客英字典] ngai2 [台湾四县腔] ngai2 na2
◎ 潮州话:nga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宜 | 魚羈 | 疑 | 支B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支B | 止 | ngie/ngye | ŋĭ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