甥舅

shēng jiù [ sheng jiu]
注音 ㄕㄥ ㄐ一ㄡˋ

词语释义

外甥和舅舅,亦指女婿和岳父。泛指外戚。指异姓诸侯。谓有通婚关系。

词语解释

  1. 外甥和舅舅,亦指女婿和岳父。泛指外戚。

    《诗·小雅·頍弁》:“岂伊异人,兄弟甥舅。” 朱熹 集传:“甥舅谓母姑姊妹妻族也。”《汉书·刘向传》:“大将军秉事用权,五侯骄奢僭盛……依东宫之尊,假甥舅之亲,以为威重。” 唐 杜甫 《对雨》诗:“ 西戎 甥舅礼,未敢背恩私。” 仇兆鳌 注引 赵汸 曰:“ 中宗 景龙 二年,以 金城公主 妻 赞普 ,故望其篤甥舅之礼。”《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学士道:‘今日即不敢以记室相待,少不得行子壻之礼。’解元道:‘若要甥舅相行,恐又费丈人粧奩耳。’”

  2. 指异姓诸侯。

    《左传·成公二年》:“兄弟甥舅,侵败王略,王命伐之。” 杨伯峻 注:“兄弟指同姓诸侯,甥舅指异姓诸侯,以异姓诸侯间多有婚姻关係,故称甥舅。”

  3. 谓有通婚关系。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 巴 、 僰 、 賨 、 蜑 弔诡之族,或分於 楚 越 ,亦与诸 华 甥舅,宜稍优游之,为定等差,勿使自外。”

引证解释

⒈ 外甥和舅舅,亦指女婿和岳父。泛指外戚。

《诗·小雅·頍弁》:“岂伊异人,兄弟甥舅。”
朱熹集传:“甥舅谓母姑姊妹妻族也。”
《汉书·刘向传》:“大将军秉事用权,五侯骄奢僭盛……依东宫之尊,假甥舅之亲,以为威重。”
唐杜甫《对雨》诗:“西戎甥舅礼,未敢背恩私。”
仇兆鳌注引赵汸曰:“中宗景龙二年,以金城公主妻赞普,故望其篤甥舅之礼。”
《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学士道:‘今日即不敢以记室相待,少不得行子壻之礼。’解元道:‘若要甥舅相行,恐又费丈人粧奩耳。’”

⒉ 指异姓诸侯。

《左传·成公二年》:“兄弟甥舅,侵败王略,王命伐之。”
杨伯峻注:“兄弟指同姓诸侯,甥舅指异姓诸侯,以异姓诸侯间多有婚姻关係,故称甥舅。”

⒊ 谓有通婚关系。

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下》:“巴、僰、賨、蜑弔诡之族,或分於楚越,亦与诸华甥舅,宜稍优游之,为定等差,勿使自外。”

甥舅的网络释义

甥舅

  • 甥舅,汉语词汇。
  • 拼音:shēng jiù
  • 释义:指外甥和舅舅,亦指女婿和岳父。泛指外戚。
  • 《诗·小雅·頍弁》:“岂伊异人,兄弟甥舅。”
  • 甥舅造句

    失散几十年的甥舅相见,两人相拥而泣。
    剧中,谢孟伟和王新组成的甥舅兵团,在对抗日军侵略的过程中,相互配合,展现了浓浓的兄弟情义。
    文章主要围绕“唐蕃甥舅会盟碑”的碑文内容、年代、历史背景及其作用等学界争议较大的疑难问题,向高瑞教授进行采访。
    他更不能理解的是,舅舅现在也供他读书,却不许他暴露与他的甥舅关系,还吩咐他,没紧要事不要去县委找他。
    为此,甥舅之间有过多番争论,始终达不成一致意见。
    且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

    汉字详情

    shēng [sheng]
    部首: 516
    笔画: 12
    五笔: TGLL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MWKS
    四角: 26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男,生声。本义:姐妹的儿子)

    (2) 同本义

    甥,谓我舅者,我谓之甥。——《说文》

    舅谓姊妹之子曰甥。甥亦生也。出配他男而生,故其制字男傍作生也。——《释名》

    青阳, 方雷氏之甥也。——《国语·晋语》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甥徒(外甥辈);甥孙(姊妹之孙);甥婿(外甥和女婿;外甥女婿);甥舅(外甥和舅舅,亦指女婿和岳父)

    (4) 古代为姑之子、舅之子、妻之兄弟、姊妹之夫的通称

    妻党。姑之子为甥,舅之子为甥,妻之兄弟为甥,姊妹之夫为甥。——《尔雅·释亲》

    (5) 女婿 。如:甥馆(女婿在丈人家的住所。后甥馆用为女婿的代称)

    英文翻译

    sister's child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g1 sa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en1 sang1 [客英字典] sen1 sang1 [陆丰腔] sen1 [梅县腔] sang1 [海陆丰腔] sen1 sang1 [客语拼音字汇] sang1 sen1 [沙头角腔] sang1 [宝安腔] sang1 [东莞腔] sa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庚庚二開平聲開口二等ʃɐŋsrvng/shang
    jiù [jiu]
    部首: 609
    笔画: 13
    五笔: VLLB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XWKS
    四角: 774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男,臼声。本义:舅父,指母之兄或弟)

    (2) 同本义

    母之兄、弟。妻之父为外舅,从男,臼声。凡异姓之称,不得称父,则舅之。——《说文》

    王之元舅。——《诗·大雅·崧高》

    于舅家见。——宋· 王安石《伤仲永》

    复到舅家。

    (3) 又如:舅氏(对舅的尊称);舅公(父亲的舅父);舅弟(舅父的儿子,年纪小于自己的。即表弟);舅兄(舅父之子年长于己者)

    (4) 妻的弟或兄 。如:妻舅;小舅子

    (5) ∶古代称丈夫的父亲

    舅在则君舅,舅没则曰先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吾舅死于虎。——《礼记·檀弓》

    (6) 又如:舅姑(公婆)

    (7) 称妻之父

    婿亲迎,见于舅姑。——《礼记·坊记》

    (8) 古时天子称异姓大邦诸侯为伯舅,异姓小邦诸侯为叔舅。又诸侯称异姓大夫为舅

    小邦则曰叔舅。——《仪礼·觐礼》

    使孔赐伯舅胙。——《左传·僖公九年》

    英文翻译

    mother's brother, uncle

    方言集汇

    ◎ 粤语:kau3 kau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u1 kiu3 [宝安腔] kiu1 [沙头角腔] kieu1 [客语拼音字汇] kiu1 [台湾四县腔] kiu1 kiu3 [东莞腔] kiu1 [客英字典] kiu1 kiu3 [梅县腔] kiu1 [陆丰腔] ki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其九上聲開口三等gʰĭəugiux/gi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