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山

yáo shān [ yao shan]
繁体 瑤山
注音 一ㄠˊ ㄕㄢ

词语释义

1.传说中的仙山。 2.比喻俊美的仪容,亦喻指仪容俊美的人。

词语解释

  1. 传说中的仙山。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序》:“宛若千仞,状悬流之仙馆;焕如五彩;同 瑶山 之帝坛。” 唐 虞世南 《奉和至寿春应令》:“ 瑶山 盛风乐,南巡务逸游。” 明 汤显祖 《紫箫记·托媒》:“青楼那到 瑶山 静,花酲柳梦浑难醒。” 清 曹寅 《畅春宴张灯赐宴归舍恭纪》诗之二:“狂收瀚海鲸鯢靖,清润 瑶山 草木新。”参见“ 玉山 ”。

  2. 比喻俊美的仪容,亦喻指仪容俊美的人。

    宋 毛滂 《蝶恋花·送茶》词:“七琖能醒千日卧,扶起瑶山,嫌怕香尘涴。” 宋 杨无咎 《齐天乐·和周美成韵》词:“纱纬半捲。记云嚲瑶山,粉融珍簟。”参见“ 玉山 ”。

引证解释

⒈ 传说中的仙山。参见“玉山”。

南朝梁简文帝《南郊颂序》:“宛若千仞,状悬流之仙馆;焕如五彩;同瑶山之帝坛。”
唐虞世南《奉和至寿春应令》:“瑶山盛风乐,南巡务逸游。”
明汤显祖《紫箫记·托媒》:“青楼那到瑶山静,花酲柳梦浑难醒。”
清曹寅《畅春宴张灯赐宴归舍恭纪》诗之二:“狂收瀚海鲸鯢靖,清润瑶山草木新。”

⒉ 比喻俊美的仪容,亦喻指仪容俊美的人。参见“玉山”。

宋毛滂《蝶恋花·送茶》词:“七琖能醒千日卧,扶起瑶山,嫌怕香尘涴。”
宋杨无咎《齐天乐·和周美成韵》词:“纱纬半捲。记云嚲瑶山,粉融珍簟。”

瑶山的网络释义

瑶山

  • 瑶山指传说中的仙山。三大用法:
  • 1、俊美的山,瑶是俊美。
  • 2、瑶族生活区域的山和寨,泛称瑶山瑶寨。
  • 3、另一个用法是特指瑶族生活区的大山,这种瑶山也称大瑶山(广西大瑶山和广东大瑶山)。
  • 2015年,中国瑶族人口为285.3万,其中广西171万,湖南70.5万,广东20.3万,云南19万,贵州4.4万,江西赣南数百人。广西有7个瑶族自治县和48个瑶族乡国土总面积约为2.93万平方公里约占广西国土总面积13%,湖南永州江永县瑶族人口占比63.2%为全国瑶族人口占比最高县;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瑶族人口34万,为全国之最,被誉为神州瑶都。
  • 瑶族分布的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居住在山区。
  • 瑶山造句

    一次,曾昭璇在乐昌县板登一座瑶山,途中摔下陡崖,不省人事。
    大瑶山的茶山瑶,当姑娘到了谈恋爱的年龄,父母就安排她到吊楼里去住。
    梯田一样的结构使得此山上可游耍之处众多,不知道几千年来的瑶山派弟子,早就把能走的路都踏平了。
    麻山、瑶山是贵州少数民族聚居的极贫地区。
    瑶山之西有桐林,一日,伏羲于林边小憩,忽见凤凰来仪,栖于一梧桐之上,刹时百鸟齐鸣,若仙乐飘飘。
    瑶山品牌杉树群,优质栋材俏四方。
    最大的石牌是“三十六瑶七十二村大石牌”,管辖面几乎覆盖整个大瑶山,其法律条文具有大瑶山“宪法”的性质。
    ‘瑶山七怪’在众英雄面前丢了面子,对郝家便恨之切骨,几次要将郝家赶尽杀绝。
    左手托起背篓,能把瑶山背起来。

    汉字详情

    yáo [yao]
    部首: 436
    笔画: 14
    五笔: GER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MGBOU
    四角: 1217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本义:似玉的美石)

    (2) 同本义。亦泛指美玉

    瑶,石之美者。——《说文》

    赂以瑶瓮。——《左传·昭公七年》

    瑶爵。——《周礼·内宰》

    厥贡惟金三品,瑶琨、——《书·禹贡》。孔传:“瑶、琨皆美玉。”

    何以舟之, 维玉及瑶。——《诗·大雅·公刘》

    (3) 又如:瑶琴(用美玉装饰的琴,泛指精美贵重的乐器);瑶佩(美玉制成的佩饰);瑶华(美玉)

    (4) 瑶族 的简称。主要居住在中国西南部、泰国北部、老挝和北部湾等地山区的一个民族

    形容词

    (1) 形容珍贵美好,常用作称美之辞 。如:瑶宫贝阙(海中宫殿;泛指华美的房屋);瑶花琪草(奇异鲜艳的花草);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2) 尊敬的,珍贵的 。如:瑶章花札(对别人书信文章的赞美之辞);瑶篇(对别人文章的美称;佳作);瑶函(对他人书信的美称;又指帝王的诏令;玉制的书套)

    英文翻译

    precious jade

    方言集汇

    ◎ 粤语:jiu4
    ◎ 客家话:[宝安腔] j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餘昭宵A平聲開口三等宵Ajeujĭɛu
    shān [shan]
    部首: 325
    笔画: 3
    五笔: MMM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U
    四角: 2277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

    (4) 形状像山的东西

    刃树剑山。——《南齐书·高逸传伦》

    (5) 又如:冰山;鳌山;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山棚(结彩的牌楼;比武台,戏台);山家(佛寺)

    (6) 特指“五岳”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8) 山墙 。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楼上

    酒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10) 山中。指隐居之处 。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11) 坟 。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12) 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 。如:蚕上山了

    (13) 姓

    形容词

    (1) 大,巨大 。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 粗俗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牡丹亭》

    (3) 山野——谦称 。如:山妻(隐士之妻)

    英文翻译

    mountain, hill, peak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1
    ◎ 客家话:[梅县腔] san1 [海陆丰腔] sa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1 [台湾四县腔] san1 [客英字典] san1 [东莞腔] san1 [沙头角腔] san1 [陆丰腔] san1 [宝安腔] s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八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閒山開平聲開口二等ʃænsren/sha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