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会

lǐ huì [ li hui]
繁体 理會
注音 ㄌ一ˇ ㄏㄨㄟ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理会 lǐhuì

(1) 明白;理解

这段话的意思不难理会
understand;comprehend

(2) 注意(多用于否定)

人家求了半天,他也不理会
take notice of

(3) 关心;在意

儿子死了,他会一点不理会
pay attention to

(4) 评理

明日与他理会
argue;debate;discuss

(5) 料理;处置

你去理会一下
deal or cope with

(6) 办法

慌做一堆,正没理会
method;way

(7) 应付

他如今来这里理会差遣
deal with

词语解释

  1. 道理相合;见解一致。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时人以谓 山涛 不学 孙 吴 ,而闇与之理会; 王夷甫 亦叹云:‘公闇与道合。’” 南朝 梁 何逊 《穷乌赋》:“虽有知於理会,终失悟於心机。” 唐 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2. 理解;领会。

    宋 苏轼 《答张嘉父》:“此书自有妙用,学者罕能理会。” 明 高攀龙 《讲义·颜渊喟然叹》:“此章书向来为註中高坚……一句所疑,更理会不来。” 叶圣陶 《火灾·祖母的心》:“对于祖母的愤愤的话语,他没有听见,即使听见也不能理会。”

  3. 评理;理论。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水阳陆医》:“﹝ 陆阳 ﹞煮小茈胡汤以来……﹝妇﹞才下咽,吐泻交作,妇遂委顿,犹呼云:‘ 陆助教 ,与汝地狱下理会!’语罢而絶。”《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 玉英 ﹞兀自呜呜而哭。那 焦氏 也不起身,反駡道:‘这贱人!你把死来诈我么?且到明日与你理会。’”《水浒传》第四九回:“你赖我大虫,和你官司里去理会。”

  4. 指控诉,申诉。

    《剪灯新话·永州野庙记》:“吏曰:‘日间投状,理会何事?’”

  5. 料理。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一折:“你且睡去,有人来投宿,我自理会。”《三国演义》第四六回:“ 周瑜 正理会进兵之事,忽报…… 蔡和 蔡中 ,特来投降。” 叶紫 《丰收》六:“儿子整天地不在家里,一切都要 云普叔 自己去理会。”

  6. 注意;理睬。

    《朱子语类》卷一三二:“近世如 汪端明 专理会民,如 辛幼安 却是专理会兵,不管民。”《前汉书平话》卷中:“ 张石庆 见 三大王 大怒,急避之,来告 惠帝 。 惠帝 不理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他駡藩台两句甚么东西,那藩臺没理会他,他就到处都拿这句话駡人了。”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 老孙头 眯一眯左眼,并不理会这人的问话,在他看来,这是不必回答的。”

  7. 主意;办法。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四折:“只等孩儿到来,自有个理会。”《水浒传》第十三回:“夫人不必挂心, 世杰 自有理会。”《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瑞虹 又不则声。 朱源 到没个理会,只得自斟自饮。”

引证解释

⒈ 道理相合;见解一致。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时人以谓山涛不学孙吴,而闇与之理会; 王夷甫亦叹云:‘公闇与道合。’”
南朝梁何逊《穷乌赋》:“虽有知於理会,终失悟於心机。”
唐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⒉ 理解;领会。

宋苏轼《答张嘉父》:“此书自有妙用,学者罕能理会。”
明高攀龙《讲义·颜渊喟然叹》:“此章书向来为註中高坚……一句所疑,更理会不来。”
叶圣陶《火灾·祖母的心》:“对于祖母的愤愤的话语,他没有听见,即使听见也不能理会。”

⒊ 评理;理论。

宋洪迈《夷坚丁志·水阳陆医》:“﹝陆阳﹞煮小茈胡汤以来……﹝妇﹞才下咽,吐泻交作,妇遂委顿,犹呼云:‘ 陆助教,与汝地狱下理会!’语罢而絶。”
《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玉英﹞兀自呜呜而哭。那焦氏也不起身,反駡道:‘这贱人!你把死来诈我么?且到明日与你理会。’”
《水浒传》第四九回:“你赖我大虫,和你官司里去理会。”

⒋ 指控诉,申诉。

《剪灯新话·永州野庙记》:“吏曰:‘日间投状,理会何事?’”

⒌ 料理。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你且睡去,有人来投宿,我自理会。”
《三国演义》第四六回:“周瑜正理会进兵之事,忽报…… 蔡和蔡中,特来投降。”
叶紫《丰收》六:“儿子整天地不在家里,一切都要云普叔自己去理会。”

⒍ 注意;理睬。

《朱子语类》卷一三二:“近世如汪端明专理会民,如辛幼安却是专理会兵,不管民。”
《前汉书平话》卷中:“张石庆见三大王大怒,急避之,来告惠帝。惠帝不理会。”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他駡藩台两句甚么东西,那藩臺没理会他,他就到处都拿这句话駡人了。”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六:“老孙头眯一眯左眼,并不理会这人的问话,在他看来,这是不必回答的。”

⒎ 主意;办法。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只等孩儿到来,自有个理会。”
《水浒传》第十三回:“夫人不必挂心, 世杰自有理会。”
《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瑞虹又不则声。 朱源到没个理会,只得自斟自饮。”

理会的国语词典

道理相合,见解一致。

理会的网络释义

理会

  • 理会,指懂得;领会;理解:这段话的意思不难~。注意(多用于否定);理睬;过问(多用于否定);理论;交涉;照料;处理(多见于早期白话)。
  • 理会造句

    先生一生俭朴,尽管有人讥笑他寒酸,他也毫不理会。
    他直截了当地保证他们不会在安理会提出任何决议案。
    他不理会内行的嗤笑,写啊改啊,改啊写啊,终于写出了好作品,成了一个颇有希望的半路出家的作家。
    选择自信,相信自己,那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所做的工作上,而且是全身心的关注,那么你自然没有时间理会别人的言论。这个需要训练。
    对这些海外奇谈似的议论,大可不必理会。
    对于别人的冷嘲热讽,他总是一笑置之,不予理会。
    定吧,校服没几个钱。为了这点小事,影响自己就不值得了。再忍一年就离开了,老师不也经常交流走的吗。他们说他们的,不要理会。
    对那些不实的流言,他一向当成秋风过耳,不予理会。
    别人向你说一些是非时,尽量不和其他人说。如果还有人这么说,不用理会就可以了,坦然面对会让谣言渐渐散掉。
    对于外面的风言风语,他从来都是漠然置之,毫不理会。
    不要理会她的话,她喜欢在别人烦恼的时候火上浇油。
    对于周遭正发生的事情,你不能不闻不问,不加理会。
    我们没有必要去理会那些闲言碎语。
    这种趋炎附势的小人,不必理会他!
    妈妈不理会妹妹的胡搅蛮缠继续工作。
    这种目中无人的人,不必理会他。
    人家说了半天,你也没有理会。
    他确实有困难,身为他的朋友,能忍作壁上观而不理会吗?
    那些传闻只不过是捕风捉影,不必理会。
    学习不能长进的原因在于,自己不肯动脑筋理会书中要旨,只是人云亦云。

    汉字详情

    [li]
    部首: 436
    笔画: 11
    五笔: GJF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GWG
    四角: 16115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2) 同本义

    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说文》

    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韩非子·解老》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之璧。”——《韩非子·和氏》

    郑人谓玉未理者璞。——《战国策·秦策三》

    (3) 治理;管理

    不可胜理。——《战国策·秦策一》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吕氏春秋·劝学》

    夫能理三苗。——《淮南子·原道》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

    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黄宗羲《柳敬亭传》

    为天下理财。——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理事自若。——《后汉书·卓茂传》

    (4) 又如:当家理事;理官(治理狱讼的官员);理民(治理人民);理国(治理国家)

    (5) 整理,使有条理、有秩序

    分茧理丝。——《晋书·左芬传》

    当户理红妆。——《乐府诗集·木兰诗》

    (6) 又

    当窗理云鬓。

    (7) 又如:理妆(整理妆饰);理丝(抽理蚕丝);理鬓(梳理鬓发);理顺

    (8) 处理,办理 。如:料理(办理;处理);理七(旧俗人死后每七日斋供一次,凡七次,共四十九日而止);理狱(处理讼事)

    (9) 温习;熟习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古诗十九首》

    (10) 又如:理书(温习功课);理乐(练习演奏乐曲);理曲(练习歌曲)

    (11) 奏起 。如:理音(弹奏音乐);理丝(弹奏弦乐);理乐(奏乐)

    (12) 区分;辨别

    理道之远近而致贡。——《荀子·王制》

    (13) 又如:理音(辨别声音)

    (14) 理睬,理会

    只顾玩笑,并不理他。——《红楼梦》

    (15) 又如:不理(不闻不问);理值(理睬);理识(犹理睬)

    (16) 申诉;辨白 。如:理诉(申诉);理说(申辨是非);理辨(申辨)

    (17) 修缮 。如:理葺(修理,修补);理楫(修理船桨)

    (18) 操理

    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名词

    (1) 纹理;条理

    井井兮有其理也。——《荀子·儒效》

    璧袭无理。——《淮南子·览冥》

    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说文解字·叙》

    圭形石质,苍色腻理。——刘禹锡《砥石赋》

    (2) 又如:理比(纹理相次);理路(纹理,纹路)

    (3) 法律;司法官

    弦子旗为理。——

    管子·小匡》

    遂下于理。——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4) 又如:理刑厅(理刑官员)

    (5) 道理,义理

    井井兮其有理也。——《荀子·儒效》

    恶积祸盈,理至焦烂。——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势不同而理同。——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庄子·秋水》

    理实如兄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天下之理得矣。——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验之以理。——《吕氏春秋·慎行论》

    理无专在。——清· 刘开《问说》

    (6) 又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7) 又如:无理(没有道理);在理(合乎道理);理致(义理情致,思想情趣);理窟(义理会聚处;道理深奥处);理顺(道理顺当;理由正当)

    (8) 事理 。如:理趣(事理的旨趣)

    (9) 使者

    行理之命,无月不至。——《左传·昭公十三年》。注:“行理,使人通聘问者。”

    (10) 媒人

    吾令蹇修以为理。——《楚辞·屈原·离骚》

    (11) 自然科学与物质世界和其现象有关的这种知识 。如:理工科

    (12) 物理学 。如:数理化

    (13) 通“吏”。狱官

    孟秋之月:命理瞻伤。——《礼记·月令》

    李离者, 晋文公之理也。——《史记·循吏列传》

    形容词

    治理得很好

    本事不理。——《荀子·天论》

    运极则化,理乱相承。——《后汉书·蔡邕传》

    一切治理,威名流闻。——《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英文翻译

    reason, logic; manage

    方言集汇

    ◎ 粤语:lei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i1 li3 [客英字典] li1 li3 [海陆丰腔] li1 li3 [东莞腔] li3 [陆丰腔] li1 [梅县腔] li1 [沙头角腔] li1 [宝安腔] li1 [客语拼音字汇] li1
    ◎ 潮州话:l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良士上聲開口三等lix/liiolĭə
    huì,kuài [hui,kuai]
    部首: 220
    笔画: 6
    五笔: WFC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MMI
    四角: 80732

    详细解释

    huì

    动词

    (1) (会意。古文从合,从彡。按彡亦众多意。本义:会合)

    (2) 同本义

    会,合也。——《说文》

    会,聚也。——《广雅·释诂三》

    会同有绛。——《诗·小雅·车攻》

    会言近止。——《诗·唐风·杕杜》

    会朝清明。——《诗·大雅·大明》

    会诸其币。——《仪礼·聘礼》

    以会天地之藏。——《礼记·月令·季秋》

    然后天下会于一。——柳宗元《封建论》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会茶(一起喝茶);会酒(一起吃酒);会猎(原指会合打猎,又比喻会同作战);会衔(联名签署公文);会次(朝会停留的时刻)

    (4) 晤见

    时见曰会。——《周礼·太宗伯》

    相见于卻地曰会。——《礼记·曲礼》

    会者何,期辞也。——《公羊传·桓公十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天会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与燕王会境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会于西河外渑池。

    与秦王会 渑池。

    与赵王会饮。

    (5) 又如:会定(见到);会少离多(相会少,别离多);昨天我没有会着他

    (6) 使协调一致;符合

    音韵清畅,又深会女心。——梁· 吴均《续齐谐记》

    (7) 能 。如:他会滑冰;他会读;他会弹钢琴

    (8) 懂得 。如:他会英文;他会做思想工作

    (9) 对…进行社交性看望 。如:会朋友

    (10) 付 。如:会钞;会钱

    (11) 领悟,领会 。如:会家(行家);会事(懂事,识趣);会得(理解);误会;心领神会;会心

    (12) 应当;应须 。如:会须(当须,应当);会应(该当)

    名词

    (1) 器物的盖子

    《礼经》:器之盖曰会,为其上下相合也。——《说文·会·段注》

    敦启会。——《仪礼·士丧礼》

    命佐食启会。——《仪礼·士虞礼》

    (2) 业务、社交或其他性质的集会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来会计事。——《史记·陈涉世家》

    乃罢会。——《资治通鉴》

    (3) 又如:晚上有个全组会;开会;欢迎会;欢送会;会文(兼含观摩、竟赛、考试等多种功能的写作集会)

    (4) 时机 。如:适逢其会

    (5) 定期市集 。如:赶会;庙会

    (6) 人物荟萃的地方,主要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 。如:会城(省城);省会;会垣(省城;都市)

    (7) 为一定的目的而成立的团体或团体组织 。如:帮会;学会;耶稣会;董事会;理事会;同学会;同乡会;会同馆(明代接待各国使者的地方)

    (8) 灾厄;厄运

    百六有会,《过》、《剥》成灾。——《后汉书·董卓传赞》

    (9) 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形式 。一般由发起人约集若干人,按期等量交款,首次由发起人使用,以后按议定或拈阄决定的顺序轮流使用

    正在各书店里约了一个会,每店三两。——《儒林外史》

    (10) 一小段时间 。如:一会儿;多会儿;这会儿;那会儿

    (11) 中医经络穴位名

    扁鹊乃使弟子 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12) 古代中国历法所用的单位,等于10800年

    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计三百六十年,为一运;三十运计一万八百年,为一会;十二会计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邵雍《皇极经世书》

    副词

    (1) 必然,一定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古乐府《孔雀东南飞》

    长风破浪会有时。——唐· 李白《行路难》

    (2) 恰巧,正好

    会天大雨。——《史记·陈涉世家》

    会其怒。——《史记·项羽本纪》

    会幸苑中。——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会雨大作,因留寺。——《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会宾客大宴。——《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表示范围。相当于“皆”、“都”

    弦、匏、笙、簧,会守拊鼓。——《礼记》

    (1) 相当于“与”、“同”、“和”

    上遣侍郎马尔泰会 查郎河按治, 于义坐夺官。——《清史稿·刘于义传》

    (2) 另见 kuài

    kuài

    动词

    (1) (会意。本义:计算;总计。本指年终结账。后泛指算账) 同本义

    会,合也。——《说文》

    会,岁计也。——《玉篇》

    会,大计也。然则零性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孟子·万章下》正义

    凡场务、仓库出纳在官之物,皆月计,季考,岁会。——《日知录》卷二十四

    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服不会。——《周礼·天官》

    听出入以要会。——《周礼·小宰》。注:“月计曰要,岁计为会。”

    (2) 又如:会事(统计事务);会最(总计;汇总)

    名词

    (1) 缝隙 。如:会弁(一种束发的小型冠冤。上有缝,可饰以玉);漆其四会(即把盖子四周的缝隙用漆封上)

    (2) 买卖居间人 。如:会任(指专事买通官府,保释罪犯,居间谋利的人)

    (3) 会稽( kuàjī)。山地名,县名。在今浙江绍兴

    (4) 姓

    (5) 另见 huì

    英文翻译

    assemble, meet together; meeting

    方言集汇

    ◎ 粤语:wui2 wui4 wui6
    ◎ 潮州话:huê6 gua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