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傅

wáng fù [ wang fu]
注音 ㄨㄤˊ ㄈㄨˋ

词语释义

官名。王府属官。汉时有之,掌赞导,匡过失。唐为从三品,宋有其官,而未尝除。明置左右傅各一人,从二品。 指太傅。

词语解释

  1. 官名。王府属官。

    汉 时有之,掌赞导,匡过失。 唐 为从三品, 宋 有其官,而未尝除。 明 置左右傅各一人,从二品。《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四年》:“臣屡求退,苟得王傅,臣之幸也。” 胡三省 注:“王傅,散地,自宰执以下贬官者居之。”

  2. 指太傅。

    宋 苏轼 《次韵钱舍人病起》:“殿门明日逢王傅,櫑具争先看不疑。” 宋 刘子翚 《汴京纪事》诗之七:“夜月池臺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

引证解释

⒈ 官名。王府属官。 汉时有之,掌赞导,匡过失。 唐为从三品, 宋有其官,而未尝除。 明置左右傅各一人,从二品。

《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四年》:“臣屡求退,苟得王傅,臣之幸也。”
胡三省注:“王傅,散地,自宰执以下贬官者居之。”

⒉ 指太傅。

宋苏轼《次韵钱舍人病起》:“殿门明日逢王傅,櫑具争先看不疑。”
宋刘子翚《汴京纪事》诗之七:“夜月池臺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

王傅的网络释义

王傅

  • 王傅
  • wánɡ fù
  • 官名。王府属官。汉时有之,掌赞导,匡过失。唐为从三品,宋有其官,
  • 而未尝除。明置左右傅各一人,从二品。 又指太傅。
  • 汉字详情

    wáng,wàng [wang]
    部首: 436
    笔画: 4
    五笔: GGGG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G
    四角: 10104

    详细解释

    wáng

    名词

    (1) (象形字。王字的甲骨文为斧钺之形,斧钺为礼器,象征王者之权威。本义:天子、君主)

    (2) 殷周时代对帝王的称呼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诗·小雅·北土》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周语上》

    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说文》

    王,天子也。——《释名》

    王,有天下曰王。帝与王一也。周衰,列国皆僭号自王。 秦有天下,遂自尊为皇帝。 汉有天下,因 秦制称帝,封同姓为王,名始乱矣。——《六书故》

    故百王之法不同。——《荀子·王霸》

    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柳宗元《封建论》

    以王命聚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王公(天子与诸侯;泛指达官贵人);王土(天子的土地);王士(天子的士民);王宇(天子的宫殿);王志(天子的意向);王车(王之车乘)

    (4) 春秋时,楚、吴、越等诸侯国国君也开始称“王”,战国时各诸侯国国君普遍称“王”

    越王勾践栖于 会稽之上。——《国语·越语上》

    请勾践女女于王。

    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王人(国君);王女(古时封王者之女);王吏(天子或国君的官吏);王使(天子或王侯的使者);王政(国君的政令);王妃(侯王、太子之配偶;帝王之妾,位次于皇后)

    (6) 从秦代开始,天子改称“皇帝”,“王”便成了对贵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即诸侯王

    赐号称王。——《汉书·李广苏建传》

    王侯以下。——《后汉书·张衡传》

    (7) 又如:西汉初,刘濞被封为吴王;韩信先被封为齐王,后改为楚王

    (8) 朝廷 。如:王庭,王廷(朝廷);王役,王徭(朝廷的徭役);王务(朝廷的公事);王机(朝廷的政事);王体(朝廷的大政方针)

    (9) 王朝 。如:王轨(王朝的秩序、制度);王制(王朝的制度);王灵(王朝的威德)

    (10) 首领;同类中最突出者

    王久不至。——唐· 李朝威《柳毅传》

    (11) 又如:擒贼先擒王;乐器之王;拜他为王

    (12) 中国古代对祖父母的尊称

    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为曾祖王母,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尔雅》

    (13) 统治者,主宰者 。如:王化(以仁义治天下的教化);王官(宗藩王府的小职官)

    (14) 冠军 。如:拳王

    (15) 姓

    (16) 另见 wàng

    wàng

    动词

    (1) 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王此大邦,克顺克比。——《诗·大雅》

    欲王关中。——《史记·项羽本纪》

    秦地可尽王。

    沛公为 汉王,王 巴、 蜀。——《史记·留侯世家》

    (2) 作皇帝,称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公孙丑上》

    周不法 商, 夏不法 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商君书》

    (3) 胜过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庄子》

    (4) 另见 wáng

    英文翻译

    king, ruler; royal;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wong4 wong6
    ◎ 客家话:[陆丰腔] wong3 [客英字典] vong2 [海陆丰腔] wong2 [宝安腔] wong2 [台湾四县腔] wong2 [梅县腔] wong2 wong5 [沙头角腔] wong2 [东莞腔] wong2 [客语拼音字汇] ong2 vong2
    ◎ 潮州话:uang5(uâng) <姓>hêng5(hê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雨方陽合平聲合口三等ĭwaŋyang/hvang
    [fu]
    部首: 221
    笔画: 12
    五笔: WGE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IBI
    四角: 2324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尃( )声。本义:辅佐)

    (2) 同本义

    傅,相也。——《说文》。按,与俌略同。

    傅,傅之德义。——《汉书·贾谊传》。师古曰:“傅,辅也。”

    郑伯傅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3) 又如:傅父(古代辅育王室子女的年长男性保育人员);傅御(古代辅佐君王或诸侯办事的官员);傅弼(辅弼;辅佐)

    (4) 辅导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 齐语也,则使 齐人傅诸?使 楚人傅诸?——《孟子》

    今日傅教帝。——《汉书·陈平传》

    (5) 又如:傅姆(古时辅导、保育贵族子女的年老妇人);傅相(古时辅导国君、诸侯王之官);傅导(辅导)

    (6) 靠近,迫近

    傅,近也。——《小尔雅》

    重欲傅人。——《考工记·庐人》

    亦傅于天。——《诗·小雅·菀柳》

    (7) 又如:傅郭(靠近外城);傅近(靠近)

    (8) 依附,依凭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9) 又如:傅堞(凭借城堞);傅丽(依靠)

    (10) 通“附”。附着

    辩士见一端,或以意傅着星历,虚造匈奴、 乌孙、 西羌之难。——《汉书·息夫躬傅》

    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韩非子》

    (11) 又如:傅人(依附于他人);傅于(附着)

    (12) 涂 。如:傅粉(敷粉);傅彩(在绘画中加上色彩);傅色(着色);傅致(涂上);傅饰(涂饰)

    (13) 附会;强加 。如:傅重(附会罪状);傅时(趋附时势);傅益(因附会而增加);傅理(附会于理);傅构(辅会虚构)

    (14) 捎带,随带

    边人驩激,执弓傅矢,唯恐不得进。——《宋史》

    (15) 通“赙”。以财物助丧事

    若国札丧则令傅补之。——《周礼·秋官下·小行人》

    名词

    (1) 教师,师傅,古时特指帝王的相或帝王、诸侯之子的老师 。如:太傅;少傅

    (2) 姓

    英文翻译

    tutor, teacher; assist;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fu6
    ◎ 客家话:[梅县腔] fu5 [沙头角腔] fu5 [客语拼音字汇] fu4 [海陆丰腔] fu5 fu6 [客英字典] fu5 [东莞腔] fu5 [宝安腔] fu5 | fu3 [台湾四县腔] fu5 [陆丰腔] fu5
    ◎ 潮州话:hu3 〈姓〉bo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方遇去聲合口三等pyoh/pi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