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

wǎng fù [ wang fu]
繁体 往復
注音 ㄨㄤˇ ㄈㄨˋ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往复 wǎngfù

(1) 来回;反复

循环往复
move back and forth;reciprocate

(2) 往来

通信往复
contact

词语解释

  1. 来回;往返。

    唐 韩愈 《孔公墓志铭》:“海道以年计往復,何月之拘?”《明史·项忠传》:“今秋深草寒,若更调他军,恐往復需时,贼得远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五更携眷去,不知何作,言往復可三日耳。”

  2. 往而复来,循环不息。

    晋 郭璞 《江赋》:“呼吸万里,吐纳灵潮,自然往復,或夕或朝。”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星辰昼夜以明灭,乌兔东西而往復。”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四》:“此等处,关棙一转,别有往復迴环之妙。”

  3. 犹进退。

    《素问·六微旨大论》:“故气有往復,用有迟速。” 张介宾 注:“气有往復,进退。”

引证解释

⒈ 来回;往返。

唐韩愈《孔公墓志铭》:“海道以年计往復,何月之拘?”
《明史·项忠传》:“今秋深草寒,若更调他军,恐往復需时,贼得远遁。”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局诈》:“五更携眷去,不知何作,言往復可三日耳。”

⒉ 往而复来,循环不息。

晋郭璞《江赋》:“呼吸万里,吐纳灵潮,自然往復,或夕或朝。”
唐黄滔《融结为河岳赋》:“星辰昼夜以明灭,乌兔东西而往復。”
清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四》:“此等处,关棙一转,别有往復迴环之妙。”

⒊ 犹进退。

《素问·六微旨大论》:“故气有往復,用有迟速。”
张介宾注:“气有往復,进退。”

往复的国语词典

去与来。

往复的网络释义

往复

  • 往复,汉语词汇。
  • 拼音:wǎng fù
  • 是指往而复来,也指应对酬答。
  • 见韩愈《孔公墓志铭》:“海道以年计往复,何月之拘?”
  • 往复造句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多次循环往复才能最后完成。
    时间是生命的通行证,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每一个季节的更迭,生命都在不断地消失,新的生命又在不断地降临。循环往复,生命的河流生生不息,获得了永恒。
    她本以为悲伤的自己将一辈子都不敢再唤出这个名字,却不知生命往复,历久弥新,这只和玉里长得一模一样的雪狼狐,就这么再度闯进了她即将熄灭的生命里。
    高精度拖板往复线性导轨:确保盖板磨砺的根差。
    在真实与虚伪之间往复,在信与不信之间来回,这是恋人与信徒的共同特征。
    倾耳听去,远远地仿佛众多野兽的啼叫声越过风雪,激打在山壁上,回环往复如同一支横亘千年的曲调。
    想的简单点,或者说不往复杂的想,可能是解决事情的一种办法,也许真的这样可以成功。
    海风悠悠地吹上高崖,满园落花未扫,涛声往复,雾气蒸腾,这种时候最适合回忆。
    此冲击器采用高速开关阀控制配油阀的阀芯往复运动,从而促使活塞杆往复运动形成冲击的工作方案。
    根据往复泵的理论循环指示图,分别建立了气体按等温过程和多变过程压缩和膨胀时,气液均相流往复泵有效功率与有效扬程的计算公式。
    例如在往复活塞式动力机械和压缩机中,用连杆来连接活塞与曲柄。
    无波动往复泵采用凸轮机构代替曲柄连杆机构。
    其中割刀的动刀片及其附件是往复运动质量元件,曲柄、曲柄销、三角摆块是旋转质量元件。
    往复滑动的实验室评价方法能够用来定性评价涂层刀具的切削性能。
    实现八个流水灯的功能,首先先从左到右,每次只亮一个发光二极光,然后再从右到左,往复循环。
    每次你离开,我都想拨开人海去见你。春天也想见你,秋天也想见你,冬天也想见你。有一天,我会在你不知道的地方死去。和每一个循环往复却飞快终焉的夏天。
    重力谷糙分离机的工作面是往复振动的双向倾斜面。
    一下,两下,三下,六十下之后,紧接着传来卡嚓一声,所有的齿轮仿佛都在这一瞬间停止了转动,又一分钟从永恒的时光长河中被分离了出来,然后一切重头再来,循环往复。序言。
    只有外气不断地供给与补充,才能使内气不断地运行与发挥,即我们常讲的吐故纳新,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才能发挥人体之潜能,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本文依据弹流润滑理论,对胜利油田三次采油注聚合物用恒流量三缸往复泵凸轮副润滑状态进行了分析。

    汉字详情

    wǎng [wang]
    部首: 303
    笔画: 8
    五笔: TYG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OYG
    四角: 2021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止,从土。意为从这个地方走向目的地。本义:去,到…去)

    (2) 同本义

    往,之也。——《说文》

    大夫有所往。——《礼记·玉藻》

    憧憧往来。——《易·咸》

    吾言既往矣。——《国语·晋语》

    往而不返。——《庄子·逍遥游》

    往见老聃。——《庄子·天道》

    跳往助之。——《列子·汤问》

    随其往。——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欣然前往。

    子何恃而往。——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又如:前往(前去;去);往造(前去拜访);往教(老师前往学生处施教);往旋(往复回旋);往蹇来连(往来皆难);往人(派往的人);往至(前往);往程(去的路程);往夫(一往无前的战士)

    (4) 彼此间来往

    往复一月间事,过城池已固。——《三侠五义》

    (5) 又如:往回(来回;往返);往往来来(多次往返)

    (6) 亡去

    无以蓄之则往而不可止也。——《管子·权修》。注:“谓亡去也。”

    (7) 又如:往化(死亡)

    (8) 给予,送

    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泰嘉《留郡赠妇诗三首》

    (9) 归向

    执大象,天下往。——《老子》

    名词

    (1) 昔时;过去

    不慕往。——《荀子·解蔽》。注:“古昔也。”

    往哲是与。——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往闻庸蜀之南。——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见往事耳。——《资治通鉴·汉纪》

    叩以往事。——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俗语。从未有过冤仇);往哲(古代的哲人);往时(昔时);往代(前代);往岁(往年);往例(先例);往则(往昔的法则)

    (3) 死者

    送往事居。——《左传·僖公九年》。杜预注:“往,死者。居,生者。”

    (4) 后;以后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外,超过某种限度或范围

    阳山以往,皆北假也。——《水经注·河水》

    介词

    (1) 同“望”。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相当于“朝”、“向”

    叉开五指往店主人脸上只一掌,把那店主人打了踉跄。——《水浒传》

    (2) 又如:往虎口里探头(俗语。指冒失、危险的举动);往高枝儿上飞(借指依附上层人物,也有向上爬之意)

    英文翻译

    go, depart; past, formerly

    方言集汇

    ◎ 粤语:wong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vong3 vong1 [海陆丰腔] wong1 wong3 (gong1) [梅县腔] wong1 [台湾四县腔] wong1 wong3 (gong1) [客语拼音字汇] vong1 [沙头角腔] wong1 [宝安腔] wong1 [陆丰腔] wong1 [东莞腔] w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六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于兩陽合上聲合口三等yangx/hvankĭwaŋ
    [fu]
    部首: 343
    笔画: 9
    五笔: TJT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AHE
    四角: 8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 )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 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2) 同本义

    復,往来也。——《说文》

    反复其道。——《易·复》

    公归不复。——《诗·豳风·九罭》

    扬触捆復。——《仪礼·大射仪》

    无往不復。——《易·泰》

    卒乃復。——《书·舜典》

    不远而复,先典攸高。——南朝梁《与陈伯之书》

    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史记·魏公子列传》

    死者不可復生。——《公羊传·襄公三十年》

    旦復旦兮。——《书·大传》

    言不可復也。——《论语》

    (3) 又如:复还(回返)

    (4) 引申为恢复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复国(恢复邦国);复性(恢复善良的本性);复正(恢复正规、正常);复朴(恢复真朴);复故(恢复照旧);复籍(恢复学籍;恢复国籍)

    (6) 回归,还原

    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 齐七十余城皆复为 齐。——《史记·田单列传》

    死者不可复生。——《公羊传·襄公三十年》

    旦复旦兮。——《书·大传》

    言不可复也。——《论语》

    (7) 回答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有复于王者曰。——《孟子·梁惠王上》

    王辞而不复。——《史记·司马相如传》

    (8) 又如:复书(复信,答函);复谢(回拜,答谢)

    (9) 报复

    纵无被坚执锐者北面复匈奴之志。—— 汉· 桓宽《盐铁论本文》

    (10) 又如:复怨(报仇)

    (11) 履行,实践 。如:复言(实践诺言);复践(履行约定之事)

    (12) 古称人死后招其魂归来 。如:复魂(还魂);招魂复魄

    (13) 免除

    民有东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免除三人的兵役。)——汉· 晁错《论贵粟疏》

    (14) 又如:复除(免除徭役);复租(免除赋税);复免(免除徭役)

    (15) 覆盖。引申为庇护

    顾我复我。——《诗·小雅·蓼莪》

    (16) 又如:复土(盖土);复载生成(天复地载,抚育成长。指庇养包容,教育成长);复瓿(比喻著作没有价值,只能用来盖盛酱的瓦罐)

    副词

    (1) 又,再。中断再开始

    不行不可复者。——《管子·牧民》

    司马相如作凡将篇,无复字。——《汉书·艺文志》

    以一至万,则世世不相复也。——《汉书·贾山传》

    得复见将军于此。——《史记·项羽本纪》

    超复受使,固欲益其兵。——《后汉书·班超梁慬传》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聊斋志异·狼三则》

    复前行,欲穷其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复籍;复帐(妓女接待第二个客人);复旦(夜尽复明)

    名词

    (1) 有里的衣服。即夹衣

    複,重衣也。从衣,复声。——《说文》

    有里曰複,无里曰襌。——《释名·释衣服》

    夏不失复。——桓宽《盐铁论》

    (2) 又如:复裈(双层裤,夹裤);复襦(有里的短袄);复衫(短袄);复衾(絮有絮棉的大被);复被(絮有絮绵的被)

    (3) 远古人居住的洞穴 。如:复穴(远古人所居的土窟);复穾(如洞穴一般幽深的屋子)

    (4) 中医指七方之一的复方 。如:复药(指由复方配制的成药)

    古者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热蚊虻。——《淮南子·氾论》

    (5) 又如:掏复(掏挖地室)

    形容词

    (1) 重复;繁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 陆游《游山西村》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史记·秦始皇本纪》。又如:复用(重复运用);复沓(重复;重叠堆积)

    (2) 夹层

    从复道上。——《汉书·高帝纪》。师古曰:“上下有道,故曰之复。”

    履中有木者,谓之复舄。——《方言》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又如:复道(楼阁间架空的通道);复道回廊(高楼间或山岩险要处架空的通道、阁道和曲折迂回的走廊);复哨(军事用语。即二人为一班的步哨);复账(双层的帷账);复壁(两层而中空的墙壁,可以藏匿人和物)

    (4) 重叠

    陶复陶穴。——《诗·大雅·緜》

    (5) 又如:复嶂(重叠的岩石山峦);复岭(重叠的山峰);复屋(上古时代一种楼阁的建筑);复阁(重叠的楼阁)

    英文翻译

    return; repeat; repeatedly

    方言集汇

    ◎ 粤语:fuk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房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bʰĭukbi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