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

mǔ dan [mu dan]
注音 ㄇㄨˇ ㄉㄢ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牡丹 mǔdan

(1) 芍药属草本植物或灌木,包括很多杂交品种,因花美丽而被广泛栽培,花单瓣或重瓣,红色、粉红色或白色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
peony

又如:《牡丹亭》。内容写一个宦家的女儿杜丽娘,梦见书生柳梦梅同她发生恋爱,从此害相思病而死,后来又还魂同柳梦梅结为夫妻的故事。明代传奇作品,是汤显祖之代表作

词语解释

  1. 著名的观赏植物。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后以木芍药称牡丹。一般谓牡丹之称在 唐 以后,但在 唐 前,已见于记载。至 唐 开元 中盛于 长安 ,至 宋 在 中州 以 洛阳 为冠,在 蜀 以 天彭 为冠。群花品中,牡丹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参阅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草木花果·牡丹》、 宋 陆游 《天彭牡丹谱·花品序》、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牡丹》。

引证解释

⒈ 著名的观赏植物。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后以木芍药称牡丹。一般谓牡丹之称在唐以后,但在唐前,已见于记载。至唐开元中盛于长安,至宋在中州以洛阳为冠,在蜀以天彭为冠。群花品中,牡丹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参阅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 宋高承《事物纪原·草木花果·牡丹》、 宋陆游《天彭牡丹谱·花品序》、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牡丹》。

牡丹的国语词典

植物名。毛莨科牡丹属,落叶灌木。羽状复叶,夏初开花,色有红、白、黄、紫等种,为我国特产。

牡丹的网络释义

牡丹 (芍药科芍药属植物)

  • 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灌木。茎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偶尔近枝顶的叶为3小叶;顶生小叶宽卵形,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白粉,侧生小叶狭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叶柄长5-11厘米,和叶轴均无毛。花单生枝顶,苞片5,长椭圆形;萼片5,绿色,宽卵形,花瓣5或为重瓣,玫瑰色、红紫色、粉红色至白色,通常变异很大,倒卵形,顶端呈不规则的波状;花药长圆形,长4毫米;花盘革质,杯状,紫红色;心皮5,稀更多,密生柔毛。蓇葖长圆形,密生黄褐色硬毛。花期5月;果期6月。
  • 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 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排行第二。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
  • 牡丹的翻译

    英语: Mudan District of Heze City
    德语: Pfingstrose, Pfingstrosen, Päonien (lat: Paeonia)​ (S, Bio)​, die Pfingstrose ist in China einmal das Symbol für den Frühling oder für eine schöne Frau
    法语: pivoine

    牡丹造句

    你看,这几盆牡丹都含苞欲放了!
    这牡丹花展,万紫千红,国色天香,美不胜收。
    整座花园,栽种的尽是国色天香的牡丹花。
    本人喜爱各种花花草草,绚丽多彩的月季,雍容华贵的牡丹,清新怡人的君子兰,七里飘香的桂花,等等。
    有人喜欢娇艳的牡丹,有人喜欢挺拔的青松,而我却喜欢那草地上绿油油的小草。
    姿态万千的牡丹花展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
    盛开的牡丹花使其它花儿都黯然失色。
    洛阳的牡丹花会宾客如云,热闹非凡。
    群花中牡丹显得特别高贵。
    牡丹是我们的国花,是财富和欣欣向荣的象征。
    院子里盛放的牡丹花让人赏心悦目。
    教我富贵的是中原的牡丹。
    这丛牡丹花香味扑鼻,沁人心脾。
    皇城公园里,牡丹盛开,万紫千红,让游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牡丹之爱,宜乎众以。
    你看,那天生丽质的荷花,那高贵典雅的牡丹,那冰肌玉肤的水仙,无不散发出醉人的气息。
    路边的野花,你何必与高贵的牡丹比雍容呢?你自有你的美丽。
    有人喜欢富丽堂皇的牡丹;有人喜欢圣洁无邪的玉兰;有人喜欢迎寒独放的菊花。
    这几株牡丹浓艳极了,怪不得古人对它有天香国色之称。
    现在正是牡丹盛开的时节,人们特意到王城公园去观赏国色天香的洛阳牡丹。

    汉字详情

    [mu]
    部首: 422
    笔画: 7
    五笔: TRF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QG
    四角: 245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牛,土声。甲骨文字形,左为阳性生殖器。本义:雄性的鸟兽)

    (2) 同本义

    牡,畜父也。——《说文》

    駉駉牡马。——《诗·鲁颂·駉》

    雉鸣求其牡。——《诗·邶风·匏有苦叶》

    (3) 男性生殖器

    男露其牡,女张其牝。——汉· 东方朔《神异记》

    (4) 古代锁器的一部分,相当于后来的锁簧;门闩 。如:牡飞(门闩自行脱落。古谓内乱之征兆);牡龠(门闩;锁钥)

    形容词

    (1) 雄性的,在生殖过程中起授精作用从而生育下一代的生物

    牡麻者,枲麻也。——《仪礼·丧服传》

    阳奇为牡。——《汉书·五行志》

    丘陵为牡。——《大戴礼记·易本命》

    (2) 又如:牡鸡;牡牝(雄性和雌性);牡麻(大麻的雄株)

    英文翻译

    male of animals; bolt of door

    方言集汇

    ◎ 粤语:maau5 mau5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eu5 [梅县腔] meu3 [台湾四县腔] meu3 [宝安腔] miu3 [海陆丰腔] meu3 [客语拼音字汇] meu4 [陆丰腔] miau3 [东莞腔] meu3 [客英字典] me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厚上聲開口一等məumux/mov
    dān [dan]
    部首: 103
    笔画: 4
    五笔: MYD
    五行:
    仓颉: BY
    四角: 774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外面框框象矿井形,里边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表示那里有丹砂。本义:辰砂,朱砂)

    (2) 同本义

    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说文》

    砺砥砮丹。——《书·禹贡》

    有始州之国,有丹山。——《山海经·大荒北经》

    加之以丹矸。——《荀子·正论》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3) 又如:丹矸(丹砂);丹砂(一种红色矿物,也叫“朱砂”);丹砾(矿物之丹砂,可为药用);丹铅(丹砂和铅粉,是古人校勘文字的用具)

    (4) 道家炼制的所谓长生不老药。又称丹头;丹液 。如:炼丹;丹剂(丹药,丹饵)

    (5) 古代用作染色的颜料

    凡画者丹质。——《仪礼·乡射礼记》

    (6) 指南方。古代五行说以五色配五方,南方属火,火色丹,故称 。如:丹山(南方当日之地)

    (7) 帝王的,帝王居住的 。如:丹诏(皇帝的诏书);丹跸(帝王的车驾);丹书铁券(皇帝颁给功臣使其世代享受免罪特权的诏书)

    (8) 依成方制成的颗粒状或粉末状的中成药

    山海丹

    灵丹妙药

    形容词

    (1) 红色,赤色

    染羽以朱湛丹秫。——《周礼·考工记》

    颜如渥丹。——《诗·秦风·终南》

    日上正赤如丹。——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丹秫(赤粟);丹陛云墀(雕刻着云彩的红色台阶);丹阙(宫殿前两边用红色染饰的楼台);丹毫(红颜色的笔);丹陛(红色的台阶)

    (3) 赤诚 。如:丹悃(真诚;赤诚之心);丹诚(丹赤诚衷之心);丹禁(天子居住的禁城)

    (4) 炼丹的 。如:丹鼎(道家语。一种炼丹的器具);丹丘(神话中的神仙之境。日夜皆明);丹台(道家语。神仙居住的地方)

    动词

    (1) 涂染成红色

    杀卒四万,血丹野。——《新唐书》

    (2) 又如:丹野

    英文翻译

    cinnabar (native HgS); vermilion (artificial HgS used as pig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daan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dan1 [梅县腔] dan1 [客语拼音字汇] dan1 [客英字典] dan1 [东莞腔] dan1 [沙头角腔] dan1 [宝安腔] dan1 [海陆丰腔] dan1 [陆丰腔] dan1
    ◎ 潮州话:dang1(tang 旧时:tan)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都寒平聲開口一等tɑn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