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鬼蛇神

niú guǐ shé shén [ niu gui she shen]
注音 ㄋ一ㄡˊ ㄍㄨㄟˇ ㄕㄜˊ ㄕㄣ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牛鬼蛇神 niúguǐ-shéshén

(1) 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指虚幻怪诞,后比喻形形色色的丑恶东西或坏人

bad elements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唐 杜牧《李贺诗序》:“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成语辨析

牛鬼蛇神和“妖魔鬼怪”;都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妖魔鬼怪”所指多较笼统;有时可指传说中的妖精、魔鬼;但牛鬼蛇神仅用比喻确定的坏人。

成语用法

牛鬼蛇神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牛首之鬼和蛇身之神。形容作品虚幻怪诞。亦喻指虚幻怪诞的作品。

唐杜牧《<李贺集>序》:“鲸呿鼇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一:“﹝篇章﹞以平夷恬淡为上,怪险蹶趋为下。如李长吉锦囊句,非不奇也,而牛鬼蛇神太甚,所谓施诸廊庙则骇矣。”
明宋濂《<徐教授文集>序》:“是故扬沙走石,飘忽奔放者非文也;牛鬼蛇神,佹诞不经而弗能宣通者非文也。”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牛鬼蛇神,纷然满纸,不復可以寓目矣。”
茅盾《复杂而紧张的生活、学习与斗争》:“疑古这篇文章,不但把《小说世界》第一期出现的那些牛鬼蛇神,骂了个狗血喷头,也把商务当局冷嘲热讽,看得一文不值。”

⒉ 比喻歪门邪道之流。

《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至於外省那班作幕的,真真叫作牛鬼蛇神,无般不有,这都是我领教过的。”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品花賸语》:“列屋而居者, 江北流娼,动以千计。至夜,门外皆缀一灯……然牛鬼蛇神,皆作夜叉形状,夕阳西坠,排列门前,粗脂坌粉中,求一略似人形者,渺不可得。”
蒋光慈《新梦·莫斯科吟》:“十月革命,如大炮一般,轰隆一声,吓倒了野狼恶虎,惊慌了牛鬼蛇神。”

牛鬼蛇神的国语词典

牛鬼,神话传说中阴间的牛头鬼卒。蛇神,传说中人面蛇身之神。牛鬼蛇神泛指各种奇形怪状的鬼神,或赞美诗意境虚幻怪诞,神奇莫测。

牛鬼蛇神的网络释义

牛鬼蛇神 (汉语词汇)

  • 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形容作品虚幻怪诞。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
  • 牛鬼蛇神原是佛教用语,说的是阴间鬼卒、神人等,后成为固定成语,比喻邪恶丑陋之物。在文化大革命中,牛鬼蛇神成了所被打倒、“横扫”的群体的统称。
  • 牛鬼蛇神的翻译

    英语: evil monsters, (fig.)​ bad characters, (political)​ bad elements
    德语: Rindsteufel und Schlangengeister
    法语: esprits-serpents et démons-taureaux (cette expression désigne de dangereuses créatures surnaturelles et a été reprise lors de la Révolution culturelle pour désigner les éléments réputés hostiles à Mao Zedong.)​
    日语: 妖怪変化(ようかいへんげ),〈喻〉社会上のいろいろな悪者(わるもの)
    俄语: вся нечисть <тёмные силы>

    牛鬼蛇神造句

    李贺诗中满是牛鬼蛇神的意象。
    街市上那帮牛鬼蛇神,又在兴风作浪。
    我们强调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目的,就是要把那些牛鬼蛇神、妖魔鬼怪全部消灭干净。
    街市上那帮牛鬼蛇神,又在打小贩的主意了。
    在四人帮时期,许多知识分子被打成右派和牛鬼蛇神。
    凡是错误的思想,凡是毒草,凡是牛鬼蛇神,都应该进行批判,决不能让他们自由泛滥。
    直到那时,共和国、帝国,在他心里还只是些牛鬼蛇神似的字眼。
    最近一个时期,有一些牛鬼蛇神被搬上舞台了.
    大嘴巴的小黄人,到处是堆牛鬼蛇神敌人,对小白点有无限的胃口。
    让那些毒草长嘛,让那些牛鬼蛇神出台嘛,你怕他干什么呢?
    后来又发展到对地、富、反、坏、右这类牛鬼蛇神魑魅魍魉进行抄家,戴高帽子游街。
    这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狂飙,还扫到了国际舞台上。
    自己常与这些牛鬼蛇神并提,常五哥不禁有瓦釜雷鸣的怅恨。
    山海经佶屈聱牙,以为怪谈,搜神记牛鬼蛇神,皆为笑柄。
    牛鬼蛇神齐上场,他方唱罢我方唱,弱肉强食小道儿,永霸五荒不罢休。
    张叔叔,您这次带来的人马,根底是否干净?现在承德的形势万分诡异,各路牛鬼蛇神,泥沙俱下,我们不得不防啊。
    西方的节日可真多,牛鬼蛇神舞群魔,中国人学得挺快,装狼扮羊闹笑场,生活本是万圣节,喜怒哀乐样样全。祝各位万圣节心情好!
    常癸司还未来得及反应,脚底板就哗哗啦啦地落到了地上,这次就不再是空荡荡的脚丫子了,而是牛鬼蛇神、魑魅魍魉,相比楚黎带的那群,这才叫真真正正的鬼呢。
    ‘苍风堡’,吓不住我这个跑单帮的牛鬼蛇神。
    此言一出,牛鬼蛇神纷纷出动,法华宗设于荒蛮之地的大小庙宇便遭到飞来横祸。

    汉字详情

    niú [niu]
    部首: 421
    笔画: 4
    五笔: RHK
    五行:
    仓颉: HQ
    四角: 25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2)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牛,大牲也。——《说文》

    坤为子母牛。——《易·说卦》

    纯离为牛。——《左传·昭公五年》

    东邻杀牛。——《礼记·坊记》

    牛曰太牢。——《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牛田牧田。——《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

    风吹草低见牛羊。——《乐府诗集·敕勒歌》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耕牛(耕地用的牛);牛酒(牛和酒);牛旄(即旄牛尾);牛性(牛的本性);牛埭(用牛力拉船过堰);牛领(牛的脖子);牛具(耕牛和农具);牛刀(宰牛的刀。常比喻大材器);牛蓑(牛衣。泛指蓑衣);牛骥同皂(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喻愚贤不明;牛骥共牢);牛后(牛的肛门。比喻从属地位);牛眠地(合适的坟地)

    (4) 星名。牛宿的省称

    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晋书·张华传》

    (5) 姓

    形容词

    比喻性格执拗或倔犟 。如:牛心左性(头脑顽固,性情偏执);牛劲。也喻其温顺、迟钝、笨拙、力气大。如:笨牛;大牛

    英文翻译

    cow, ox, bull; KangXi radical93

    方言集汇

    ◎ 粤语:ngau4
    ◎ 客家话:[宝安腔] ngiu2 [客语拼音字汇] ngiu2 [沙头角腔] ngieu2 [东莞腔] ngiu2 [海陆丰腔] ngiu2 [客英字典] ngiu2 ngeu2 [陆丰腔] gniu3 [梅县腔] niu2 ngieu2 [台湾四县腔] ngi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語求平聲開口三等ŋĭəungiu/ngiou
    guǐ [gui]
    部首: 903
    笔画: 9
    五笔: RQC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UI
    四角: 26513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人”字,上面象一个可怕的脑袋(非“田”字),是人们想象中的似人非人的怪物。“鬼”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鬼”的字大多与迷信、鬼神有关。本义: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有“灵魂”,称之为“鬼”)

    (2) 同本义

    鬼,人所归为鬼。——《说文》

    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礼记·祭义》

    载鬼一车。——《易·睽》

    为鬼为蜮。——《诗·小雅·何人斯》

    苍颉作书鬼夜哭。——《淮南子·本经》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楚辞·屈原·国殇》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鬼伯(鬼王);鬼雄(鬼中的强者);鬼物(鬼怪,鬼魅。有别于生人,故称鬼物);鬼教(说阴间鬼神之事)

    (4) 万物的精怪

    鬼者,老物之精也。——《论衡·订鬼》

    庶人庶士无庙,死曰鬼。——《礼记·祭法》

    山鬼吹灯灭,厨人语夜阑。——唐· 杜甫《移居公安山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毛泽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5) 又如:鬼王(群鬼的首领);鬼车(传说中长有九头的妖鸟);鬼名(神灵统率之兵。即神兵);鬼卒(即鬼兵、神兵)

    (6) 沉迷于不良嗜好或患病已深的人 ——通常用于骂人语。如:酒鬼;色鬼;烟鬼;鸦片鬼;懒鬼

    (7) 不可告人的打算或计谋 。如:捣鬼;心里有鬼

    (8) 用于对小孩等表示爱昵的称呼 。如∶小鬼;机灵鬼

    (9) 对人表示轻蔑的称呼。如∶小气鬼,吝啬鬼

    (10) 蠢人,莽汉—— 用于骂人话 。如:死鬼;老鬼

    (11) 姓

    形容词

    (1) 隐密不测

    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韩非子·八经》

    (2) 又如:鬼促促(鬼鬼祟祟);鬼诨(应酬;应付);鬼慌(暗里着急;心慌)

    (3) 慧黠,机警

    这孩子真鬼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唐· 岑参《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

    (4) 又如:鬼工(形容制作的精巧,非人力所能及);鬼才(才情怪谲,资质出众的人);鬼幻(似鬼神般变化莫测);鬼出电入(比喻出没迅速而难测)

    英文翻译

    ghost; spirit of dead; devil

    方言集汇

    ◎ 粤语:gwai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ui3 [客英字典] kwui3 [海陆丰腔] gui3 [客语拼音字汇] gui3 [梅县腔] gwi3 [陆丰腔] gui3 [台湾四县腔] gui3 [东莞腔] gui3 [宝安腔] gu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七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偉微合上聲合口三等kyoix/kvojkĭwəi
    shé,yí [she,yi]
    部首: 603
    笔画: 11
    五笔: JPX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LIJP
    四角: 53112

    详细解释

    shé

    名词

    (1) (形声。从虫,它声。本写作“它”。甲骨文字形,是象形字。本义:一种爬行动物)

    (2) 同本义

    蛇,它或从虫。——《说文》

    蛇乘龙。——《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注:“蛇,元武之宿,虚危之星。”

    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国语·吴语》。注:“虺小蛇大也。

    龙蛇之孽。——《洪紀·五行志》。注:“蛇龙之类也。”

    龙首其中蛇交。——《仪礼·乡射礼记》

    维虺维蛇。——《诗·小雅·斯干》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蛇豕(比喻贪婪残暴的人);蛇虺(喻指阴狠毒辣的人);蛇食(像蛇吃东西一般地吞食);蛇蜕(蛇所脱下的皮);蛇解(即蛇脱皮);蛇入鼠出(比喻行动隐秘);蛇行鼠步(形容胆小谨慎);蛇盘鬼附(比喻相互勾结);蛇蟠蚓结(比喻互相勾结);蛇心佛口(喻指假冒伪善、内心狠毒而表面和善);蛇雀之报(自述感恩图报的词语。即视己为蛇、雀而报恩)

    (4) 象征国君、君子等

    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如先君之数。——《左传》

    (5) 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巳” 。如:蛇年(即巳年)

    形容词

    (1) 形状像蛇的;似蛇状的 。如:蛇弓(弓名);蛇丹(中医病名。皮肤上潮红疱疹簇集,形成带状如蛇,因名蛇丹);蛇矛(古兵器名。状如蛇的长矛)

    (2) 另见

    (1) ——见“委蛇”( wēiyí)

    (2) 另见 shé

    英文翻译

    snake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se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a2 ji2 [梅县腔] sha2 [海陆丰腔] sha2 ri2 [东莞腔] sa2 [沙头角腔] sa2 [陆丰腔] sha3 [客英字典] sha2 ji5 [宝安腔] sa2 [客语拼音字汇] sa2 y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弋支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jĭeje
    部首: 519
    笔画: 10
    五笔: FIJH

    英文翻译

    spir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