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糖

niú pí táng [niu pi tang]

词语释义

江苏扬州传统名点之一,号称扬州一绝。

牛皮糖的国语词典

黏性、韧性都很强的糖。亦形容很会纠缠的人。

如:「他像块牛皮糖一样,甩都甩不开。」

牛皮糖的网络释义

牛皮糖

  • 牛皮糖是江苏扬州传统名点之一,号称扬州一绝。牛皮糖口味香甜,外层芝麻均匀,切面棕色光亮,呈半透明状,富有弹性,味香,细嚼不粘牙,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牛皮糖以白砂糖、白芝麻、淀粉、花生等为原料,制作出了花生牛皮糖、松子牛皮糖、原味牛皮糖、草莓牛皮糖、山楂牛皮糖、橙子牛皮糖等多种口味。
  • 牛皮糖造句

    七夕到了,为体现中国特色,玫瑰花不送了,送花布一张,织女织的;巧克力不送了,送牛皮糖一块,牛郎做的;烛光晚餐不吃了,一起去看星星吧,等你!
    冉燕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给奶奶买了一盒南京产的牛皮糖,这个在其老家是没有的。
    七夕快到了,为体现中国特色,玫瑰花不送了,送花布一张,织女织的;巧克力不送了,送牛皮糖一块,牛郎做的;烛光晚餐不吃了,一起去看星星吧,等你!
    想必每个孩子小的时候都吃过牛皮糖,那香甜滋味似乎已经被埋藏在了岁月中,那滋味儿总会让人不由就想起人生中最无忧的一段欢乐时光。
    低档玩具车、海鲜干货等也成了参展品,而一家展商居然在展场内卖起了手工牛皮糖。
    任何人都怕失去自由空间,害怕牛皮糖。西门龙霆。
    扬州一绝牛皮糖甜度低、色泽明。
    “三公公”非常粘人,只要看见主人,就会屁颠屁颠前后脚跟着,化身“牛皮糖”。
    当时,前沿部队在“零敲牛皮糖”作战方针指导下,广泛开展冷枪冷炮杀敌运动。
    波波没想到因为自己的一时疯狂,招惹了一块“牛皮糖”,甩都甩不掉。
    牛皮糖怎么也想不到,他把开拔的事布置完,没出半个时辰,消息就送到留守中坝场老营的郝云峰的手里。
    看着云阳长老气的吹胡子瞪眼的走了,张想是哈哈大笑,总算把这牛皮糖一般的老头混弄走了,自己也可以耳根清净一下了。
    据秦先生分析,近期黄浦区城管大队对半淞园街道的流动摊贩等现象查处力度很大,估计是得罪了个别人,才会招来这挥之不去的电话“牛皮糖”。
    谁知道从此之后,戴仕刚就像一块“牛皮糖”一样,经常给她打电话,还约她和朋友出来玩,她觉得戴仕刚性格开朗,可以成为普通朋友。
    一双脚能象牛皮糖一样粘在足球上,那就绝了。
    部分问题成“牛皮糖”整改不力接连被曝光。
    张启宁说,无论自己是减速还是试图超车,这辆黑色轿车就像牛皮糖一样,始终挡在他前面,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六安一中东校区路口,前后将近四五百米。

    汉字详情

    niú [niu]
    部首: 421
    笔画: 4
    五笔: RHK
    五行:
    仓颉: HQ
    四角: 25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2)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牛,大牲也。——《说文》

    坤为子母牛。——《易·说卦》

    纯离为牛。——《左传·昭公五年》

    东邻杀牛。——《礼记·坊记》

    牛曰太牢。——《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牛田牧田。——《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

    风吹草低见牛羊。——《乐府诗集·敕勒歌》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耕牛(耕地用的牛);牛酒(牛和酒);牛旄(即旄牛尾);牛性(牛的本性);牛埭(用牛力拉船过堰);牛领(牛的脖子);牛具(耕牛和农具);牛刀(宰牛的刀。常比喻大材器);牛蓑(牛衣。泛指蓑衣);牛骥同皂(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喻愚贤不明;牛骥共牢);牛后(牛的肛门。比喻从属地位);牛眠地(合适的坟地)

    (4) 星名。牛宿的省称

    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晋书·张华传》

    (5) 姓

    形容词

    比喻性格执拗或倔犟 。如:牛心左性(头脑顽固,性情偏执);牛劲。也喻其温顺、迟钝、笨拙、力气大。如:笨牛;大牛

    英文翻译

    cow, ox, bull; KangXi radical93

    方言集汇

    ◎ 粤语:ngau4
    ◎ 客家话:[宝安腔] ngiu2 [客语拼音字汇] ngiu2 [沙头角腔] ngieu2 [东莞腔] ngiu2 [海陆丰腔] ngiu2 [客英字典] ngiu2 ngeu2 [陆丰腔] gniu3 [梅县腔] niu2 ngieu2 [台湾四县腔] ngi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語求平聲開口三等ŋĭəungiu/ngiou
    [pi]
    部首: 515
    笔画: 5
    五笔: HC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DHE
    四角: 402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2) 同本义

    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说文》

    皮,剥也。——《广雅》

    皮面抉眼。——《战国策·韩策》

    皮瓠以为蓄。——《释名》

    (3) 又如:皮面

    (4) 酥脆的东西变韧 。如:花生放皮了;饼皮了

    名词

    (1) 兽皮 。带毛叫皮,去毛叫革。引申指人的皮肤或动植物表面的一层组织

    孤执皮帛。——《周礼·大宗伯》。注:“虎豹皮。”

    俪皮。——《仪礼·士昏礼》。注:“鹿皮。”

    事之以皮币。——《孟子》

    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皮条(用皮子做成的绳、带);皮鼓(军用小鼓);皮松肉紧(喻指淡漠;宽泛);皮甲(用兽皮制的软甲);皮船(古时用牛皮蒙罩船身以御矢石的战船);皮胶(用动物皮熬成的粘性物质);皮舰(古代用牛皮蒙罩船身以防御矢石的战舰)

    (3) 皮毛;皮革

    岛夷皮服。——《书·禹贡》

    (4) 又如:皮排(古代以皮革制作的鼓风器具);皮笠(古代革制的笠形帽);皮袋(皮制的袋);皮裘(毛皮的衣服);皮褂(用毛皮做的上衣);皮裳(用毛皮做的衣裳);皮褥(毛皮做的垫褥);皮箧(皮箱);皮侯(古代以兽皮为饰的箭靶)

    (5) 包或围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6) 又如:书皮;饺子皮;馄饨皮。也叫“皮子”

    (7) 指某些薄片状的东西 。如:铜皮;铅皮;豆腐皮

    形容词

    (1) 引申为表面的,肤浅的 。如:皮肤之见(肤浅的见解);皮相(外貌);皮面(表面);皮里春秋(表面不做文章,心里有所褒贬);皮壳(包裹在外面的坚硬外皮)

    (2) 顽皮;调皮 。如:这孩子真皮!;皮着脸(厚着脸皮);皮缠(纠缠);皮赖歪派(蛮不讲理);皮科儿(逗乐打趣的言语)

    (3) 由于受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的 。如:他老挨批,都皮了

    (4) 用轧棉机把棉子和杂质分离了的 。如:皮棉

    英文翻译

    skin, hide, fur, feather; outer

    方言集汇

    ◎ 粤语:pei4
    ◎ 客家话:[东莞腔] pi2 cak7 [海陆丰腔] pi2 [客英字典] pi2 [沙头角腔] pi2 [梅县腔] pi2 pi5 [陆丰腔] pi3 [宝安腔] pi2 [台湾四县腔] pi2 [客语拼音字汇] p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符羈支B開平聲開口三等支Bbie/byebʰĭe
    部首: 610
    笔画: 16
    五笔: OHDK

    英文翻译

    sugar; candy; swee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