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牛皮癣
(1) 一种慢性皮肤病,其特点为盖有白色鳞屑的局限性红斑、奇痒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慢性皮肤病,症状是先出现丘疹,以后有容易脱落的薄鳞片,多生在肘部、膝部,局部发痒,不传染。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麦草有助于改善皮肤问题,例如湿疹或牛皮癣。
2、指甲表面呈现出波纹或者坑坑洼洼,可能是牛皮癣或炎症性关节炎的早期症状。
3、这个伙伴关系降低了治疗结核病、牛皮癣、糖尿病和关节炎的研发费用。
4、在极少数情况下,黄指甲可能表明一个更严重的疾病,如严重的甲状腺疾病或牛皮癣。
5、但是,恰恰是因为我的缘故,儿子有黄斑变性和牛皮癣的可能性增加了。
6、他还说,这一发现可能最终帮助科学家们研制出阻止发炎的新药物,这种药物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牛皮癣等疾病时可能很有效。
7、詹妮弗,对于你的令人烦恼的牛皮癣,我们表示很遗憾。不过我们为你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治疗方案。
8、研究也证实了有关姜黄能够减轻很多疾病所产生的炎症,包括牛皮癣。
9、我们同意,精神紧张会引起皮肤问题,如牛皮癣和湿疹,但是研究也表明紧张是导致皮肤衰老的罪魁祸首。
10、如果你原来就有如粉刺、酒糟鼻、湿疹、牛皮癣之类的皮肤病,那在压力下就会明显加剧。
11、红肿发炎会导致皮肤变老的速度加快,而且研究发现摄入太少的欧米珈-3脂肪酸可能会导致湿疹和牛皮癣之类的炎症失调。
12、患有类似湿疹或牛皮癣吗?
13、儿子不久前曾患牛皮癣,因此,母亲应该是在为儿子擦药膏是被感染的。
14、第一个也是唯一的统一的全球语音牛皮癣协会支持的重点是不断增加的面积和高未满足的需要。
15、还有其他的皮肤反应,如湿疹,牛皮癣,或只是简单的摩擦导致皮疹。
16、耶和华必用埃及人的疮并痔疮,牛皮癣与疥攻击你,使你不能医治。
17、最常见的有湿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牛皮癣、多形性红斑等变态反应性睑皮肤病。
18、牛皮癣激素类药膏曾经使不少女士出现的红色疹子的面部皮肤变得光洁,于是她们便认为激素药膏也可护肤,天天往脸上抹。
19、大学课桌文化是大学校园里的一种去之不尽、死而复生的“牛皮癣”。
20、IFPA为非营利性银屑病协会全球语音运动代表的人牛皮癣和银屑病关节炎。
21、大家都知道,颜色重的衣服常常会掉颜色,如果是贴身的衣服掉颜色的话会引发皮肤病,严重的话,可能引发牛皮癣。
22、牛皮癣能根治吗?那该怎么治疗呢?平时有什么饮食生活忌讳吗?
23、牛皮癣的皮肤,尿路感染和带状疱疹也大大增加了PBC患病的可能。
24、如同预料中的,许多的皮肤问题包括牛皮癣、湿疹、硬皮病、狼疮、痤疮以及过敏、皮脂溢性皮炎或接触性皮炎,都显示了低的谷胱甘肽含量。
25、即使最庞大的企业,比如Google,投入了“数以千计的员工和巨额的预算”,也不能幸免于牛皮癣攻击。
26、FDA称已经“确认和淋巴瘤及新出现的牛皮癣相关的新的安全信息”,这些安全信息也可能出现在药物标签上。
27、掉颜色的衣服对我们的健康影响挺大的,为了避免牛皮癣的发生,较好不要穿掉颜色的衣服,远离皮肤病。
28、这同样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和牛皮癣关节炎的患者。
牛皮癣的国语词典
病名。一种慢性的皮肤炎症。因患部皮肤厚硬如牛皮,故称为「牛皮癣」。
牛皮癣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2)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牛,大牲也。——《说文》
坤为子母牛。——《易·说卦》
纯离为牛。——《左传·昭公五年》
东邻杀牛。——《礼记·坊记》
牛曰太牢。——《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牛田牧田。——《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
风吹草低见牛羊。——《乐府诗集·敕勒歌》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耕牛(耕地用的牛);牛酒(牛和酒);牛旄(即旄牛尾);牛性(牛的本性);牛埭(用牛力拉船过堰);牛领(牛的脖子);牛具(耕牛和农具);牛刀(宰牛的刀。常比喻大材器);牛蓑(牛衣。泛指蓑衣);牛骥同皂(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喻愚贤不明;牛骥共牢);牛后(牛的肛门。比喻从属地位);牛眠地(合适的坟地)
(4) 星名。牛宿的省称
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晋书·张华传》
(5) 姓
形容词
比喻性格执拗或倔犟 。如:牛心左性(头脑顽固,性情偏执);牛劲。也喻其温顺、迟钝、笨拙、力气大。如:笨牛;大牛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ngiu2 [客语拼音字汇] ngiu2 [沙头角腔] ngieu2 [东莞腔] ngiu2 [海陆丰腔] ngiu2 [客英字典] ngiu2 ngeu2 [陆丰腔] gniu3 [梅县腔] niu2 ngieu2 [台湾四县腔] ngi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牛 | 語求 | 疑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ŋĭəu | ngiu/ngio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2) 同本义
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说文》
皮,剥也。——《广雅》
皮面抉眼。——《战国策·韩策》
皮瓠以为蓄。——《释名》
(3) 又如:皮面
(4) 酥脆的东西变韧 。如:花生放皮了;饼皮了
名词
(1) 兽皮 。带毛叫皮,去毛叫革。引申指人的皮肤或动植物表面的一层组织
孤执皮帛。——《周礼·大宗伯》。注:“虎豹皮。”
俪皮。——《仪礼·士昏礼》。注:“鹿皮。”
事之以皮币。——《孟子》
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皮条(用皮子做成的绳、带);皮鼓(军用小鼓);皮松肉紧(喻指淡漠;宽泛);皮甲(用兽皮制的软甲);皮船(古时用牛皮蒙罩船身以御矢石的战船);皮胶(用动物皮熬成的粘性物质);皮舰(古代用牛皮蒙罩船身以防御矢石的战舰)
(3) 皮毛;皮革
岛夷皮服。——《书·禹贡》
(4) 又如:皮排(古代以皮革制作的鼓风器具);皮笠(古代革制的笠形帽);皮袋(皮制的袋);皮裘(毛皮的衣服);皮褂(用毛皮做的上衣);皮裳(用毛皮做的衣裳);皮褥(毛皮做的垫褥);皮箧(皮箱);皮侯(古代以兽皮为饰的箭靶)
(5) 包或围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6) 又如:书皮;饺子皮;馄饨皮。也叫“皮子”
(7) 指某些薄片状的东西 。如:铜皮;铅皮;豆腐皮
形容词
(1) 引申为表面的,肤浅的 。如:皮肤之见(肤浅的见解);皮相(外貌);皮面(表面);皮里春秋(表面不做文章,心里有所褒贬);皮壳(包裹在外面的坚硬外皮)
(2) 顽皮;调皮 。如:这孩子真皮!;皮着脸(厚着脸皮);皮缠(纠缠);皮赖歪派(蛮不讲理);皮科儿(逗乐打趣的言语)
(3) 由于受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的 。如:他老挨批,都皮了
(4) 用轧棉机把棉子和杂质分离了的 。如:皮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pi2 cak7 [海陆丰腔] pi2 [客英字典] pi2 [沙头角腔] pi2 [梅县腔] pi2 pi5 [陆丰腔] pi3 [宝安腔] pi2 [台湾四县腔] pi2 [客语拼音字汇] p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皮 | 符羈 | 並 | 支B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支B | 止 | bie/bye | bʰĭ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