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溲马勃

niú sōu mǎ bó [ niu sou ma bo]
繁体 牛溲馬勃
注音 ㄋ一ㄡˊ ㄙㄡ ㄇㄚˇ ㄅㄛ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牛溲马勃 niúsōu-mǎbó

(1) 牛溲是牛尿,马勃是一种菌类,都可做药用。比喻虽然微贱但是有用的东西

sth. cheap but useful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成语辨析

溲;不能写作“搜”。

成语用法

牛溲马勃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牛溲马渤”。

⒉ 牛溲,即牛遗,车前草的别名。马勃,一名屎菰,生于湿地及腐木的菌类。两者皆至贱,均可入药。

唐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房舍》:“收牛溲马渤入药笼,用之得宜。其价值反在参苓之上。”

⒊ 借指卑贱而有用之材。按,牛溲,一说即牛尿。参见“牛溲”。

《宋史·吴潜传》:“愿陛下篤任元老,以为医师;博采众益,以为医工。使臣辈得以效牛溲马勃之助,以不辱陛下知人之明。”
明王世贞《与樊待御书》:“某不佞,闻古有助於人者,牛溲马勃亦不却也。”

牛溲马勃的国语词典

牛溲,车前草,可治水肿、腹胀。马勃为菌类,可为止血药。牛溲马勃比喻微贱的东西。唐.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歧路灯.第六三回》:「把一个累代家有藏书、门无杂宾之家,弄成魑魅魍魉,塞门填户,牛溲马勃,兼收并蓄了。」也作「马勃牛溲」。

牛溲马勃的网络释义

牛溲马勃

  • 牛溲马勃,读音:niú sōu mǎ bó
  • 释义:比喻一般人认为无用的东西,在懂得其性能的人手里可成为有用的物品。1. 比喻运用得宜,无用之物可以变为有用。2.借指卑贱而有用之材。 还可以用于形容医生医术高。
  • 牛溲马勃造句

    “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所谓牛溲马勃皆至药也,鱼鸟昆虫皆妙文也。
    说它是宝就是宝,用在不妥的地方就是牛溲马勃。
    典出唐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三青团”为了招募团员,实行拉夫办法,牛溲马勃,一概收罗。
    现在有邓兄弟在眼前,才知道自己索得的不过是牛溲马勃。

    汉字详情

    niú [niu]
    部首: 421
    笔画: 4
    五笔: RHK
    五行:
    仓颉: HQ
    四角: 25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2)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牛,大牲也。——《说文》

    坤为子母牛。——《易·说卦》

    纯离为牛。——《左传·昭公五年》

    东邻杀牛。——《礼记·坊记》

    牛曰太牢。——《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牛田牧田。——《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

    风吹草低见牛羊。——《乐府诗集·敕勒歌》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耕牛(耕地用的牛);牛酒(牛和酒);牛旄(即旄牛尾);牛性(牛的本性);牛埭(用牛力拉船过堰);牛领(牛的脖子);牛具(耕牛和农具);牛刀(宰牛的刀。常比喻大材器);牛蓑(牛衣。泛指蓑衣);牛骥同皂(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喻愚贤不明;牛骥共牢);牛后(牛的肛门。比喻从属地位);牛眠地(合适的坟地)

    (4) 星名。牛宿的省称

    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晋书·张华传》

    (5) 姓

    形容词

    比喻性格执拗或倔犟 。如:牛心左性(头脑顽固,性情偏执);牛劲。也喻其温顺、迟钝、笨拙、力气大。如:笨牛;大牛

    英文翻译

    cow, ox, bull; KangXi radical93

    方言集汇

    ◎ 粤语:ngau4
    ◎ 客家话:[宝安腔] ngiu2 [客语拼音字汇] ngiu2 [沙头角腔] ngieu2 [东莞腔] ngiu2 [海陆丰腔] ngiu2 [客英字典] ngiu2 ngeu2 [陆丰腔] gniu3 [梅县腔] niu2 ngieu2 [台湾四县腔] ngi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語求平聲開口三等ŋĭəungiu/ngiou
    sōu [sou]
    部首: 331
    笔画: 12
    五笔: IVHC
    五行:
    仓颉: EHXE
    四角: 371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叟声。本义:用水调和)

    (2) 同本义

    溲,浸沃也。——《说文》

    溲,水调粉面也。——《正字通》

    今苏俗言溲粉、溲面皆是。——《说文通训定声》

    明齐溲酒。——《仪礼·士虞礼》

    (3) 又如:溲面(以水拌面)

    (4) 淘洗

    析薪溲米。——《聊斋志异》

    (5) 又如:溲箕(竹编的淘米用具)

    (6) 排泄大小便

    湛至朝堂,遗失溲便,因自陈疾笃,不能复任朝,事遂罢之。——《后汉书·张湛传》

    臣闻昔者大任娠 文王不变,少溲于豕牢,而得 文王不加疾焉。——《国语》

    臣意诊之,曰:“涌疝也,令人不得前后溲。”——《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司马贞索隐:“前溲谓小便;后溲,大便也。”

    (7) 又如:溲血(尿血;便血);溲恶(小便与大便);溲溺(撒尿);溲膏(排泄膏状小便);溲器(尿器)

    (8) 吐血

    溲血死。——《史记》

    (9) 排泄精液

    内热溲膏是也。——《庄子》

    形容词

    (1) 过时不顶用的 。如:溲话(陈话;老话;旧话)

    (2) 用同“馊”。饭菜变质发出的一种酸臭味 。如:溲饭;溲酒

    名词

    (1) 尿

    至其矢溲,亦亲候其时节颜色所下。——欧阳修《海陵许氏南园记》

    (2) 像尿一样的液体

    地溲,沟涧流水。——《本草纲目》

    (3) 淘米声

    叟,叟叟,淅米声。通作“溲”。——《集韵》

    (4) 溲水 ,源出今湖北省枣阳县东北山,流经河南省桐柏县,至唐县入澧河,又名“秋河”

    英文翻译

    urinate; soak, drench

    方言集汇

    ◎ 粤语:sau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eu3 [梅县腔] seu1 [海陆丰腔] seu3 [客英字典] seu3 seu5
    ◎ 潮州话:思乌2(叟) 思妖1(消),sou2(sóu) siou1/siao1(sia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ma]
    部首: 320
    笔画: 3
    五笔: CNN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VSM
    四角: 77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动词

    (1) 〈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形容词

    大的。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英文翻译

    horse;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87

    方言集汇

    ◎ 粤语:maa5
    ◎ 潮州话:bhê2 maⁿ2

    宋本广韵

    bó,bèi [bo,bei]
    部首: 217
    笔画: 9
    五笔: FPBL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DKS
    四角: 444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孛( bèi)声。本义:排,推动) 同本义

    勃,排也。——《说文》

    勃,展也。——《广雅》。今苏俗语以力旋转物曰勃。

    (2) 又如:勃郁(风回旋的样子;郁结);勃屑(即勃窣)

    形容词

    (1) 兴起;旺盛

    气喷勃以布覆兮。——马融《长笛赋》

    勃勃,盛也。——《广雅》

    勃然平世之俗起焉。——《荀子·非十二子》。注:“兴起貌。”

    (2) 又如:蓬勃(繁荣;旺盛);勃腾腾(烟气上升的样子;怒气上升的样子);勃勃(烟气上升的样子)

    (3) 通“悖”。乖戾

    彻志之勃,解心之谬。——《庄子·庚桑楚》

    利在故新相反,前后相勃。——《韩非子·定法》

    (4) 又如:勃乱(行止违背常理);勃逆(叛逆);勃谿(相争吵。今婆媳不和叫妇姑勃谿)

    (5) 变容、变色的样子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论语·乡党》

    (6) 又如:勃如(脸色变成庄重的样子);勃然(发怒变色的样子;突然;兴起的样子)

    名词

    (1) 粉末;粉状物

    有黄黑勃,着之污人手。——《农政全书·种植》

    (2) 姓

    bèi

    (1) 古同“悖”,违背事理,惑乱糊涂。

    英文翻译

    suddenly, sudden, quick

    方言集汇

    ◎ 粤语:bu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ut8 [沙头角腔] put8 [东莞腔] put8 [梅县腔] put8 [陆丰腔] put8 [客英字典] put8 [台湾四县腔] put8 [客语拼音字汇] pud6 [宝安腔] pu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蒲没入聲合口一等bʰuətbuvt/buot

    牛溲马勃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