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牛足印中的水。比喻狭小的境地。语本《淮南子·氾论训》:“夫牛蹏之涔,不能生鱣鮪。” 高诱 注:“涔,雨水也。满牛蹏中,言其小也,故不能生鱣鮪也。” 唐 杨炯 《为刘少傅等谢敕书慰劳表》:“希少阳之末光,自韜萤火;洽重海之餘润,色息牛涔。” 唐 黄滔 《启卢员外》:“而 滔 牛涔浅狭,燕戏微茫,岂合攀投,徒为激切。” 明 徐渭 《画鱼》诗:“尺梢詎许牛涔活,远木何劳象队移!”
引证解释
⒈ 牛足印中的水。比喻狭小的境地。
引语本《淮南子·氾论训》:“夫牛蹏之涔,不能生鱣鮪。”
高诱注:“涔,雨水也。满牛蹏中,言其小也,故不能生鱣鮪也。”
唐杨炯《为刘少傅等谢敕书慰劳表》:“希少阳之末光,自韜萤火;洽重海之餘润,色息牛涔。”
唐黄滔《启卢员外》:“而滔牛涔浅狭,燕戏微茫,岂合攀投,徒为激切。”
明徐渭《画鱼》诗:“尺梢詎许牛涔活,远木何劳象队移!”
牛涔的网络释义
牛涔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2)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牛,大牲也。——《说文》
坤为子母牛。——《易·说卦》
纯离为牛。——《左传·昭公五年》
东邻杀牛。——《礼记·坊记》
牛曰太牢。——《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牛田牧田。——《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
风吹草低见牛羊。——《乐府诗集·敕勒歌》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耕牛(耕地用的牛);牛酒(牛和酒);牛旄(即旄牛尾);牛性(牛的本性);牛埭(用牛力拉船过堰);牛领(牛的脖子);牛具(耕牛和农具);牛刀(宰牛的刀。常比喻大材器);牛蓑(牛衣。泛指蓑衣);牛骥同皂(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喻愚贤不明;牛骥共牢);牛后(牛的肛门。比喻从属地位);牛眠地(合适的坟地)
(4) 星名。牛宿的省称
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晋书·张华传》
(5) 姓
形容词
比喻性格执拗或倔犟 。如:牛心左性(头脑顽固,性情偏执);牛劲。也喻其温顺、迟钝、笨拙、力气大。如:笨牛;大牛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ngiu2 [客语拼音字汇] ngiu2 [沙头角腔] ngieu2 [东莞腔] ngiu2 [海陆丰腔] ngiu2 [客英字典] ngiu2 ngeu2 [陆丰腔] gniu3 [梅县腔] niu2 ngieu2 [台湾四县腔] ngi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牛 | 語求 | 疑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ŋĭəu | ngiu/ngio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岑(
)声。本义:连续下雨,积水成涝)(2) 同本义
涔,渍也。——《说文》
夫牛蹄之涔,不能生鳝鲔。——《淮南子·泛论》
(3) 又如:涔旱(涝灾与旱灾)
(4) 路上的积水
牛蹄之涔,无尺之鲤。——《淮南子·俶真》
(5) 又如:涔蹄(积水的蹄迹);涔水(雨后积水)
形容词
(1) 雨多,涝渍
宫池涔则溢。——《淮南子·说林》
(2) 又如:涔云(含雨的浓云);涔滴(一点点地流淌)
(3) 泪落不止的样子
涔泪犹在袂。——江淹《赠别》
(4) 又如:涔泪(流下的眼泪)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em2 cim2 [客语拼音字汇] cem2 [海陆丰腔] cem2 cim2 [客英字典] cem2 cim2 [宝安腔] cem2 cim2 [梅县腔] cem2 cim2
◎ 潮州话:俄音5(吟)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岑 | 鋤針 | 崇 | 侵B | 平聲 | 侵 | 開口三等 | 侵B | 深 | zrim/drym | dʒʰĭĕ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