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头阿傍

niú tóu ā bàng [ niu tou a bang]
繁体 牛頭阿傍
注音 ㄋ一ㄡˊ ㄊㄡˊ ㄚ ㄅㄤˋ

词语释义

亦作'牛头阿傍'。亦作'牛首阿旁'。 佛教谓地狱中的鬼卒。语本《五苦经》:'狱卒名阿旁,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 喻指凶恶可怖的人。

词语解释

  1. 见“ 牛头阿旁 ”。

引证解释

⒈ 见“牛头阿旁”。

牛头阿傍的网络释义

牛头阿傍

  • 牛头阿旁,佛教称地狱中长着牛头的鬼卒,出自《新唐书·路岩传》。
  • 汉字详情

    niú [niu]
    部首: 421
    笔画: 4
    五笔: RHK
    五行:
    仓颉: HQ
    四角: 25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2)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牛,大牲也。——《说文》

    坤为子母牛。——《易·说卦》

    纯离为牛。——《左传·昭公五年》

    东邻杀牛。——《礼记·坊记》

    牛曰太牢。——《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牛田牧田。——《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

    风吹草低见牛羊。——《乐府诗集·敕勒歌》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耕牛(耕地用的牛);牛酒(牛和酒);牛旄(即旄牛尾);牛性(牛的本性);牛埭(用牛力拉船过堰);牛领(牛的脖子);牛具(耕牛和农具);牛刀(宰牛的刀。常比喻大材器);牛蓑(牛衣。泛指蓑衣);牛骥同皂(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喻愚贤不明;牛骥共牢);牛后(牛的肛门。比喻从属地位);牛眠地(合适的坟地)

    (4) 星名。牛宿的省称

    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晋书·张华传》

    (5) 姓

    形容词

    比喻性格执拗或倔犟 。如:牛心左性(头脑顽固,性情偏执);牛劲。也喻其温顺、迟钝、笨拙、力气大。如:笨牛;大牛

    英文翻译

    cow, ox, bull; KangXi radical93

    方言集汇

    ◎ 粤语:ngau4
    ◎ 客家话:[宝安腔] ngiu2 [客语拼音字汇] ngiu2 [沙头角腔] ngieu2 [东莞腔] ngiu2 [海陆丰腔] ngiu2 [客英字典] ngiu2 ngeu2 [陆丰腔] gniu3 [梅县腔] niu2 ngieu2 [台湾四县腔] ngi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語求平聲開口三等ŋĭəungiu/ngiou
    tóu,tou [tou]
    部首: 308
    笔画: 5
    五笔: UDI
    五行:
    仓颉: YK
    四角: 34800

    详细解释

    tóu

    名词

    (1) (形声。从页( xié),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2) 同本义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3)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头抵(敌对,对头。也作“头敌”、“敌头”);头足异处(头脚分离。指人被杀。也作“头足异所”);头昏脑闷(头脑昏晕。形容思虑不清)

    (4) 发,毛发 。如:头须(束发的丝带);剃头;平头;头毛(头发);头白(老人发白。即白头);头发上指(形容盛怒);头发种种(形容老人头发短少)

    (5) 事情的开端 。如:起头;从头做起;头裹(开始);头阵(一切事情的开端或前段);头达(古代走在最前面的仪仗);头题(杂志目录中最前面的篇目);头讫(开端和结尾);头秋(秋收前的一段时间)

    (6) 物的两端或末梢

    暮至黑山头。——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既登峰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船头坐三人。——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水头;梢头;桥头;露头;炕头儿;街头;弹头;杆头;床头

    (8) 首领,头儿 。如:头目(首领;领导人);他是我们的头儿;头营(驻有指挥部的军营);头头脑脑(为首的人);头马(领头马);头儿脑儿(头面人物);头行人(带头的人)

    (9) 最上等级 。如:头高(指欲望大,要价高);头房(客舍中的上等房间);头酒(最香醇的酒,指醑);头厅(古称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

    (10) 第一,第一次 。如:头上末下(第一次);头食(第一道食品。指面粉);头阵(战斗时的第一次交锋);头纲(指第一批运送到京都的春茶);头筹(第一。较技时得第一称为得头筹)

    (11) 上一个 。如:头年;头天(前一天);头里(先前;事先)

    (12) 借代人 。如:头影(人影子);头役(旧时官府中的差役);头翁(旧时对官府差役的謏称)

    (13) 特指敌对的人

    冤有头,债有主。——《五灯会元》

    (14) 头部有发部分

    头,首自发以上为头。——《六书故》

    (15) 路;途径 。如:分头进军

    (16) 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凡有卖字画、古董物件的,俱要抽头。——《豆棚闲话》

    动词

    (1) 磕头 。旧时的一种跪拜礼

    父亲母亲吩咐我,叫给舅母行礼,请舅母到厢房里坐下受头。——《儿女英雄传》

    (2) 〈方〉∶临到;接近 。如:头吃饭要洗手;头五点就得动身

    量词

    (1) 件,桩

    这头亲事,不是情愿与的。——《水浒传》

    (2) 如∶多用以计算牲畜

    潭中鱼可百许头。——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每责一头。

    捕得两三头。

    (3) 又如:一头牛;三头猪

    (4) 另见 tou

    助词

    置于方位词后,表处所可不译。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惶恐滩头说惶恐。——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tou

    后缀

    (2) 附在某些名词后面,构成新的名词。如:木头;石头

    (3) 附在某些动词后面,构成名词。如:念头

    (4) 附在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如:他越学越有甜头

    (5) 附在方位后面,构成新的方位词。如:前头;后头;抽屉里头

    (6) 另见 tóu

    英文翻译

    head; top; chief, first; boss

    方言集汇

    ◎ 粤语:tau4
    ◎ 潮州话:tau5

    宋本广韵

    ā,ē,a [a,e]
    部首: 212
    笔画: 7
    五笔: BSKG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NLMNR
    四角: 71220

    详细解释

    ē

    名词

    (1) (形声。从阜,可声。本义:大的山陵,大的土山)

    (2) 同本义

    阿,大陵也。一曰曲阜也。——《说文》

    我陵我阿。——《诗·大雅·皇矣》

    有卷者阿。——《诗·大雅·卷阿》

    在彼中阿。——《诗·小雅·菁菁者莪》

    (3) 又如:阿丘(一边偏高的土丘)

    (4) 泛指山

    流自眺夫衡阿兮。——张衡《思玄赋》。注:“山下也。”

    (5) 又如:阿阜(山峰,峰峦);崇阿(高大的山)

    (6) 山坡

    (7) 细缯,古代一种轻细的丝织品

    衣阿锡,曳齐纨。——《淮南子·修务》

    被阿锡,揄纻缟。——《史记·司马相如传》

    曳阿锡。——《汉书·礼乐志》。注:“细缯也。”

    (8) 又如:阿锡(细的丝布。阿指细缯,锡是细布)

    (9) 曲隅,角落

    四阿重屋。——《周礼·考工记》

    若有人兮山之阿。——《楚辞·山鬼》。注:“曲隅也。”

    周阿而生——班固《西都赋》。注:“庭之曲也。”

    汾之阿。——《汉书·礼乐志》。注:“水之曲隅。”

    (10) 水边

    丙午,天子饮于河水之阿。——《穆天子传》

    (11) 近旁 。如:阿门(旁门)

    (12) 地名。即今山东省东阿县 。如:阿缟(古代齐国东阿县所产的细缯)

    动词

    (1) 曲从;迎合

    弗谏而阿之。——《国语·周语》。注:“随也。”

    阿郑君之心。——《吕氏春秋·长见》

    行叩诚而不阿兮。——《楚辞·逢纷》。注:“曲也。”

    是察阿党。——《礼记·月令》。注:“谓治狱吏以私恩,曲桡为也。”

    (2) 又如:阿奉(阿谀奉承);阿世(迎合世俗);阿邑(迎合奉承的样子);阿意(曲意附和他人的心意)

    (3) 偏袒 。如:阿好(偏袒自己所喜好的人或事物);阿私(偏袒;庇护);阿党(结党偏私)

    (4) 〈方〉∶通“屙”。拉,排泄大小便 。如:阿金溺银(指生财有道);阿绵花屎(拖延,磨时间)

    ā

    (1) 在排行或者用在小名的前面:阿大。阿宝。

    (2) 在称呼上的词头:阿大。阿爷。阿爹。阿罗汉。

    a

    同“啊”。

    英文翻译

    prefix for people's names; used in transliter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aa2 aa3 aak3 o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a1 a6 o1 [陆丰腔] o1 a3 [沙头角腔] a1 a5 o1 [客英字典] a1 o1 [梅县腔] a1 a5 o1 [东莞腔] a1 o1 [台湾四县腔] a1 o1 [宝安腔] o1 | a1 [客语拼音字汇] a1 o1
    ◎ 潮州话:a1 a7 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七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烏何平聲開口一等qa/a
    bàng [bang]
    部首: 221
    笔画: 12
    五笔: WUP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OYBS
    四角: 20227

    详细解释

    副词

    (1) (形声。从人,旁声。本义:靠近,临近)同本义

    傍,近也。——《说文》

    双兔傍地走。——《乐府诗集·木兰诗》

    (2) 又如:傍边(靠近边沿);傍通(靠近四方通达之地);傍境(边境);傍户而立

    动词

    (1) 依附,依靠 。如:傍人门户;傍依(依靠之物);傍靠(依靠,紧靠)

    (2) 辅佐

    四贤傍之。——《新书》

    (3) 顺着;沿着 。如:傍照(依照,仿照)

    (4) 陪随,陪伴 。如:傍个影儿(露面;亮相)

    名词

    (1) 同“旁”。旁边,侧

    傍,近也。——《说文》。按,与旁别,四旁四方皆当作此,犹边际也。

    傍,侧也。——《广韵》

    玄应声恸哭,酸感傍人。——《世说新语·夙惠》

    白马金具装,横行辽水傍。——孔稚圭《白马篇》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傍门(佛教指学佛而得正误者为正果,指外道为傍门;道家以修炼金丹、全身保真为正道,余皆为傍门);傍支(分支);傍览(从旁观看、打量);傍观(在近旁观看);傍若无人(好像旁边没有人在,形容神情态度高傲自如)

    (3) 他人 。如:傍舍(他人的房舍);傍说(他人的主张)

    (4) 旁系 。如:傍尊(指伯父、叔父等旁系尊长);傍荫(旁系亲属袭封官职爵位);傍亲(旁系亲属);傍继(出继旁系亲属)

    (5) 唐代州名。在今云南双柏县境

    形容词

    (1) 广博;普遍。同“旁” 。如:傍施(博施;广被);傍及(遍及;推及);傍通(学问广博通达);傍接(广为交接、应酬);傍概(广泛概括);傍落(坠入他途)

    (2) ∶交错 。如:傍午(纵横交错);傍生(交错丛生)

    英文翻译

    by side of, beside, near, close

    方言集汇

    ◎ 粤语:bong6 pong4 pong6
    ◎ 客家话:[梅县腔] pong2 pong5 [台湾四县腔] bong3 pong5 pong2 [客语拼音字汇] pong2 pong4 [陆丰腔] pong3 [客英字典] pong2 pong3 [宝安腔] pong2 | pong3 [东莞腔] bong5 [海陆丰腔] bong3 pong6 pong2
    ◎ 潮州话:pang5(phâng) bang6(pǎ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步光唐開平聲開口一等bʰɑŋb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