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2) 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说文》
皮草齿牙。——《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诗·召南·行露》
(3) 又如:牙祭(旧指东家给伙计在每月初二、十六吃肉食);牙疼咒(牙疼誓。无关紧要的咒)
(4) 形状像齿的东西
檐牙高啄。——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狼牙山
(6) 特指象牙
牙旗缤纷。——班固《东京赋》。注:“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
(7) 又如:牙樯(饰有象牙的桅杆);牙牌(骨牌。用象牙、竹、木或兽骨制的赌具,也用来占卜或娱乐。共三十二张,上面刻有点数);牙色(与象牙相似的淡黄颜色);牙梳(象牙梳子);牙章(象牙的印章)
(8) 买卖介绍人;经纪人 。如:牙郎(掮客;买卖双方的中间介绍人);牙媪(牙嫂。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从中渔利的妇女,官媒);牙人(旧时居于买卖人双方之间,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的人。又叫牙子,牙郎,牙侩)
(9) 古称军中长官住所 。如:牙将(古代中下级军官);牙门(长官前的牙旗);牙官(牙门官。武官)
(10) 萌芽
霍氏有事萌牙。——《汉书·金日磾传》
繁愤未发,萌兆牙蘖。——《淮南子·俶真》
外之有徒,祸乃始牙。——《管子·版法》
(11) 通“伢”。孩童
唐且华颠以悟 秦, 甘罗童牙而报 赵。——《后汉书·崔駰传》
(12) 姓
形容词
(1) 形容一个人聪明,敏捷,机警,灵巧,不好对付 。如:这孩子真牙
(2) 副贰,辅佐 。如:牙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a2 [梅县腔] nga2 [陆丰腔] nga3 [东莞腔] nga2 [台湾四县腔] nga2 [宝安腔] nga2 [沙头角腔] nga2 [客语拼音字汇] nga2 [客英字典] nga2
◎ 潮州话:ghê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牙 | 五加 | 疑 | 麻二開 | 平聲 | 麻 | 開口二等 | 假 | 麻 | ŋa | ngra/ngea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台声。①(
)本义: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2) 同引申义
昔禹治洪水。—— 郦道元《水经注》
民治渠。——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聊斋志异·小翠》
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史记·孝武本纪》
(3) 又如:治酒(置办酒食);治步(修整仪容,举止合乎法度);治任(整理行装);治行(治严。整理行装);治缮(修缮);治茸(修缮)
(4) 治理;管理;统治
治国无法则乱。——《吕氏春秋·察今》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伯乐善治马。——《庄子·马蹄》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治威严,树立威信。)——《后汉书·张衡传》
(5) 又如:天下大治;法治;人治;自治;根治;治公(治理公务;办公);治戎(治军,用兵);治具(治理国家的各项措施);治术(治理国家的方法);治制(治理国家的法制、体制);治道(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等);治乱(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治掌(掌管);治市(古代掌管市场贸易的官员)
(6) 办理;处理
后频历武威二郡太守,随俗化导,各得治宜。——《后汉书·廉范传》
皆尚威严,有治办名。——《汉书·酷吏传·尹赏》
(7) 又如:治办(善于办理事物);治剧(办理繁杂的工作);治事(办理公事);治数(处理各种事务);治宜(处理事务合宜);治干(处理政务的才干)
(8) 经营
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9) 又如:治产(经营产业)
(10) 治;治疗
如人有疾,不治则寝以深。——《盐铁论·世务》
(11) 又如:治得病治不得命(迷信指命定该死,怎么治疗也不行);他的病不久就治好了;治聋(医治耳聋)
(12) 惩处;惩办
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荀子·正论》
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史记·蒙恬列传》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诸葛亮《出师表》
(13) 又如:惩治;治释(惩治与赦免)
(14) 审理 。如:治狱(审理案件);治问(犹审问);治验(审问证实)
(15) 修筑
又治秦中。——《汉书·高帝纪》。注:“谓都之也。”
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6) 整顿,训练
治其大礼。——《周礼·大宗伯》。注:“犹简习也。”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
(17) 又如:治礼(讲习礼仪)
(18) 研究
此真治异国语言文字者之至乐也。——严复《译天演论序》
(19) 又如:治经(研究经学)
名词
(1) 一个较大地区政府的所在地 。如:省治;县治
(2) 政治
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书·周官·太宰》
(3) 又如:治体(政治法度);治号(治令; 政令); 治务(政务); 治绩(政绩)
(4) 姓
形容词
(1) 社会安定、太平(跟“乱”相对)
禹以治, 桀以乱,治乱非天也。——《荀子·天论》
(2) 又
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
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韩非子·五蠹》
君子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易·系辞下》
治平至百余年。——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治强(安定强盛);治康(国家太平安宁);治乱(安定与动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i5 [沙头角腔] ci5 [梅县腔] chii5 chi5 [台湾四县腔] cih5 cih2 [客语拼音字汇] ci4 zi1 [海陆丰腔] chi6 cih2 [东莞腔] ci3 [宝安腔] ci3 | ci2
◎ 潮州话:di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治 | 直之 | 澄 | 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ɖʰĭə | dri/d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