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枝

yā zhī [ ya zhi]
注音 一ㄚ ㄓ

词语释义

1.树木枝叉。 2.枝桠。

词语解释

  1. 树木枝叉。

    巴金 《猪与鸡》:“他突然爬上一棵树,坐在枒枝上。” 巴金 《家》二九:“原来槐树的一根大枒枝上面有一个乌鸦巢。”

  2. 枝桠。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这号堂客,要是落到我手里,早拿楠竹丫枝抽死了。”

引证解释

⒈ 树木枝叉。

巴金《猪与鸡》:“他突然爬上一棵树,坐在枒枝上。”
巴金《家》二九:“原来槐树的一根大枒枝上面有一个乌鸦巢。”
枝桠。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这号堂客,要是落到我手里,早拿楠竹丫枝抽死了。”

丫枝造句

这棵“香樟王”的特点是树身矮,丫枝长。
“充什么铁姑娘,去!拖根丫枝跟着我走!”当几百斤柴禾扛完后,我的肩膀几乎磨掉一层皮。
红色的柿子,黑色的丫枝,色彩对比强烈的柿子树向来是摄影爱好者钟爱的“模特”。
有一棵高大的松树,孤零零地,象一个被遗忘的哨兵伸着它那忧郁的头和它那盘曲的丫枝和枝头扇形的簇叶,周身被催人衰老的西北风吹得枯干龟裂。
园林工人把丫枝砍了,侵害了市民遮阴的权利,“我当然要扣押工人修枝工具了”。
随后,记者来到王家山,放眼条条山路,人流如织,蜿蜒而上,大人小孩们都把象征除病祛邪的柏丫枝别在胸前和发端。
各种树丫枝杆以及树皮裂隙处经常因聚集枯落物而形成少许土壤,为很多小型植物提供避难所,让它们得以立足生存。
两湘亭位于石鼓镇铜梁山丫枝岭上,始建于明崇祯七年,因处于湘潭湘乡两地交界处而得名。
金钱柳的树干笔直,丫枝向上,挺拔秀逸,观赏性极强,但遭遇恶劣天气枝丫易临风折断,属于娇贵的树种。
到这户人家,进村须经过一段叫丫枝岭的山路,这段路不仅路窄而且坡陡,徒手爬这段路都很费劲,而骑自行车更是上不去的。
我不要漫无节制的爱,它不过像冒着泡沫的酒,转瞬之间就会从杯中溢出,徒然流失。……,请赐我以这样的爱,它渗透到生命的核心,由此蔓延开来,仿佛看不见的树叶流遍生命之树的丫枝,使它开花结果。
记得在区公所的一个小跨院里,有一棵枇杷树,树不是很高,爬几把就可以踩在丫枝上摘枇杷叶儿。
我们的肉没有烟熏味,就是用这种木材树丫枝给他烤出来的。
这项工作可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简单,营员们得把那些砍下来的粗大树干和折断的丫枝从山下拖到山坡上的空地去。
对主枝角度过大的,应及时用丫枝顶起来,以促进各主枝之间均衡生长。
热带雨林的多层次结构,加上林内空气潮湿,在各种树丫枝杆以及树皮裂隙处经常能聚集枯落物而形成少许土壤,为一些种子提供了温床。
没有人管,我们栽起就这样栽起,只是当初说稍为留好一点,多留点丫枝好看点。

汉字详情

[ya]
部首: 213
笔画: 3
五笔: UHK
五行:
仓颉: CL
四角: 802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本义:树木或物体的分叉)

(2) 同本义

丫,象物开之形。——《广韵》。按,这是中古所造的字。泛指上端分出的东西。

十个指头八个丫。——《五灯会元》

(3) 又如:丫叉(树木两枝分歧处;两手交叉);丫子(物体分叉的地方);丫木(上端分叉的木头);丫枝(枝桠);丫钯(叉草用的农具);丫槎(丫叉,植物的枝丫);丫路(叉路)

(4) 像树枝的分叉,女孩子头上梳着双髻犹如树叉,因即以称女孩子 。如:丫头片子(方言。对女孩子的戏称);丫环(婢女)

英文翻译

forked; bifurc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aa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a1 [海陆丰腔] a1 [客语拼音字汇] a1 va1 [梅县腔] a1 [东莞腔] a1 [客英字典] a1 [陆丰腔] a1 [宝安腔] a1
◎ 潮州话:a1 (a)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加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ʔaqra/ea
zhī [zhi]
部首: 420
笔画: 8
五笔: SFCY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DJE
四角: 449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支声。本义:主干上分出的茎条)

(2) 同本义

枝,木别生条也。——《说文》

草荄之枝。——《素问·移精变气论》

千朵万朵压枝低。——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不蔓不枝。——宋· 周敦颐《爱莲说》

明月别枝惊鹊。——宋· 辛弃疾《西江月》

正用一枝鸣。——宋· 洪迈《容斋续笔》

(3) 又如:枝任(树叶多的树枝);枝末(树枝的梢头);枝主(枝条和主干);枝杪(树木枝条的梢头);枝柯(枝条);枝干(树枝和树干)

(4) 古代指嫡长子以外的宗族子孙

《诗》云:“本枝百世。”——《左传·庄公六年》

(5) 又如:枝庶(嫡长子以外的支系);枝嗣(旁支的子孙);枝萼(枝上的花萼。喻宗族旁支)

(6) 通“肢”。人的手足与鸟兽翼足的总称

四枝坚固。——《管子·内业》

若生四枝。——《荀子·儒效》

人之有形体四枝。——《吕氏春秋·圜道》

量词

(1) 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 苏轼《惠崇》

春江晚景

(2) 又如:一枝苹果花

(3) 小的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如:一枝月桂;一枝欧芹

(4) 用于指杆状的东西,与“支”通。现常用“支”。如:一枝步枪;一枝笔;一枝蜡烛

英文翻译

branches, limbs; branch off

方言集汇

◎ 粤语:kei4 zi1
◎ 客家话:[东莞腔] zi1 [陆丰腔] zhi1 gi1 [梅县腔] gi1 tje1 [宝安腔] zi1 | ki1 [客语拼音字汇] gi1 zi1 [沙头角腔] zi1 [台湾四县腔] gi1 zih1 [客英字典] zhi1 [海陆丰腔] gi1 zhi1
◎ 潮州话:g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章移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tɕĭecje/tj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