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动物
词语释义
爬行动物
(1) 一种用腹部(如蛇类)或以短小肢体(如蜥蜴)爬行或运动的动物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脊椎动物的一纲,身体表面有鳞或甲,体温随着气温的高低而改变,用肺呼吸,卵生或卵胎生,无变态,如蛇、蜥蜴、龟、鳖、玳瑁等。旧称爬虫。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有些爬行动物的尾巴被割掉后可以重新长出来。
2、不论皮肤多么干燥,你永远不会变成美洲鳄或任何其他一种皮肤粗糙的爬行动物。
3、这种身长只有10厘米小型爬行动物,可以在沙子中以最快每秒15厘米的速度游动。
4、就像大多数鸟类和爬行动物一样,恐龙的体内很可能有一个泄殖腔,这是一个既可排便排尿,也具有生殖功能的开口。
5、最原始的羽毛是单纤维,类似于刚毛,从爬行动物的皮肤上突出来。
6、根据这种观点,学者们认为当陨星扬起的巨大粒子云挡住了阳光,阳光长达数月无法照射到地球上时,这种大型爬行动物大部分被冻死或饿死。
7、巨型蟾蜍和安地斯山的鬣蜥是爬行动物的代表。
8、在报告的十年间,在新几内亚发现了43种新的爬行动物物种,其中包括这种巨型弯趾壁虎,于2001年在印度尼西亚发现。
9、这些飞行的爬行动物身上覆盖着薄丝,它们看起来也许就如同图中的这只雏雉。
10、“亚洲龟康复项目”是几个最新成立的小型组织之一,该组织成立于今年年初,致力于把爬行动物从汤锅里拯救出来。
11、以前,该国的小溪和河流中生活着一种受人尊重的爬行动物,现在已经灭绝了。
12、当然,爬行动物爱好者们并不希望这些外来蛇类的销售受到遏制;研究人员也认为,蛇类饲养具有教育价值。
13、双头畸胎在爬行动物中很常见,尤其是英国草蛇,这种蛇把卵产在堆肥堆里,肥料里面正在腐烂的物质产生热量。
14、在斯匹次卑尔根岛西南部,挪威寻化石者寻找到了这种可怕的爬行动物头骨的后半部,被称为有史以来侏罗纪化石的一个最重要的发现。
15、他所发掘出来的这具骨骼化石以及另一具同样庞大的标本碎片,其所有者均是科学界已知的体型最大的海洋爬行动物。
16、始祖鸟拥有羽毛,它身上既有现代鸟类的特征,也有远古爬行动物的痕迹,例如口中有牙齿,翅膀上有爪子,还有一条硕长的骨质尾巴。
17、鱼龙在另一个方面也很像鲸类:和多数现有的爬行动物产卵不同,它们直接胎生活的幼体。
18、但科学家们观察到,不同于那些通常是爬行动物捕食对象的昆虫,一种特殊种类的昆虫却以蛇类和龟为食。
19、在残骸中,罕有幸存的同一时期陆地生物的碎片,包括部分松树和一种爬行动物古蜥的牙齿。
20、萨曼莎的父亲是美国科罗拉多州鳄鱼爬行动物公园的经理,她从6岁起,就开始和父亲学习驯服鳄鱼的本领。
21、有了红瓷砖背景的对比,这只小绿色爬行动物的出场颇有“帝王”风采。
22、还有原始土著文化,令人眼花缭乱的盐田,神秘的爬行动物,粗削的原始峡谷。
23、恶斗中最终大猫打败了它的爬行动物对手,这张照片被法国摄影师帕特里克·法哥特拍了下来。
24、在充满爬行动物和水母的海边,这种眼镜是必不可少的。
25、他认为观察到的这些昆虫捕食爬行动物的现象引发了对之前所持对淡水生境中捕食动态观点的疑问。
26、如果海洋里爬行动物没有中途退场,我们可能还看不到逆戟鲸(有杀鲸)或蓝鲸呢。
27、不过怀疑者声称这种结构不过是被撕碎的胶原纤维,而中华龙鸟有着光滑的爬行动物的皮肤。
爬行动物的国语词典
一种脊椎动物。表皮有鳞甲,体温随气候而改变,用肺呼吸,卵生或卵胎生。如蛇、鳖、玳瑁等。
近义词
爬行动物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爪,巴声。爪,手爪。本义:搔,爬梳)
(2) 同本义
爬,搔也。——《广韵》
怯烦类决痈,惬兴剧爬疥。——韩愈等《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
支分闲事了,爬背向阳眠。——白居易《自咏老身示诸家属》
(3) 又如:爬挲(爬搔,摩挲);爬栉(梳理,整理。同爬梳);爬耳搔腮(急切无奈貌);爬拉(频频拨饭菜入口)
(4) 爬行,匍匐。躯体贴地(如虫、蛇、龟)缓慢向前行
爬沙脚手钝,谁使女解缘青冥。——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5) 又如:爬蹉(来回爬动);爬沙(缓慢地爬动);爬坑缸弗上(屎尿失控,来不及上厕所;离死不远);爬滩弗动(趴在地上,无法走动)
(6) 攀登
他们为了出风头,向上爬,却把我们踩在脚底下!——《星火》1979年第二期
(7) 又如:爬树;爬上高枝儿(依附地位高的人);爬得越高,跌得越惨
(8) 俯伏 。如:爬蛋(方言。产仔);爬窝(方言。谓牲畜卧圈不起);爬伏(趴下,伏倒)
(9) 整治 。如:爬栉(整治清理);爬剔(剔除,挑剔)
(10) 疏导;发掘 。如:爬罗(发掘搜罗);爬棺材黄鼠狼(盗墓贼)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pa1 pa2 [沙头角腔] pa2 [宝安腔] pa2 [海陆丰腔] pa2 [客语拼音字汇] pa2 [陆丰腔] pa3 [东莞腔] pa2 [台湾四县腔] pa2 [客英字典] pa2
◎ 潮州话:bê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爬 | 蒲巴 | 並 | 麻二開 | 平聲 | 麻 | 開口二等 | 麻 | 假 | bra/bea | bʰa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2) 同本义
动,作也。——《说文》
动而健。——《易·彖传》。虞注:“震也。”
效天下之动者也。——《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
将终岁勤动。——《孟子》。注:“作也。”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寨中人蜷伏不少动。——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按兵不动;动着(开始下棋);动止(行动和静止;训练调度);动烦(爆发战乱);动转(行动,活动)
(4) 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风移影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秋风之动容兮。——《楚辞·抽思》
物莫之能动。——《吕氏春秋·论威》
夜间,大鱼动。——《韩非子·内储说上》
(5) 又如:动耽(动弹);动履(走动);动展(伸展;活动);动息(动静;消息);动惮(动静);动程(动身;起程);风吹草动;别动人家的东西;振动;活动;动起(方言。动不动);动移(移动);动步(迈步前行);动不得;不能动
(6) 动摇;震撼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风雨不动安如山。——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 触动感应;感动
明则动。——《礼记·中庸》。注:“动,动人心也。”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8) 又如:动性(动心);动心(遇事而心志动摇;感动人心)
(9) 萌动
春气动,鲜不疫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做;操作;劳作
(11) 又如:动作(劳动;耕作);动乖(动不动就违反);动事(兴办事业;日常应用的器具)
(12) 使用 。如:大动干戈;动支(动用支取);动使(动事。用具;器皿);动筷子;动文
(13) 改变 。如:动色(脸色改变);动意(改变意向);动一两个字
(14) 〈方〉∶吃 。如:她向来不动鱼虾;动啖(吃东西)
副词
动不动,常常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ong6 (tǒn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2) 同本义
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说文》
物以群分。——《礼记·乐记》
四时之散精为物。——《淮南子·天文》
物也者,大共名也。——《荀子·正名》
九曰物贡。——《周礼·太宰》
(3) 又如:物品(各种财货、物件);物母(万物的本源);物曲(物的性能);物如(事物的本源);物序(事物的规律);物祖(万物之祖);物际(事物的界限);物恺(愿各物安乐);物灵(万物之灵);物用(百物器用)
(4) 物件,东西
庞然大物。——唐· 柳宗元《三戒》
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
一物无所持。——明· 魏禧《大铁椎传》
夺其物。
(5) 又如:物外(有形事物之外);物变(事物变化);物隐(事物的隐秘);物端(东西,物品);物诱(为外物所引诱);物势(事物的趋势、态势);物惑(外物的诱惑);物则(事物的法则);物像(样子)
(6) 事;事情
有物有则。——《诗·大雅·烝民》。传:“事也。”
(7) 又如:物务(事务);物事(事情);物格(事理得到穷究)
(8) 社会,外界环境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9) 又如:物外人(尘世以外的人);物道(世道);物运(世运);物外交(超世脱俗的交谊)
(10) 杂色牛
三十维物,尔牲则具。——《诗·小雅·无羊》。毛传:“异毛色者三十也。”
(11) 杂色的旗
杂帛为物,以杂色缀其边为燕尾,将帅所建,象物杂色也。——《释名》
司常掌九旗之物品,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旃龙为旂,通帛为旃,杂帛为物…。——《周礼》
(12) 牲畜的种类、 品级
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驽马一物。——《周礼》
(13) 又如:物类(同类,物的同类;种类);物汇(物类)
(14) 颜色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15) 又如:物采(色彩)
(16) 哲学用语。物质,与“心”相对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赤壁赋》
(17) 又如:唯物论;物气(物质性的妖气);物观(客观)
(18) 物产
此物故非西产。——《聊斋志异·促织》
(19) 又如:物图(物产分布图);物殷俗阜(物产丰盛,风俗淳厚);物阜民康(物产丰富,人民安康);物阜(物产丰盛)
(20) 他人;众人
损己以利物。——唐·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21) 又如:物听(众人的言论);物意(众人的心意);物师(众人的师表);物鬼(人鬼);物迹(人迹);物轨(众人的榜样);物宗(众人所景仰的人);物和(人和);物物(人对于万物的役使、支配);物忌(众人忌惮或忌妒);物心(人心);物望(人望;众望)
(22) 景物 。如:物华(自然景物);物是人非(景物依然,人事已非);物景(景物)
(23) 财富,财物;特指不动产 。如:物业(家业;家产);公物
(24) 物品。某一有形物品 。如:物帛(物品财帛);物殉(用物品殉葬)
(25) 神灵
辑江淮物,会大海气,以合 泰山。——《汉书》
(26) 标记,记号
叔孙氏之甲有物,吾未敢以出。——《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动词
(1) 选择
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周礼》
(2) 观察
物土方,议远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wut8 [东莞腔] wut8 [海陆丰腔] wut8 [梅县腔] wut8 [沙头角腔] wut8 [宝安腔] wut8 [台湾四县腔] wut8 [客语拼音字汇] vud6 [客英字典] vut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物 | 文弗 | 明 | 物 | 入聲 | 物 | 合口三等 | 臻 | 文 | mĭuət | myot/miu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