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犁

pá li [pa li]
注音 ㄆㄚˊ ㄌ一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爬犁 páli

(1) 〈方〉雪橇

sledge

词语解释

  1. 即雪撬。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他赶一张二马爬犁,跟在大伙的后面,准备把没收的谷物和家具拉到农会去。” 周保中 《少年英雄姜墨林》:“ 姜墨林 命令战士们把马藏起来,准备爬犁。”

引证解释

⒈ 即雪撬。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六:“他赶一张二马爬犁,跟在大伙的后面,准备把没收的谷物和家具拉到农会去。”
周保中《少年英雄姜墨林》:“姜墨林命令战士们把马藏起来,准备爬犁。”

爬犁的国语词典

黑龙江结冰时在冰上行走的工具。即雪橇。也作「扒犁」。

爬犁的网络释义

爬犁

  • 爬犁,又称扒犁、扒杆、雪橇、冰床、拖床、柁床,满语称为法喇。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三中载:“法喇,似车无轮,似榻无足。覆席如龛,引绳如御。利行冰雪中,俗呼扒犁。以其底平似犁,盖土人为汉语耳。”形象地描述了爬犁的形制、构造,解释了得名的缘由、使用的环境场合等问题。爬犁制作简单,多用韧性较强的柞木、椴木、桦木和榆木。
  • 《黑龙江志稿》载:“制如冰床,而不拖铁条,屈木为辕,似露车座低,傍轮前有轭而高,驾以牛或马,走冰上如飞。亦可施帷幕衾绸以御寒。”简单说就是用两根一丈多长的木杆,一端用火烧烤,使其高高翘起,用作辕子。另一端触地平直的部分钉上横杆,加上支柱,做成车厢,可以坐人,也可以装货。有辕有底,无轮毂,靠两根光滑木杆在冰雪地上滑行。可以说,爬犁主要是针对东北地区冬季漫长,道路雪多冰厚这样的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便捷工具,特别是在山高林密,沟壑全被冰雪覆盖的地区,爬犁的使用更为广泛。东北有 “十一月,大冷天。跑爬犁,雪炮烟”这样的民谣,非常贴切。
  • 爬犁的翻译

    英语: sledge

    爬犁造句

    冬季的冰天雪地,狗拉爬犁,雪地摩托等项目,可尽情领略北国风情。
    大老李的狗爬犁一进村子,村子里的人看到了就打招呼,这个说道哟,大老李,又弄啥新鲜玩意了。
    在雪后的早上,我带着爬犁来到北山公园,我看到那洁白的雪花,真的不忍心去踩它,我走在北山的石路时,我听到了咯吱咯吱的响声。
    坐着马爬犁,薛郎一条条的翻看,一条条的回复,并注明山里没信号,免得人家觉得自己疏忽了这个节日,疏忽了人家的问候。
    马爬犁一出西山口,展现在眼前的草溏沟早已变成了一片大冰湖,冰面上裂开了一道道拇指宽的冰口子,清澈的水还有似云又似烟的雾,翻着花打着滚从冰口子里钻出来。
    他目不暇接地看着密密的针叶林和阔叶林,以及斑驳闪幻的茫茫林海正从爬犁两侧滑过。正在加载用户记忆法…
    石头通过小船带来了从山和被拉扯了从沿海乘爬犁对站点。
    康凯肩上扛着冲锋枪,腰里别着手枪,顶着夜色,独自驾着狗爬犁离开了中队。
    欣赏一下有趣的驴拉板车、骆驼拉爬犁、羊皮筏子以及独木舟,你会体味到传统与现代如何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老艺人就把猴绑在爬犁上,走到哪儿也不松开它。
    说着,走着,已经进了南山,大老李找了棵大树停了下来,把几条狗放开,把狗爬犁卸下,伸手在狗爬犁的底部抽出一截钢丝绳来,又将狗爬犁埋在了树下的雪堆里。
    马爬犁是用粗大的柞木做成的,看上去敦实厚重,黄铜色的长长辕架斜举着,把公路挡了个严实。
    东北满人冬季以狗作运输畜力,狗爬犁民族竟能统治中国这么久,真是奇迹。
    驭者、爬犁、骏马配合默契浑然一体,如一叶轻舟在北疆的林海雪原中驰骋遨游,这是一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动人画卷,心灵在白雪皑皑中得到升华和净化…
    人们把他抬到了马爬犁上,过了好半天他才战战兢兢的说“我还活着?”。
    连续数日大雪封门,只能耐心等待来自县城的爬犁到达我们农场。
    二人跑出不远,那位萧家窝棚绺子的内应,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出了城,在一片小树林旁牵着狗爬犁,等着西门健和兰花。
    树林中到处是厚厚的积雪,克惟孜赶着马爬犁车还有阿甜、婆婆他们去大城买年货。
    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不能丢下百夫长,努桑哈,你立即安排人做一副马爬犁,天一亮我们拉着他走。
    是啊,爸,你没见着拉秧上结的爬犁似的,顿顿吃也吃不完,与其老了不好吃,不如摘些拿出买了,吃新嫩的。

    汉字详情

    [pa]
    部首: 448
    笔画: 8
    五笔: RHYC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OAU
    四角: 7723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爪,巴声。爪,手爪。本义:搔,爬梳)

    (2) 同本义

    爬,搔也。——《广韵》

    怯烦类决痈,惬兴剧爬疥。——韩愈等《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

    支分闲事了,爬背向阳眠。——白居易《自咏老身示诸家属》

    (3) 又如:爬挲(爬搔,摩挲);爬栉(梳理,整理。同爬梳);爬耳搔腮(急切无奈貌);爬拉(频频拨饭菜入口)

    (4) 爬行,匍匐。躯体贴地(如虫、蛇、龟)缓慢向前行

    爬沙脚手钝,谁使女解缘青冥。——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5) 又如:爬蹉(来回爬动);爬沙(缓慢地爬动);爬坑缸弗上(屎尿失控,来不及上厕所;离死不远);爬滩弗动(趴在地上,无法走动)

    (6) 攀登

    他们为了出风头,向上爬,却把我们踩在脚底下!——《星火》1979年第二期

    (7) 又如:爬树;爬上高枝儿(依附地位高的人);爬得越高,跌得越惨

    (8) 俯伏 。如:爬蛋(方言。产仔);爬窝(方言。谓牲畜卧圈不起);爬伏(趴下,伏倒)

    (9) 整治 。如:爬栉(整治清理);爬剔(剔除,挑剔)

    (10) 疏导;发掘 。如:爬罗(发掘搜罗);爬棺材黄鼠狼(盗墓贼)

    英文翻译

    crawl, creep; climb; scramble

    方言集汇

    ◎ 粤语:paa4
    ◎ 客家话:[梅县腔] pa1 pa2 [沙头角腔] pa2 [宝安腔] pa2 [海陆丰腔] pa2 [客语拼音字汇] pa2 [陆丰腔] pa3 [东莞腔] pa2 [台湾四县腔] pa2 [客英字典] pa2
    ◎ 潮州话:bê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蒲巴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bra/beabʰa
    [li]
    部首: 421
    笔画: 11
    五笔: TJRH
    五行:
    仓颉: HNHQ
    四角: 225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牛,利声。本义:牛耕)

    (2) 同本义

    犂,耕也。——《说文》。字亦作犁。

    犁其庭。——《汉书·匈奴传》。注:“耕也。”

    犂牛之子。——《论语》。皇疏:“或音梨,谓耕犂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古诗十九首》

    (3) 又如:犁耕(用犁耕田;耕田);犁花(犁翻的土块);犁春(春耕)

    (4) 摧毁,平毁 。如:犁穴;犁平(扫荡平定)

    (5) 割开,划开。通“剺” 。如:犁面(用刀割脸);犁舌(入犁舌狱割舌)

    (6) 通“黎”。及,等到

    犂二十五年,吾冢上柏大矣。——《史记·晋世家》

    名词

    (1) 耕地的农具。我国春秋时代,就已用牛拉犁耕田

    耕者忘其犁。——《乐府诗集·陌上桑》

    纵有健妇把锄犁。——唐· 杜甫《兵车行》

    (2) 又如:犁锄(犁和锄);犁锄之厄(死亡的命运)

    (3) 姓

    形容词

    (1) 黑(在黑的意义上,黧、黎、犁实同一词)

    形容枯槁,面目犁黑。——《战国策·齐策一》

    犁旦。——《史记·南越列传》。索隐:“犁,黑也。天未明尚黑时也。”

    (2) 又如:犁眉驹(良马名。毛黄色,眉黑。犁,通“黧”);犁黑(黧黑,暗黑色。犁,通“犂”);犁老(指老人。老人面色黧黑,故称犁,通“黧”);犁明(犁曙黎明。犂,通“黎”)

    (3) 通“黎”。众多之意

    今商王受,力行无度,播弃犂老。——《书·泰誓中》

    (4) 又如:犁元,犁民(黎民百姓。犂,通“黎”)

    英文翻译

    plow

    方言集汇

    ◎ 粤语:lai4
    ◎ 客家话:[东莞腔] lai2 [台湾四县腔] lai2 li2 [梅县腔] lai2 [沙头角腔] lai2 [客语拼音字汇] lai2 [海陆丰腔] lai2 li2 [客英字典] li2 lai2 [宝安腔] lai2
    ◎ 潮州话:lo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脂脂A開平聲開口三等脂Alili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