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脍

zhì kuài [ zhi kuai]
繁体 炙膾
注音 ㄓˋ ㄎㄨㄞˋ

词语释义

烧烤切细的肉。亦指烹调。 犹脍炙。交口称誉。

词语解释

  1. 烧烤切细的肉。亦指烹调。

    《周礼·天官·序官》“醢人” 唐 贾公彦 疏:“彼有膷臐、烧胾、炙膾之属。” 郭沫若 《蜩螗集·水中赞》:“筋肉肺肝,供人炙脍。”

  2. 犹脍炙。交口称誉。

    清 赵翼 《龙尾关》诗:“至今勛伐炳,人口尚炙膾。”

引证解释

⒈ 烧烤切细的肉。亦指烹调。

《周礼·天官·序官》“醢人” 唐贾公彦疏:“彼有膷臐、烧胾、炙膾之属。”
郭沫若《蜩螗集·水中赞》:“筋肉肺肝,供人炙脍。”

⒉ 犹脍炙。交口称誉。

清赵翼《龙尾关》诗:“至今勛伐炳,人口尚炙膾。”

炙脍的网络释义

炙脍

  • 炙脍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ì kuài,指烧烤切细的肉。
  • 汉字详情

    部首: 414
    笔画: 8
    五笔: QOU

    英文翻译

    roast, broil; toast; cauterize
    kuài [kuai]
    部首: 444
    笔画: 10
    五笔: EWFC
    五行:
    仓颉: BOMI
    四角: 782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会声。本义:细切的肉、鱼) 同本义

    脍,细切肉也。——《说文》

    肉腥细者为脍。——《礼记·内则》

    生肉为脍。——《汉书·东方朔传》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

    (2) 又如:脍切(切细的肉或鱼)

    动词

    (1) 把鱼、肉切成薄片

    飞刀脍鲤。——张昭远《旧唐书》

    (2) 又如:脍鲤;脍刀(切肉的刀);脍截(割切)

    英文翻译

    minced meat or fish

    方言集汇

    ◎ 粤语:kui2
    ◎ 潮州话:guai3

    宋本广韵

    炙脍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