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炎帝
(1) 一说黄河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号烈山氏、厉山氏。原居西北高原姜水流域(今陕西岐山东),后到达中原地区。曾与黄帝部落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大战。战败后两部落结成联盟,由黄帝率领在涿鹿(今河北涿鹿南)大战南方九黎族。击败并擒杀其首领蚩尤。炎黄两部的结合成为中原各族的主干,故炎帝亦与黄帝并称为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一说炎帝即神农氏,制作耒耜,最早发明农业。并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
词语解释
传说中上古 姜 姓部族首领。相传 少典 娶于 有蟜氏 而生。原居 姜水 流域,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一说 炎帝 即 神农氏 。
《孔子家语·辩物》:“昔 黄帝 以云纪官…… 炎帝 以火, 共工 以水, 太昊 以龙,其义一也。”《史记·五帝本纪》:“ 炎帝 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 轩辕 。” 张守节 正义引《帝王世纪》:“ 神农氏 , 姜 姓也……以火德王,故号 炎帝 。” 唐 韩愈 《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百官樱桃诗》:“ 汉 家旧种 明光殿 , 炎帝 还书《本草经》。”
神话传说中主管夏令和南方的神。
《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日丙丁,其帝 炎帝 ,其神 祝融 。”按,仲夏、季夏之月同。《淮南子·天文训》:“南方,火也;其帝, 炎帝 。”《汉书·魏相传》:“南方之神 炎帝 乘离执衡司夏。” 唐 韩愈 《苦寒》诗:“ 羲和 送日出,恇怯频窥覘, 炎帝 持 祝融 ,呵嘘不相炎。” 明 刘基 《念奴娇·红树》词:“ 炎帝 骑龙来絳闕,紫凤三千乘輦。”
引证解释
⒈ 传说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领。相传少典娶于有蟜氏而生。原居姜水流域,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一说炎帝即神农氏。
引《孔子家语·辩物》:“昔黄帝以云纪官…… 炎帝以火, 共工以水, 太昊以龙,其义一也。”
《史记·五帝本纪》:“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
张守节正义引《帝王世纪》:“神农氏,姜姓也……以火德王,故号炎帝。”
唐韩愈《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百官樱桃诗》:“汉家旧种明光殿,炎帝还书《本草经》。”
⒉ 神话传说中主管夏令和南方的神。
引《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按,仲夏、季夏之月同。 《淮南子·天文训》:“南方,火也;其帝, 炎帝。”
《汉书·魏相传》:“南方之神炎帝乘离执衡司夏。”
唐韩愈《苦寒》诗:“羲和送日出,恇怯频窥覘, 炎帝持祝融,呵嘘不相炎。”
明刘基《念奴娇·红树》词:“炎帝骑龙来絳闕,紫凤三千乘輦。”
炎帝的国语词典
帝号。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为「炎帝」。
炎帝的网络释义
炎帝 (中国上古部落首领)
炎帝 (词语)
炎帝的翻译
炎帝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二火。本义:火苗升腾)
(2) 同本义
炎,火光上也。——《说文》
火曰炎上。——《书·洪范》
秉畀炎火。——《诗·小雅·大田》
南有炎火千里。——《楚辞·大招》
顷之,烟炎张天(炎,通“焰”,火焰)。——《资治通鉴》
(3) 又如:炎上(火焰向上;火向上燃烧)
(4) 焚烧
大炎昆冈,玉石俱焚。——《书·胤征》
今时复旱,如炎如焚。——《后汉书》
形容词
(1) 炎热,酷热
赫赫炎炎。——《诗·大雅·云汉》。传:“热气也。”
南方曰炎天,又东北曰炎风。——《吕氏春秋·有始》
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楚辞》
夏炎百木盛,阴郁增埋覆。——唐· 韩愈《南山》
(2) 又如:炎暑(炎热酷暑);炎天(大热天);炎魃(旱鬼);炎威(夏天酷热的威势);炎月(暑月);炎辰(炎热的日子);炎兵(喻酷热);炎冷(犹冷热);炎序(炎夏季节)
(3) 红色 。如:炎卉(鲜艳的花草);炎波(红色的波浪);炎霞(红色的霞光)
名词
(1) 炎症 。如:嗓子发炎;喉炎;扁桃腺炎
(2) 指炎帝 即传说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领。相传少典娶于有嵪氏而生。原居姜水流域,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一说炎帝即神农氏。如:炎皇(炎帝神农氏);炎轩(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的并称)
(3) 汉朝 。五行家谓汉以火德王,火曰炎上,故以“炎”指汉朝。亦泛指以火德王的朝代。如:炎正(汉朝);炎宋(赵宋自称以火德王,故称炎宋);炎运(以火德而兴的帝业之运);炎祚(指汉或宋的国统);炎纪(汉朝年代)
(4) 比喻炙人的权势 。如:炎贵(权势显赫,贵重)
(5) 南方 。如:炎方(泛指南方炎热的地方);炎丘(南方炎热的山地);炎邦(南方炎热之国)
(6) 火 。如:炎德(火德);炎海(火海);炎山(传说中的火山)
(7) 太阳 。如:炎精(太阳的别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jam3 [梅县腔] jam2 [台湾四县腔] jam2 jam5 [客语拼音字汇] yam2 yam4 [海陆丰腔] ram2 ram6 [东莞腔] jam2 [宝安腔] jam2 [客英字典] jam2
◎ 潮州话:奄7 ,iam7(iām) [澄海]iang7(iā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炎 | 于廉 | 云 | 鹽B | 平聲 | 鹽 | 開口三等 | 鹽B | 咸 | iem/hyem | ĭɛm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花蒂的全形。上面象花的子房,中间象花萼(花瓣外面的绿片)。下面下垂的象雌雄花蕊。本义:花蒂)
(2) 天帝,上帝。宗教或神话中称主宰万物的神。最高的天神。古人想像中宇宙万物的主宰
帝,上帝,天之神也。——《字汇》
帝命不时。——《诗·大雅·文王》
(3) 又
在帝左右。
兆五帝于四郊。——《周礼·大宗伯》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4) 又如:帝乡(传说中天帝居住的仙乡);帝君(古人对神的尊称);帝江(传说中的神名。居于“天山”)
(5) 君主,皇帝
帝,王天下之号也。——《说文》
帝,君也。——《尔雅》
帝乙归妹。——《易·泰》
安帝雅闻 衡善求学。——《后汉书·张衡传》
争强为帝。——《战国策·赵策》
揣帝无杀瑞意。——《明史·海瑞传》
于是益知西后与帝之不相容矣。——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帝王州(帝王居住的地方);帝世(帝王的世系);帝储(皇太子);帝祚(帝位);帝典(帝王的法制)
(7) 天 。如:帝宫(天宫);帝青(青天)
(8) 帝国主义的简称 。如:反帝反封建斗争
动词
(1) 称帝,为帝
陛下承大乱之极,受命而帝,兴明祖宗。——《后汉书》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汉· 贾谊《过秦论》
(2) 尊奉为帝
不敢复言帝秦!——《战国策·赵策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di5 [客英字典] di5 [陆丰腔] di5 [梅县腔] di5 [海陆丰腔] di5 [客语拼音字汇] di4 [东莞腔] ti5 di5 [沙头角腔] di5 [台湾四县腔] di5
◎ 潮州话:d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帝 | 都計 | 端 | 齊開 | 去聲 | 霽 | 開口四等 | 蟹 | 齊 | tiei | teh/te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