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啮

shù niè [ shu nie]
繁体 漱齧
注音 ㄕㄨˋ ㄋ一ㄝˋ

词语释义

1.亦作"漱啮"。 2.见"漱啮"。

词语解释

  1. 亦作“潄嚙”。侵蚀;冲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五龙 泄水南注泻下,加岁久漱啮,每涝即坏。”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 湖口县 前受 大江 ,左当 彭蠡 ,波涛潄嚙,岸石峥嶸,舟不可近。”《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去岁被水漱啮,残缺过半,继復补修。”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潄嚙”。侵蚀;冲荡。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穀水》:“五龙泄水南注泻下,加岁久漱啮,每涝即坏。”
明姚士粦《见只编》卷上:“湖口县前受大江,左当彭蠡,波涛潄嚙,岸石峥嶸,舟不可近。”
《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去岁被水漱啮,残缺过半,继復补修。”

漱啮的网络释义

漱啮

  • shù niè ㄕㄨˋ ㄋㄧㄝ ˋ
  • 漱啮
  • 亦作“潄啮”。侵蚀;冲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谷水》:“ 五龙 泄水南注泻下,加岁久漱啮,每涝即坏。”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 湖口县 前受 大江 ,左当 彭蠡 ,波涛潄啮,岸石峥嵘,舟不可近。”《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去岁被水漱啮,残缺过半,继复补修。”
  • 汉字详情

    shù [shu]
    部首: 331
    笔画: 14
    五笔: IGKW
    五行:
    仓颉: EDLO
    四角: 371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 同本义

    漱,盪口也。

    咸盥漱。——《礼记·内则》

    凡内外,鸡初鸣,咸盥漱。——《礼·内则》

    (2) 又如:漱盂(盛漱口水的器皿);漱流(以流水漱口。比喻隐居生活);漱盥(漱口盥洗)

    (3) 洗涤

    冠带垢,和灰清漱。——《礼记·内则》

    (4) 又如:漱涤(洗涤);漱澣(洗涤);漱浣(洗涤);漱濯(洗涤)

    (5) 冲刷;冲荡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善沟者水漱之。——《考工记·匠人》

    石泉漱琼瑶。——左思《招隐诗》

    沈液漱陈根。——张协《杂诗》

    (6) 又如:漱石(冲刷岩石);漱石枕流(枕石漱流。比喻士人的隐居生活);漱玉(形容山泉激石,飞流溅白,晶莹如玉);漱啮(侵蚀,冲荡)

    (7) 吮吸,饮 。如:漱腴(汲取精华);漱墨(汲墨)

    英文翻译

    gargle, rinse; wash, scour

    方言集汇

    ◎ 粤语:sau3 sou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eu5 chuk8 [梅县腔] seu5 [台湾四县腔] seu5 cuk8 [客语拼音字汇] seu4 [宝安腔] siu5 [客英字典] seu5
    ◎ 潮州话:sog4 sou3(sok sò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niè [nie]
    部首: 319
    笔画: 11
    五笔: KHWB
    五行:
    仓颉: XRYMU
    四角: 610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口,从齿。表示咬。本字从齿,( )声。本义:用嘴咬)

    (2) 同本义

    囓,噬也。——《说文》。字亦作啮。鸟曰啄,兽曰囓。

    武卧啮雪。——《汉书·李广苏建传》

    众蛇竞来,啮索且断。——《后汉书·费长房传》

    勚感涕,因啮指流血。——《新唐书·李勚传》

    以啮人,无御之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啮指(咬指头。形容极为痛心);啮咬(啃咬。比喻折磨);啮啃(啃咬);啮齿(咬牙切齿);啮噬(咬嚼);啮心(比喻痛苦至极);啮雪吞毡(比喻为坚持气节而过艰苦的生活);啮臂(咬臂出血;以示诚信和坚决)

    (4) 侵蚀

    水皆啮石出。——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汉水啮古根。——李白《金陵白下亭留别》

    英文翻译

    bite, gnaw

    方言集汇

    ◎ 粤语:jit6 ngat6
    ◎ 潮州话:ngeg4(ngurk) [揭阳、潮阳]ngiag4(ngiak)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