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漉

dī lù [ di lu]
注音 ㄉ一 ㄌㄨˋ
词性 拟声词

词语释义

象声词。水下流声。

词语解释

  1. 象声词。水下流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二》:“ 丁 翻卷,得‘鳖人’。女大笑曰:‘事已谐矣!’滴漉授爵。 丁 不服。女曰:‘君是水族,宜作鳖饮。’”漉,一本作“ 沥 ”。

引证解释

⒈ 象声词。水下流声。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二》:“丁翻卷,得‘鳖人’。女大笑曰:‘事已谐矣!’滴漉授爵。漉,一本作“沥”。

丁不服。女曰:‘君是水族,宜作鳖饮。’”

滴漉的网络释义

滴漉

  • 滴漉,是汉语词汇,象声词。水下流声。
  • 汉字详情

    [di]
    部首: 331
    笔画: 14
    五笔: IUMD
    五行:
    仓颉: EYCB
    四角: 30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啇( )声。本义:液体一点一点落下来。成语:滴水成冰) 同本义

    滴,水注也。——《说文》

    若何滴滴。——《列子·力命》

    临岐别数子,握手泪再滴。——唐· 杜甫《发同谷县》

    (2) 又如:滴沥(水下滴);滴溜(涓滴的水);滴水(滴下来的水);滴溜当啷(不断下滴的样子)

    名词

    水点;点点下落的液体 。如:水滴;雨滴。也用以形容像水滴那样圆的物体。如:滴子(垂珠)

    形容雨水下落和钟摆等的声音 。如:滴滴(水点连续滴下的声音;一颗颗的水珠);滴溜扑(滴溜溜扑;滴留扑;滴流扑。都形容物体跌落的声音);滴嗒(滴答;滴漉。水下流声)

    量词

    (1) 多用于颗粒状滴下的液体

    十日不饮一滴浆。——王建《伤邻家鹦鹉词》

    (2) 又如:洒下几滴眼泪

    英文翻译

    drip; drop of water

    方言集汇

    ◎ 粤语:di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it7 (din5) [东莞腔] dit7 [陆丰腔] dit7 [梅县腔] dit8 dit7 sit7 [台湾四县腔] dit7 (din5) [宝安腔] dit7 [客语拼音字汇] did5 did6 [客英字典] dit7
    ◎ 潮州话:di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三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歷錫開入聲開口四等tektiek
    [lu]
    部首: 331
    笔画: 14
    五笔: IYNX
    五行:
    仓颉: EIXP
    四角: 301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使干涸,竭尽

    漉,浚也。从水,鹿声。——《说文》

    毋漉陂池。——《礼记·月令》。释文:“渴也。”

    林焚池漉。——王充《论衡》

    (2) 又如:漉池(使池水干涸);漉汔(使干涸竭尽)

    (3) 水漫漫地渗下

    漉汁洒地,白汗交流。——《战国策·楚策》

    滋液渗漉。——《卦禅文》

    (4) 又如:漉血(流血,洒血);漉湿(淋湿)

    (5) 过滤 。如:漉洒(滤洒);漉巾(漉洒巾、漉囊。滤酒的布巾。泛指葛巾);漉酪(谓将牛羊等乳过滤炼制成食品)

    (6) 用网捞取 。如:漉鱼(捕鱼)

    名词

    通“麓”。山脚

    其林其漉,其槐其楝。——《管子·地员》

    英文翻译

    filter, strain; wet, dripping

    方言集汇

    ◎ 粤语:luk6
    ◎ 客家话:[宝安腔] luk7 luk8 [海陆丰腔] luk7 [梅县腔] luk8 [台湾四县腔] luk7 [客语拼音字汇] lug6 [客英字典] luk8
    ◎ 潮州话:罗翁8(禄)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盧谷屋一入聲開口一等lukl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