缁帷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喻林木繁茂之处。
《庄子·渔父》:“ 孔子 游乎緇帷之林。” 成玄英 疏:“緇,黑也。 尼父 游行天下,读讲《诗》《书》,时於江滨,休息林籟,其林鬱茂,蔽日阴沉,布叶垂条,又如帷幕,故谓之緇帷之林也。”后因以为高人贤士讲学之典。 唐 吴筠 《高士咏·通元真人》:“已陈緇帷説,復表沧浪謡。” 清 顾炎武 《过张贡士尔岐》诗:“緇帷白室覩风标,为嘆斯人久寂寥。”
引证解释
⒈ 喻林木繁茂之处。
引《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緇帷之林。”
成玄英疏:“緇,黑也。 尼父游行天下,读讲《诗》《书》,时於江滨,休息林籟,其林鬱茂,蔽日阴沉,布叶垂条,又如帷幕,故谓之緇帷之林也。”
后因以为高人贤士讲学之典。 唐吴筠《高士咏·通元真人》:“已陈緇帷説,復表沧浪謡。”
清顾炎武《过张贡士尔岐》诗:“緇帷白室覩风标,为嘆斯人久寂寥。”
缁帷的网络释义
缁帷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甾( )声。糸,细丝,可以染上各种颜色。本义:帛黑色) 同本义缁,帛黑色也。——《说文》
缁衣之宜兮。——《诗·郑风·缁衣》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韩非子·说林下》
素衣虽成缁,不为京路尘。——陆游《自小云顶上云顶寺》
(2) 又如:缁布(黑色的布帛);缁衣(本为古代用黑色的布帛做的朝服,后借以泛称黑色衣服;僧尼所穿青黑色的衣服);缁林(僧人聚集之处。缁,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
名词
(1) 僧侣
游食缁黄,往来寄宿。——《聊斋志异》
(2) 又如:缁锡(僧人);缁子(和尚);缁林(僧界,僧众);缁徒(僧侣)
(3) 黑色僧服。亦指僧侣或作僧侣
自此更姓改名,削发披缁,去了。——《儒林外史》
(4) 又如:缁服(僧服);缁衲(僧衣。借指僧侣);缁锡(僧衣锡杖。僧人所用)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巾,隹(
)声。从巾,与丝织品有关。“帷”是帷幕。本义:围在四周的布幕) 同本义帷,在旁曰帷。——《说文》
车帷裳。——《诗·卫风·氓》
蒲蒻蔺席帐帷幢。——《急就篇》
在旁曰帷,在上曰幕。——《说文通训定声》
即将女出帷中。——《史记·滑稽列传》
披帷西向立。——《史记·项羽本纪》
揽辔褰帷。——清· 周容《芋老人传》
(2) 又如:帷薄(帐幔叫帷,竹簾叫薄。可供分隔内外之用);帷盖(车上的帷幕和顶盖);帷堂(丧礼所用的帷幕。设在堂上,以分隔内外);帷帏(犹帷幄。借指君主);帷幌(室内的帷幔)
动词
(1) 用幕布遮挡
周武王乃使人帷而守之。——《新书·连语》
(2) 又如:帷房(张帷的房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vui2 [海陆丰腔] wui2 [客语拼音字汇] vui2 [台湾四县腔] wi2 [宝安腔] wui2 [陆丰腔] wu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帷 | 洧悲 | 云 | 脂B合 | 平聲 | 支 | 合口三等 | 止 | 脂B | wi | yi/hwy |